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学术理论 > 专题研究 > 红楼梦研究 >

红学的三大失误(三)


    5、“一僧一道”正是曹雪芹
    曹雪芹创作《红楼梦》时,发挥了丰富的想象力,设计了荒诞离奇的“梦”和“幻”的内容。“梦幻”的内容比较重点地集中出现在第一、五、二十五、六十六回中;其他章回里也有星星点点地出现。在这重点的第一、五、二十五、六十六回中,曹雪芹创造性地描绘“梦幻”的内容里,“用假语村言,敷演出来”了几个似人似仙、亦人亦仙、亦僧亦道的形象。一个是“一僧一道;”一个是“空空道人;”还有一个就是那“自经锻炼之后,灵性已通,自来自去,可大可小。”的“顽石”。
    曹雪芹笔下的“一僧一道”即僧人与道士这两个本毫不相同的宗教信仰的人,怎么会这样亲密地走到了一起?这与清朝雍正年间由于封建君主提倡而产生的一种历史现象有着密切的关系。清朝雍正皇帝胤禛对佛教、道教、儒教都有一些研究,他认为佛、道、儒三教“异用而同体,并行不悖”。从而鼓吹佛、道、儒三教合一。而且,根据清宫的档案的证据,提出的最新研究成果证明,雍正本人最终也是由于过多地服食了道士炼的金丹,暴死于圆明园。曹雪芹利用了这种统治者提倡的合法方式。为自己表达创作意图和主题服务。
    在曹雪芹描述《红楼梦》的缘起时,一僧一道、空空道人、顽石都参与了《红楼梦》的创作。是一僧一道在被娲皇弃在青埂峰下的顽石身上镌了《红楼梦》;是空空道人将《红楼梦》从头至尾抄写回来,闻世传奇;是顽石对空空道人说出了《红楼梦》的创作原则;是“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又题曰《金陵十二钗》;并题一绝。”曹雪芹进行这样荒诞离奇的描述要达到什么目的?一僧一道、空空道人、顽石是谁?曹雪芹是在告诉读者一僧一道、空空道人、顽石、曹雪芹合作创作完成了《红楼梦》吗?答案是否定的!曹雪芹暗示一僧一道、空空道人、顽石正是自己----《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为什么要把自己幻化成一僧一道、空空道人、顽石等不同的形象?这是曹雪芹在当时残酷文字狱的环境下,不得不采取的方式;他不得不进行这样荒诞离奇的描述!曹雪芹正是通过这样隐晦的方式,达到隐涵的自己思想感情和表达创作意图及主题的目。而在第二十五回中,一僧一道叹通灵宝玉的两首七绝诗,则表达了曹雪芹的思想感情和《红楼梦》的主题。
    曹雪芹为“一僧一道”取名:“茫茫大士、和“渺渺真人。”在第一、二十五、六十六回里,“一僧一道”总计有六次直接出场。
    曹雪芹描绘《红楼梦》那荒诞离奇的“缘起”时,“一僧一道”第一次出场了:
    “……俄见一僧一道远远而来,生得骨格不凡,丰神迥异,来到这青埂峰下、席地坐谈。见着这块鲜莹明洁的石头,且又缩成扇坠一般,甚属可爱;那僧托于掌上,笑道:‘形体倒是个灵物了!只是没有实在的好处,须得再镌上几个字,使人见了便知你是件奇物,然后携你到那昌明隆盛之邦、诗礼簪缨之族、花柳繁华之地、温柔富贵之乡那里去走一遭。’石头听了大喜,因问:‘不知可镌何字?携到何方?望乞明示。’那僧笑道:‘你且莫问,日后自然明白。’说毕,便袖了,同那道人飘然而去,竟不知投向何方。
    又不知过了几世几劫,因有个空空道人访道求仙,从这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经过,忽见一块大石,上面字迹分明,编述历历,空空道人乃从头一看,原来是无材补天,幻形入世,被那茫茫大士渺渺真人携入红尘、引登彼岸的一块顽石,:上面叙着堕落之乡,投胎之处,以及家庭琐事,闺阁闲情,诗词谜语,倒还全备。只是朝代年纪,失落无考(第一回)。”
    曹雪芹通过一僧一道与石头的对话和空空道人所见的大石,点出了“顽石”具有的双重身份,一、“顽石”是《红楼梦》的重要人物,二、“顽石”就是《红楼梦》这部书。点出了故事的发生地:“昌明隆盛之邦、诗礼簪缨之族、花柳繁华之地、温柔富贵之乡。”更重要的是,点出了茫茫大士渺渺真人即一僧一道是《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的化身。
    曹雪芹在描绘甄士隐的梦境时,安排了“一僧一道”的第二次出场:
