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我谨以此对抗孤独》:活出生命里的丰盛


    

世人在提到“孤独”一词时,往往含带同情和怜惜,如同雾里看花,根本谬解了当事人的心境。事实上,孤独是种大自在——一个人的心只要澄净了,就日日是好日,夜夜是清宵。翻开《我谨以此对抗孤独》,“无事此静坐,一日当两日”“人间烟火气,美食最治愈”“静观世间事,因果纷扰忙”等文字令人在孤独中心生暖意,那些知名作家的体验和感悟,让我收获了内心的治愈和感动,勇气和力量。
    这是一本关于超越孤独、悦纳生活、生命丰盛的散文集,收录史铁生、汪曾祺、季羡林、梁实秋等十四位知名作家的散文作品。作家们在书中谈闲暇、谈美食、谈草木、谈世间相、谈远方、谈亲朋、谈生活、谈人生、谈哲理,普通人的人间烟火、一地鸡毛、关关难过、无尽欢乐,作家们都经历过,他们对生命的体验和感悟有生活的趣味,也有世俗的智慧,让我们的孤独得到慰藉指引。
    “不要熄灭破墙而出的欲望,否则鼾声又起。但要接受墙。”“接受天命的限制。接受残缺。接受苦难。接受墙的存在。”史铁生在《墙下短记》里说。我们出生以来,就生活在形形色色的墙里,我们摆脱不了躯体的孤独,无法突破思想的禁锢。当孤独袭来,我们要做的是不妨看清自己,思考孤独因何而起,又该如何排解。史铁生就常常去与墙“谈话”。他说,当哭喊、怒骂、恭维与跪拜都不能逃离时就出声责问、请求、商量……直到自己不再更多地问墙,而是听墙更多地问自己——这谈话才称得上谈话。
    应对孤独,我们需要去做点什么。与草木为友,每一刻都是欢喜。季羡林在《枸杞树》中说:“在不经意的时候,一转眼便会有一棵苍老的枸杞树的影子飘过……”一棵枸杞树为何能引发季老先生对人生深刻的思考?初到异乡,举目无亲,内心孤独。面对漂泊的人生和迷茫的前途,一棵沧桑的老树引起季老先生的共鸣。于他而言,没有黄昏已近的伤感,有的是顺其自然:“在一个浮动的幻影里,我仿佛看到:有夕阳的余晖反照在这棵苍老的枸杞树的圆圆的顶上,淡红的一片,熠耀着,像如来佛头顶上的金光。”
    《北京人的遛鸟》表面上只是讲遛鸟的小事儿,但我们能从中领会到一种摆脱孤独的方式。鸟为什么要“遛”?不遛不叫。让鸟学叫,最直接的办法是听别的鸟叫,养鸟的人经常聚会在一起,鸟笼揭开罩,挂在相距不远的树上,此起彼歇地赛着叫……“一只画眉或百灵,能叫出几种‘玩艺’,除了自己的叫声,能学山喜鹊、大喜鹊、伏天、苇乍子……”异曲同工,人若孤独,不妨接触自己既有小圈外的大圈子,排解那不经意袭来的孤独,丰盈自己的人生。
    其实,孤独并非坏事,反而是丰盈自己的开始。汪曾祺说:“人不管走到哪一步,总得找点乐子,想一点办法,老是愁眉苦脸的,干吗呢!”林徽因用女性的细腻和敏锐捕捉生活中的细微之处:“旬日来眼看去的都是图画,日子都是可以歌唱的古事。”胡适告诉我们:“就算他是做梦吧,也要做一个热闹的、轰轰烈烈的好梦,不要做悲观的梦。”
    人潮汹涌,各自漂流,各有渡口,各有归舟。我们都在为生活奔波,工作、家庭、社交……这些琐事占据我们的时间和精力,使我们忽略身边的美好。事实上,孤独原来是人生的常态,你我都不例外,大家常为此忧伤和忏悔。这本书告诉我们,生活中的美好往往就隐藏在那些琐事中,只要我们用心发现,用心感受,孤独可以让人的心灵变得清明。超然自省,复原心灵的伤口,也许你会发现生活其实充满美好——一路云淡风轻,活得从容自在。
    (《我谨以此对抗孤独》史铁生、汪曾祺 等/著,光明日报出版社)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