    “忽见那厢来了一僧一道。且行且谈,只听道人问道:‘你携了此物意欲何往?’那僧笑道:‘你放心!如今现有一段风流公案,正该了结,这一干风流冤家尚未投胎入世,趁此机会,就将此物夹带于中,使他去经历经历。’那道人道:‘原来近日风流冤家又将造劫历世,但不知起于何处?落于何方?’那僧道:‘此事说来好笑。只因当年这石头,娲皇未用,自己却落得逍遥自在,各处去游玩,一日来到警幻仙子处,那仙子知他有些来历,因留他在赤霞宫中,名他为赤霞宫神瑛侍者。他却常在西方灵河岸上行走,看见那灵河岸上三生石畔有棵‘绛珠仙草’十分娇娜可爱,遂日以甘露灌溉,这‘绛珠草’始得久延岁月。后来既受天地精华,复得甘露滋养,遂脱了草木之胎,幻化人形,仅仅修成女体,终日游于‘离恨天’外;饥餐‘秘情果’渴饮‘灌愁水’。只因尚未酬报灌溉之德,故甚至五内郁结着一段缠绵不尽之意,常说‘自己受了他雨露之惠,我并无此水可还,他若下世为人,我也同去走一遭,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也还得过了。’因此一事,就勾出多少风流冤家都要下凡,造历幻缘;那‘绛珠仙草’也在其中。今日这石正该下世,我来特地将他仍带到警幻仙子案前,给他挂了号,同这些情鬼下凡,一了此案。‘那道人道:‘果是好笑,从来不闻有‘还泪’之说!趁此你我何不也下世度脱几个,岂不是一场功德?‘那僧道:‘正合吾意。你且同我到警幻仙子宫中,将这些‘蠢物’交割清楚,待这一干风流孽鬼下世,你我再去。----如今有一半落尘,然犹未全集。‘道人道:‘既如此,便随你去来。(第一回)’”
    曹雪芹在此用“一僧一道”的“假语村言”推出了《红楼梦》的两个主要人物:贾宝玉、林黛玉,曹雪芹又分别为他们冠以“神瑛侍者”和“绛珠仙草。”的仙名。杜撰了一个荒诞却又真实的还泪之说,暗示了贾宝玉、林黛玉及《红楼梦》中众女儿等“蠢物”的悲剧命运,引出了她们将被送到警幻仙子宫中,为“贾宝玉神游太虚境,警幻仙曲演红楼梦”(第五回)埋下伏笔。
    曹雪芹在描绘甄士隐抱着女儿英莲“看那过会的热闹。方欲回来时。”安排了“一僧一道”的第三次出场:
    “只见那边来了一僧一道:那僧癞头跣足,那道跛足蓬头,疯疯癫癫,挥霍谈等而至。及到了他门前,看见士隐抱着英莲,那僧便大哭起来,又向士隐道:‘施主,你把这有命无运、累及爹娘之物抱在怀内作甚?’士隐听了,知是疯话,也不睬他;那僧还说:‘舍我罢!舍我罢’士隐不耐烦,便抱着女儿转身才要进去,那僧乃指着他大笑,口内念了四句言词,道是:惯养娇生笑你痴,菱花空对雪澌澌;好防元宵佳节后,便是烟销火灭时。士隐听得明白,心下犹豫,意欲问他来历只听道人说道:‘你我不必同行,就此分手,各干营生去罢,三劫后我在北邙山等你,会齐了,同往太虚幻境销号。’那僧道:‘最妙,最妙!’说毕,二人一去再不见个踪影了。”
    曹雪芹在此推出了《红楼梦》中命运十分悲惨的人物英莲即----香菱,一个遭受清廷残酷打击的汉族官绅的女儿。预示了的她悲剧的一生,她的悲剧也是甄士隐一家悲剧命运的延续。
    曹雪芹在描绘甄士隐败家后,“露出下世的光景”时,安排了跛道人的第四次出场:
    “忽见那边来了一个跛足道人,疯狂落拓,麻鞋鹑衣,口内念着‘好了歌。’”“士隐听了,便迎上来道:你满口说些什么?----只听见些‘好了’‘好了’。那道人笑道:你若听见‘好了’二字还算你明白:可知世上万般,好便是了,了便是好;若不了,便不好;若要好,须是了。----我这歌儿便叫‘好了歌’。士隐本是有夙慧的,一闻此言,心中早已悟彻,因笑道:‘且住!待我将你这‘好了歌’注解出来如何?’道人笑道:你就请解。甄士隐说了“好了歌”的“注解。”“那疯跛道人听了,拍掌大笑道:‘解得切!解得切!’士隐便说一声‘走罢'将道人肩上的搭裢抢过来背上,竟不回家,同着疯道人飘飘而去。"
    曹雪芹在此交待了甄士隐同着疯道人飘飘而去的悲剧命运。通过疯道人的"好了歌"和甄士隐为它所作的"注解。"对明末清初改朝换代剧烈的历史变革和清王朝一系列残暴的政策造成的社会关系的兴衰变化,家族的瓦解和崩溃进行了艺术的描述。
    曹雪芹在《红楼梦》"魇魔法叔嫂逢五鬼,通灵玉蒙蔽遇双真"(二十五回)中,安排了"一僧一道"的第五次出场:"一僧一道"第五次出场的起因是赵姨娘与马道婆合谋,采用巫术魇了贾宝玉、王熙凤叔嫂。要致熙凤、宝玉于死地。先是"宝玉大叫一声,将身一跳,离地有三四尺高口内乱嚷,尽上胡话。"后是"凤姐手持一把明晃晃的刀,砍进园来,见鸡杀鸡,见犬杀犬,见了人,瞪着眼就要杀人。""三日的光景阴,凤姐宝玉躺在床上,连气自都微了,合家都说没了指望了,忙的将他二人的后事都治备下了。"二人危在旦夕,贾府上下一片混乱,"正闹了个天翻地覆时,""一僧一道"出现了。
    "忽听见空中隐隐有木鱼声,念了一句'南无解冤解结菩萨!----有那人口不利、家宅不安、中邪祟、逢凶险,找我们医治。'贾母王夫人都听见了,便命人向街上找寻去。原来是一个癞头和尚同一个跛道士。那和尚是怎样的模样?但见:
    鼻如悬胆两眉长,目似明星有宝光;破纳芒鞋无住迹,腌臜更有一头疮。
    那道人是如何模样?看他时:
    一足高来一足低,浑身带水又拖泥;相逢若问家何处,却在蓬莱弱水西。
    贾政因命人请进来,问他二人:'在何处修道?'那僧笑道:'长官不消多话,因知府上人口欠安,特来医治的。'贾政道:'有两个人中了邪,不知有何仙方可治?'那道人笑道:'你家现有希世之宝,可治此病,何须问方!'贾政心中便动了,因道:'小儿生时虽带了一块玉来,上面刻着'能除凶邪'然亦未见灵效。"那僧道:'长官有所不知。那'宝玉'原是灵的,只因为声色货利所迷,故此不灵了。今将此宝取出来,待我持诵持诵,自然依旧灵了。'贾政便向宝玉项上取下那块玉来,递与他二人。那和尚擎在掌上,长叹一声,道:'青埂峰下,别来十三载矣!人世光阴迅速,尘缘未断,奈何奈何!可羡你当日那段好处:
    天不拘兮地不羁,心头无喜亦无悲。却因锻炼通灵后,便向人间觅是非。
    可惜今日这番经历呵:
    脂痕粉渍污宝光,绮栊日夜困鸳鸯。沉酣一梦终须醒,冤孽偿清好散场。"
    念毕又摩弄了一回,说了些疯话,递与贾政道:
    '此物已灵不可亵渎,悬于卧室槛上,除了自己亲人以外,不可令阴人冲犯。三十三日之后,包管好了'贾政忙命人让茶,那二人已经走了,只得依言而行。"
    "一僧一道"用通灵宝玉挽救了宝玉、熙凤叔嫂二人的性命。"凤姐宝玉果一日好似一日的,渐渐醒来,知道饿了,贾母王夫人才放了心。"
    读到这里读者可能会产生这样的疑问,马道婆真的有这么大的本事?巫术魔法真的这么灵验?莫非曹雪芹也相信巫术魔法?莫非曹雪芹是在宣传巫术魔法?答案是否定的!"魇魔法叔嫂逢五鬼,通灵玉蒙蔽遇双真"是曹雪芹又一次用"假语村言"为读者布下的一个谜阵。是曹雪芹用特殊的方式来表明自己的人生态度,表明创作《红楼梦》的真实意图。
    "鼻如悬胆两眉长,目似明星有宝光;破纳芒鞋无住迹,腌臢更有一头疮。"的癞头和尚与"一足高来一足低,浑身带水又拖泥;相逢若问家何处,却在蓬莱弱水西。"的跛足道人不是别人,正是历经"锻炼",已经叁禅悟道,亦僧亦道(一僧一道)的曹雪芹。
    曹雪芹采用不同寻常的方式隐晦地暗示:人们会被我在《红楼梦》中的描述的"声色货利"所迷惑,我现在要"持诵持诵"即"强调强调"我真实的创作意图。曹雪芹又一次暗示了自己是怎样的一个人;暗示了《红楼梦》是怎样的一本书。
    "可羡你当日那段好处:天不拘兮地不羁,心头无喜亦无悲。却因锻炼通灵后,便向人间觅是非。"所表达的意思应当是:
    "自己的思维本来是不受任何思想束缚而自由驰骋的,喜怒哀乐也不能影响自己心灵的基本感受。但自从经历了家族败落痛苦生活的"锻炼",感受到专制制度的残酷,受到庄子"……绝圣弃智……殚残天下之圣法,而民始可与论议。……"民主思想的启迪,执着地要寻觅分辨探究出人类社会中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
    "可惜今日这番经历呵:脂痕粉渍污宝光,绮栊日夜困鸳鸯。沉酣一梦终须醒,冤孽偿清好散场。"所表达的意思是:
    我深知浓重的脂粉痕渍会影响作品中隐涵的真实主题的光芒,人们会被困在男女爱情的窠臼里而不能自拔。但我又坚信,人们终究会从我设计的深沉的爱情梦幻之中清醒过来,家族败落,欠下的孽债得到清偿之日,才是《红楼梦》人散曲终之时。"
    曹雪芹在"情小妹耻情归地府 冷二郎一冷入空门"(六十六回)中,安排了"一僧一道"的第六次出场。
    "一僧一道"第六次出场的起因是贾珍、贾琏意欲调戏霸占尤三姐:"贾琏忙命人'看酒来,我和大哥吃两杯。'又拉尤三姐说:'你过来,陪小叔子一杯。'贾珍笑着说:'老二,到底是你,哥哥必要吃干这钟。'说着,一扬脖。尤三姐站在炕上,指着贾琏笑道:'你不用和我花马吊嘴的,清水下杂面,你吃我看见。见提着影戏人子上场,好歹别戳破这层纸儿。你别油闷了心,打谅我们不知道你府上的事。这会子花了几个臭钱,你们哥儿俩拿着我们姐儿两个权当粉头来取乐儿,你们就打错了算盘了。我也知道你那老婆太难缠,如今指我姐姐拐了来做二房,偷的锣儿敲不得。我也要会会那凤奶奶去,看他是几个脑袋几只手。若大家好取和便罢;倘若有一点叫人过不去,我有本事先把你两个的牛黄狗宝掏了出来,再和那泼妇拼了这命,也不算是尤三奶奶!喝酒怕什么,咱们就喝!'说着,自己绰起壶来斟了一杯,自己先喝和半杯,搂过贾琏的脖子就来就灌,说:'我和你哥哥已经吃过了,咱们来亲香亲香。'唬的贾琏酒都醒了。贾珍也不承望尤三姐这等无耻老辣。弟兄两个本是风月场中耍惯的,不想今日把被这闺女一席话说住。尤三姐一叠声又叫:'将姐姐请来,要乐咱们四个一处同乐。俗语说'便宜不过当家',是兄弟,咱们是姐妹,又不是外人,只管来。'尤二姐把不好意思起来。贾珍得便就要一溜,尤三姐那里肯放。贾珍此时方后悔,不承望他是这种为人,与贾琏把不好轻薄起来。
    这尤三姐松松挽着头发,大红袄子半掩半开,露着葱绿抹胸,一痕雪脯。底下绿裤红鞋,一对金莲或翘或并,没半刻斯文。两个坠子却似打秋千一般,灯光之下,越显得柳眉笼翠雾,擅口点丹砂。本是一双秋水眼,再吃了酒,又添了饧涩淫浪,不独将他二姐压倒,据珍琏评去,所见过的上下贵贱若干女子,皆未有此绰约风流者。二人已酥麻如醉,不禁去招他一招,他那淫态风情,把将二人禁住。那尤三姐放出手眼来略试了一试,他弟兄两个竟全然无一点别识别见,连口中一句响亮话都没了,不过是酒色二字而已。自己高谈阔论,任意挥霍洒落一阵,拿他弟兄二人嘲笑取乐,竟真是他嫖了男人,并非男人淫了他。一时他的酒足兴尽,也不容他弟兄多坐,撵了出去,自己关门睡去了。
    自此后,或略有个丫鬟婆娘不到之处,便将贾琏、贾珍、贾蓉三个泼声厉言痛骂,说他爷儿三个诓骗了他寡妇孤女。贾珍回去之后,亦不敢轻易再来,有时尤三姐自己高兴了悄命小厮来请,方敢去一会,到了这里,也只好随他的便。谁知这尤三姐天生脾气不堪,仗着自己风流标致,偏要打扮的出色,另式作出许多万人不及的淫情浪态来,哄的男子们垂涎落魄,欲近不能欲远不舍,迷离颠倒,他以为乐。他母姊二人也十分相劝,他把说:'姐姐糊涂。咱们金玉一般的人,白叫这两个现世宝沾污了去,也算无能。且他家有一个极厉害的女人,如今瞒着他不知,咱们方安。倘或一日他知道了岂有干休之理,势必有一场大闹,不知谁生谁死。趁如今我不拿他们取乐作践准折,到那时白落个臭名,后悔不及。'因此一说,他母女见不听劝,也只得罢了。那尤三姐天天挑拣吃穿,打了银的,又要金的;有了珠子,又要宝石,吃的肥鹅,又宰肥鸭。或不趁心,连桌一推,衣裳不如意,不论绫缎新整,使用剪刀剪碎,撕一条,骂一句,究竟贾珍等何曾随意了一日,反花了许多昧心钱。"
    这时的贾珍贾琏虽然"舍不得"尤三姐的美色,但无奈尤三姐"是块肥羊肉,只是烫的慌;玫瑰花儿可爱,刺大扎手。""未必降得住", 只好"拣个人聘了罢。"当尤三姐提出要"拣一个素日可心如意的人方跟他去"时,贾琏笑道:"别人他如何能进得去,一定是宝玉。"尤三姐便啐一口道:"我们有姊妹十个,也嫁你弟兄十个不成。难道除了你家,天下就没有好男子不成!"尤三姐提出要嫁五年前就看上的柳湘莲,这时的贾琏也只好说:"果然眼力不错你不知道这柳二郎,那样标致的人,最是冷面冷心的,差不多的人,都无情无意。"而这时的尤三姐知道自己在被逼迫的情况下提出自主择婿,如果不能达到目的已经没有其他的道路可走,于是她痛下决心:"这人一年不来,他等一年;十年不来,等十年;若这人死了再不来了,他情愿剃了头当姑子去,吃长斋念佛,以了此生。"
    贾琏在去平安州的路上与柳湘莲巧遇,说了自己偷娶尤二姐的事,又说了要发嫁尤三姐之事:"我正有一门好亲事堪配二弟。"柳湘莲同意了这门亲事后,贾琏提出要定礼时,柳湘莲道:"既如此说,弟无别物,此剑防身,不能解下。囊中尚有一把鸳鸯剑,乃吾家传代之宝,弟也不敢擅用,只随身收藏而已。贾兄拿去为定,弟系水流花落之性,然亦断不舍此剑者。"
    而当柳湘莲从宝玉口中知道尤三姐的一些底细后,跌足道:"这事不好,断乎做不得了。你们东府里除了那两个石头狮子干净,只怕连猫儿狗儿都不干净。我不愿做这剩忘八。"
    柳湘莲来找贾琏提出退婚,要回鸳鸯剑,贾琏不准,与湘莲争执起来。尤三姐听到贾琏与湘莲的争执,这时的她已经意识到在封建意识浓厚的世俗人中,一个提出自主择婚的女人又被自己心爱的男人退掉,她过去的声誉将是如何的不堪,她的将来又成为人们耻笑的笑料。尤三姐为捍卫自己的尊严,只有选择死亡进行抗争。
    尤三姐连忙摘下剑来,将一股雌锋隐在肘内,出来便说:"你们不必出去再议,还你的定礼。"一面泪下如雨,左手将剑并鞘送与湘莲,右手回肘只往项上一横。可怜"揉碎桃花红满地,玉山倾倒再难扶。"芳灵惠性,渺渺冥冥,不知哪边去了。这时的柳湘莲反不动身泣道:"我并不知是这等刚烈贤妻,可敬,可敬。"湘莲反扶尸大哭一场。等买了棺木,眼见入殓,又俯棺大哭一场,方告辞而去。
    出门无所之,昏昏默默,自想方才之事。原来尤三姐这样标致,又这等刚烈,自悔不及。正走之间,只见薛蟠的小厮寻他家去,那湘莲只管出神。那小厮带他到新房之中,十分齐整。忽听环佩叮当,尤三姐从外而入,一手捧着鸳鸯剑,一手捧着卷册子,向湘莲泣道:"妾痴情待君五年矣。不期君果冷面冷心,妾以死报此痴情。妾今奉警幻之命,往太虚幻境修注案中所有一干情鬼。妾不忍一别,故来一会,从此再不能相见矣。"说着便走。湘莲不舍,忙欲上来拉住问时,那尤三姐便说:"来自情天,去由情地。前生误被情惑,今既耻情而觉,与君两无干涉。"说毕,一阵香风,无影无踪去了。
    这时"一僧一道"第六次出场了。
    湘莲警觉,似梦非梦,睁眼看时,那里有薛家小童,也非新家,竟是一座破庙,旁边坐着一个瘸腿道士捕虱。湘莲便走身稽首相问:"此系何方?仙师仙名法号?"道士笑道:"连我也不知道此系何方,我系何人,不过暂来歇足而已。"柳湘莲听了,不觉冷然如寒冰侵骨,掣出那股雄剑,将万根烦恼丝一挥而尽,便随那道士,不知往那里去了。
    在中国封建社会里,男儿女子婚姻大事尊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曹雪芹刻意描写了尤三姐的自主择婚,这个意义非同寻常。尤三姐提出要嫁柳湘莲,却由于湘莲的不屑娶自己为妻,这时的尤三姐实际上已经陷入绝境,性格刚烈的尤三姐只有选择掣剑自刎而死的道路了。
    曹雪芹用了这样多的笔墨对美貌标致、性格刚烈、命运悲惨的尤三姐着力进行描写。曹雪芹的用意是非常清楚的,尤三姐与林黛玉都是貌美标致并来她们的性格有许多相似之处,在自己陷入绝境,不能与心爱的人结合的情况下,尤三姐与林黛玉的选择应当是相同的,尤三姐的死正是林黛玉悲剧命运的某种预示!而且,曹雪芹让尤三姐"一手捧着卷册子,向湘莲泣道:"……妾今奉警幻之命,往太虚幻境修注案中所有一干情鬼。"而在《红楼梦》中有"往太虚幻境修注案中所有一干情鬼"资格的人似乎只有"绛珠仙草"林黛玉,而曹雪芹却把这个任务交给尤三姐去完成,这似乎也不是随意做出的,曹雪芹无法写出林黛玉的悲剧结局,只好让尤三姐代替林黛玉去"修注案中所有一干情鬼"这难道不是曹雪芹的一种无奈的选择吗?其中难道没有对林黛玉的生活原型、曹雪芹的红颜知已的某种怀念吗?
    而当薛蟠在酒席上与几个伙计谈道:"什么是柳二爷,如今不知那里作柳道爷去了。"内中一个道:"别是这么罢?"众人问怎么样,那人道:"柳二爷那样伶俐人未必是真跟了道士去罢。他原会些武艺,又有力量,或是看破那道士的妖术邪法,特意跟他去,在背地里摆布他,也未可知。"薛蟠道:"果然如此倒也罢了。世上这些妖言惑众的人,怎么没人治他一下子。"
    曹雪芹写有人觉得柳湘莲随道士走了,可能是要在背地里摆布有妖术邪法的道士,这可能折射出当时的一种社会现象。在清王朝残酷统治下,一些遭受打击的人选择了出家避难的道路。当然,其中也难免鱼龙混杂,可能有一些不法之徒混迹其间,干些歪门邪道的事。"怎么没人治他一下子。"正是当时人们希望有人治治那些"妖术邪法的道士"的一种心理期望。
    值得注意的是,曹雪芹在"梦幻"的描述中,那一僧一道"生得骨格不凡,丰神迥异。"而在描述现实的生活中"那僧癞头跣足,那道跛足蓬头,疯疯癫癫","跛足道人,疯狂落拓,麻鞋鹑衣。""一个癞头和尚同一个跛道士。"曹雪芹对梦中境和现实中的一僧一道的描述为何有这样大的不同?曹雪芹家族遭受了灭顶之灾,曹雪芹也遭遇过牢狱之苦。"癞头"和"跛足"可能是雍正、乾隆年间残酷的牢狱之苦给曹雪芹身上留下的印迹;疯狂落拓,麻鞋鹑衣正是落魄后曹雪芹的写真。
    6、空空道人也是曹雪芹
    曹雪芹在一僧一道之后又设计了一个空空道人。这个空空道人将《红楼梦》"从头到尾抄写回来,闻世传奇。从此空空道人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遂改名为情僧。"曹雪芹笔下的空空道人也是僧道合一、亦僧亦道了。空空道人"改《石头记》为《情僧录》"。空空道人既参与了《红楼梦》的创作又作了传播。曹雪芹似乎暗示空空道人也是《红楼梦》的作者,实际上曹雪芹又以空空道人的面目出现了。
    7、顽石更是曹雪芹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还设计了一块拟人化的"顽石。"这块顽石有两次开口说话。当空空道人说《红楼梦》"算不得一种奇书"时,石头第二次开口了,曹雪芹借石头之口道出了自己的另一个创作原则:"但观其事迹原委,亦可消愁破闷,至于几首歪诗,也可以喷饭供酒;其间离合悲欢,兴衰际遇,俱是按迹循踪,不敢稍加穿凿,至失其真。"曹雪芹告诉读者,《红楼梦》中贾府的兴衰、人物的悲剧命运都是有事实为依据的,不是自己假捏出来的。
    这块顽石上面镌有《红楼梦》,又被警幻仙子"名他为赤霞宫神瑛侍者","下世"后,为贾府的公子贾宝玉"衔玉而诞","一落胞胎嘴里便衔下一块五彩晶莹的玉来,还有许多字迹"。曹雪芹进行这样的描述,目的只有一个:这块顽石既是梦幻中神瑛侍者,又是现实中《红楼梦》,既是《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贾宝玉,又是现实生活中的曹雪芹。这块顽石俱有石头、《红楼梦》、贾宝玉、曹雪芹多重身份。曹雪芹的想象力之丰富,文字驾驭能力之高超,实在令人惊叹!
    (四)正确解读曹雪芹八十回《红楼梦》章回题目中点到的诗词曲赋
    曹雪芹是一位伟大的民主主义思想家,他的先进思想以文学的形式形象地表现出来;曹雪芹还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他是中国古典文学从《离骚》到明代小说各种文体的集大成者。特别是他在《红楼梦》中对诗词曲赋的独特创作达到了空前的水平。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创作了大量的诗词曲赋。这些诗词曲赋艺术构思独特,吸取了从屈原的《离骚》开始,到汉赋、唐诗、宋词、元曲以及明代小说的各种体裁的营养,进行了新的创作并达到了空前的水平。曹雪芹是包括中国古典诗歌艺术在内的文学艺术的集大成者。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创作的诗词曲赋思想意义也非常深刻,特别是曹雪芹在《红楼梦》章回题目中点到的诗词曲赋更是他隐涵创作意图、主题、思想感情和评价人物、事件的重要载体。在《红楼梦》中发挥了独特的和不可替代的作用。如果说曹雪芹用小说的语言描绘了贾府,折射出自己家族----曹府兴盛时期的实际生活。而家族败落后的境况及自己的思想感情、自己的理想则用诗的语言作了隐晦的表达。曹雪芹不愧是中国清代的屈原!这也是《红楼梦》比较突出的特色之一。如:"埋香冢飞燕泣残红(二十七回)"、"林潇湘魁夺菊花诗、薛蘅芜讽和螃蟹咏(三十八回)"、"风雨夕闷制风雨词(四十五回)"、"慕雅女雅集苦吟诗(四十八回)"、"芦雪庭争联即景诗(五十回)"、"暖香坞雅制春灯谜(五十回)"、"薛小妹新编怀古诗(五十一回)"、幽淑女悲题五美吟(六十四回)"、"林黛玉重建桃花社、史湘云偶填柳絮词(七十回)"、"凹晶馆联诗悲寂寞(七十六回)"、老学士闲征姽婳词(七十八回)"、"痴公子杜撰芙蓉诔(七十八回)"等等。
    过去的不少研究和解释虽然下了不小的功夫,作了一些正确的解释,但有的解释似乎还没有到位。有人甚至认为有的诗如:"芦雪庭争联即景诗"内容杂乱,没什么意义。究其原因,往往是因为陷入了一个误区:一是以为这些诗词曲赋是书中的人物如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贾探春、史湘云等人所作;二是与书中的语言环境及书中人物的生活环境、思想感情联系在一起;三是以为是书中某个人物在表达感情、抒发感怀。这样一来,误解诗意也就不可避免了。
    正确解读《红楼梦》中的诗词曲赋特别是章回题目中提到的诗词曲赋,要牢牢把握三个原则:一是要切记这些诗词曲赋的作者是曹雪芹本人;二是要与曹雪芹落魄后,创作《红楼梦》时的生存状态、创作环境、思想感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三是与曹雪芹的创作意图、与《红楼梦》中隐涵的主题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曹雪芹往往在这些诗的前或后有一些描写和叙述性的语言中隐涵着非常重要的提示。正确解读这些提示性的话,也成为破解曹雪芹创作意图的关键。如:"林潇湘魁夺菊花诗"前,宝钗与湘云在"蘅芜院夜拟菊花题"的对话;林黛玉低吟"葬花词"后,曹雪芹对宝玉的一段心理描写;宝玉读毕"芙蓉诔"后,黛玉参与"改削"的对话描写等。
    从《红楼梦》章回题目中点到的这些诗词曲赋中,可以体会出一个落魄后的曹雪芹;一个心中无限悲痛曹雪芹;一个心情极度矛盾的曹雪芹;一个对他所爱的人清纯女儿充满热爱感情的曹雪芹;一个对压迫人民,禁锢人们思想的统治者充满愤慨的曹雪芹;一个大胆宣示自己的思想和政治主张的曹雪芹。
    (1)"林潇湘魁夺菊花诗"是曹雪芹在抒发自己为何创作《红楼梦》的思想感情
    在"林潇湘魁夺菊花诗"(三十八回)之前,曹雪芹让薛宝钗与史湘云在"蘅芜院夜拟菊花题"(三十七回),曹雪芹写了一大段让她们二人对此进行策划的叙述和对话描写,这段叙述和对话是大有深意的。湘云因笑道:"我心里想着,昨日做了海裳诗,我如今要做个菊花诗如何?"宝钗道:"菊花倒也合景,只是前人太多了。"湘云道:"我也这么想着,恐怕落套。"宝钗想了一想,说道:"有了,如今以菊花为宾,以人为主,竟拟出几个题目来,都要两个字:一个虚字,一个实字;实字就用'菊'字,虚字便用通用门的。如此,又是咏菊,又是赋事,前人虽有这么做的,还不很落套。赋景咏物两关着,也倒新鲜大方。"湘云笑道:、很好,只是不知用什么虚字才好?你先想一个我听听。"
    宝钗想了一想,笑道:"'菊梦'就好。"湘云笑道:"果然好。我也有一个'菊影'可使得?"宝钗税:"也罢了,只是也有人做过。若题目多,这个也搭的上。我又有了一个。"湘云道:"快说出来。"宝钗道:"'问菊'如何?"湘云拍案叫:"妙!"因接说道:"我也有了:'访菊'好不好?"宝钗也赞:"有趣。"因说道:"索性拟出十个来,写上再来。"
    切不要忽视曹雪芹在"林潇湘魁夺菊花诗"之前做的这个铺垫。曹雪芹借薛宝钗之口说:"又是咏菊,又是赋事,……赋景咏物两关着",紧接着又让薛宝钗点出了"咏菊"、"问菊"、"菊梦"三个诗题。而这三个诗题恰恰又都被林黛玉选中,这绝不是巧合,曹雪芹要借林黛玉之口"赋"什么"事"?要"咏"什么"物"?然后,又借李纨之口,评判林黛玉的三首诗"咏菊"第一,"问菊"第二,"菊梦"第三。林黛玉一连三首诗一举夺魁。
    林黛玉的三首诗"赋事"明显多于"赋景",咏菊的内容又明显少于其他人的诗。而曹雪芹为什么让李纨判定林黛玉的诗为第一?曹雪芹为什么要这样设计?他的用意何在?答案只有一个:曹雪芹要通过这三首诗来"赋事"。 那么,他要"赋"的是什么"事"?他传达了一个重要的信息。他要"赋"大"事"。一件惊心动魄的大事!曹雪芹在告诉读者《红楼梦》是怎样的一部书!和怎样才能解开书所隐"真事"真情的秘密。林妹妹"咏菊""问菊"做"菊梦"是假,而曹雪芹用三首诗暗示自己创作《红楼梦》真实意图、创作主题和思想感情才是真!
    "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毫端蕴秀临霜写,口角噙香对月吟。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一从陶令评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欲讯秋情众莫知,喃喃负手扣东篱: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圃露庭霜何寂寞?雁归蛩病可相思?莫言举世无谈者,解语何妨话片时。""篱畔秋酣一觉清,和云伴月不分明。登仙非慕庄生蝶,忆旧还寻陶令盟。睡去依依随雁断,惊迴故故恼蛩鸣。醒时幽怨同谁诉:衰草寒烟无限情。"(三十八回)
    "咏菊"是曹雪芹对自己创作《红楼梦》的责任、创作过程和对《红楼梦》寄予厚望的形象描述:"创作这部《红楼梦》巨著的责任象魔一样日夜侵扰着自己,看着与自己默默对视着的象一块块排列不规则的石头似的一摞摞红楼梦书稿,不由想到了创作《红楼梦》的十年不寻常岁月,那笔尖上写出的蕴涵秀丽的文字,嘴边含着的香气对着月光吟出的诗篇。通篇都寄托了自己思想感情,谁又能在书中的只言片语中解开我隐去的君主专制黑暗的真事真情?但愿《红楼梦》能象陶渊明的诗文一样千古流芳,被人们传颂。"
    "问菊"则反映了曹雪芹既要不得已隐去"真事",又担心人们难以解读"真情"的矛盾心理。同时,他又将解开主题的钥匙提示了出来:"我想问众人书中隐去的真情,可是众人都不知道。我只好背着手自言自语地问着东边的篱墙。独树一帜、傲对人世的我把什么隐涵在《红楼梦》里?众人为什么迟迟解不开这个谜?在冷寂的现实中自己为什么这样寂寞?面对蝼蛄的诟病我是多么想念归去的大雁呀。不要说世上没有谈到我隐去的真情和真实主题的人,解开这些秘密也就是'话片时'的功夫。"面对"众莫知"的现实,曹雪芹接连四问:……偕谁隐?……为底迟?……何寂寞?……可相思?"曹雪芹希望人们破解"偕谁隐"的急切心情跃然纸上。
    "菊梦"是曹雪芹利用梦境揭示真实创作意图,渲泻了自己的思想感情:"我在篱边的一场酣睡的清梦之中,看到的是夜色混沌、云月朦胧的世界。我设计梦幻的太虚仙境可不是要表现男女爱情恩怨,追忆大观园的生活是要与那描绘了桃花源理想社会的陶渊明结为同盟。我恨不能在睡梦中随着大雁去到那遥远而理想的地方,可是又被恼人的蝼蛄咕咕的鸣叫声惊醒。醒来后,面对着封建专制造成的破败冰冷的现实世界,我内心的幽怨苦闷和心中的无限感情又能向谁倾诉呀。"
    如果把《红楼梦》开始的那首著名的五言绝句"满纸荒唐言,一把心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与这三首诗中的"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孤标傲世偕谁隐?""解语何妨话片时。"相对照,就会发现,"满纸荒唐言,……谁解其中味。"与"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意思是相同的,后者是对前者诗意的多次重复和强化。"满纸"与"片言"又形成强烈的对比,表明了在文字狱的残酷现实下,曹雪芹只能在极少的诗一样的语言中隐涵真事真情,隐涵并进一步重复和强化自己的创作的意图。曹雪芹在其中隐涵了自己要告诉人们的真事真情和《红楼梦》主题的强烈愿望。曹雪芹料到了人们会把《红楼梦》的主题误解为只是爱情的悲剧。"谁解其中味。""片言谁解诉秋心?"他痛苦地一再发问:谁能解开我在其中隐涵的深意?谁又能理解我只有"片言"的"诉秋心"呢?从"菊梦"中的"醒时幽怨同谁诉:衰草寒烟无限情。"可以体会出曹雪芹极其痛苦矛盾的心情。"众莫知"的正是自己不得不"偕谁隐"的真事真情及《红楼梦》的主题。同时,曹雪芹还向人们提示了解开"梦""幻"之谜的钥匙----"解语何妨话片时"。一个孤独、寂寞、矛盾、幽怨的曹雪芹和一个坚信人们终究会理解自己在书中隐涵的主题的曹雪芹鲜活地站在了人们的面前!
    (2)"薛蘅芜讽和螃蟹咏"是曹雪芹在痛骂贾雨村一类无耻之徒
    林黛玉魁夺菊花诗后,贾宝玉又作了"持螯赏桂"诗,林黛玉紧随其后作了一首,薛宝钗作了第三首,写了出来:
    "桂霭桐阴坐举觞,长安涎口盼重阳。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空黑黄。
    看到这里,众人不禁叫绝。宝玉道:"骂得痛快!我的诗也该烧了。看底下道:
    酒未涤腥还用菊,性防积冷定须姜。于今落釜成何益,月浦空余禾黍香。"
    众人看毕,都说:"这方是食蟹的绝唱!这些小题目,原要寓大意思,才算是大才。只是讽刺世人太毒了些。"
    曹雪芹通过众人的评论告诉读者,这首诗不是在骂螃蟹,"是讽刺世人"并说"太毒了些。"曹雪芹为何让薛宝钗写了这首痛骂"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空黑黄。"象螃蟹一样横行世上的人?曹雪芹的用意何在?薛宝钗尊行的是封建道德,在她的眼里,在外面"做大事的人"都要遵守封建道德,这是薛宝钗眼里封建士大夫起码的作人准则。而贾雨村之流,为了往上爬,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根本不受封建道德的约束,他们横行霸道,为所欲为,胡作非为。然而,"于今落釜成何益?"曹雪芹用薛宝钗的诗告诉世人,他们终究逃脱不了受惩罚的结局。
    (3)"芦雪庭争联即景诗"寄托了曹雪芹的政治理念、主张
    有的人研究《红楼梦》的诗词曲赋,认为"芦雪庭争联即景诗"(五十回)杂乱无章,没有什么意义,有的研究者甚至在自己研究《红楼梦》诗词曲赋的著作中,干脆就删掉这个长篇联诗,更不要说对这个联诗进行解释了。然而笔者却认为"芦雪庭争联即景诗"并不是杂乱无章,更不是毫无意义,其中恰恰隐涵了极其深刻的寓义。笔者把诗中的一些句子重新组合成一首五言律诗。
    "一夜北风紧,冻浦不闻潮。鳌愁坤轴陷,龙斗阵云销。天机断缟带,海市失鲛绡。月窟翻银浪,凭诗祝舜尧。"
    细读以后,就会发现曹雪芹在其中巧妙地隐涵了对康熙末年那场诸皇子夺取皇位内讧的形象描述,表达了自己的愿望和政治主张:"一夜北风紧,"显然暗示了众皇子在暗中进行皇位争夺的形势是那么紧迫,表面上是"冻浦不闻潮,"而暗中进行的争斗又是惊心动魄的,暂时失败的一方陷入了忧愁的状态,直到雍正继位穷治皇兄弟后,才"龙斗阵云销"。皇位争斗中的失败者及其走卒的美好幻想象海市蜃楼一样"海市失鲛绡"了,彻底失败的一方,痛哭的眼泪流成了河,"凭诗祝舜尧"曹雪芹要用这首诗,表明祈盼建立传说中的古代尧舜禅让权力的政治制度,曹雪芹认识到封建世袭制度的危害,提出了祈盼建立古代理想社会中尧舜"禅让"制度的愿望和政治主张在当时无疑是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只是这种愿望被隐涵得太深了。让人无法理解,这正是那个时代的悲剧。
    曹雪芹在诗中隐涵建立"禅让"制度的愿望,产生这样的政治主张是有思想基础和现实依据的。曹雪芹深受庄子思想的影响,在庄子的《逍遥游》中就有尧要把天下禅让给自己的老师许由的记述:"尧让天下于许由,曰:'日月出矣,而爝火不息;其于光也,不亦难乎!时雨降也,而尤浸灌,其于泽也,不亦劳乎,夫子立而天下治,而我尤尸之,吾自视缺然,请致天下。'许由曰:'子治天下,天下既已治也;而我尤代子,吾将为名乎?名者,实之宾也;吾将为宾乎?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归休乎君,予无所用天下为!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
    庄子的这段话的意思是:太阳月亮出来了,可我还象个小小的火把一样不自灭,以火把的光亮与太阳月亮相比,那是太困难的了。雨季到了大雨也下来了,还用小小的细流浸灌大地,对于需要润泽的大地来说,是多么徒劳的呀。你许由先生已经成熟了,天下也得到治理了,可我现在却占着茅坑不拉屎,我觉得我现在的作法是不值得学习的,请让我把天下交给你去治理吧。许由回答说,你尧先生治理天下,天下已经治理得很好了,可现在让我代替你,我是为了名声吗?名声这个东西很虚,不过是实的影子,难道你让我得到一个影子吗?我就象鹪鹩鸟一样,在树木里垒窝,不过只占一个树枝就够了。我又象偃鼠在河边喝水一样喝饱肚子就行了,我的能力就这么大,实在没有治理天下的本事。你还是把刚才说的话收回去吧。做事情都是有分工的,厨师不做饭,负责祭祀的人也不会跑到案板前代替他的。
    庄子对远古时代尧舜时期的传说进行了生动描写,通过尧与许由的对话告诉人们,尧开始是要把天下禅让给许由的,舜是在许由的辞让后,接受了尧禅让的天下。曹雪芹在《红楼梦》第二回中借贾雨村之口诬贾宝玉是"那邪气亦必赋之于人,……上则不能为仁人为君子,下亦不能为大凶大恶:……其乖僻邪谬不近人情之态,又在千万人之下……亦断不为走卒健仆,甘遭庸夫驱制,____如前之许由、陶潜……之流(第二回)。"也点出了历史人物许由。曹雪芹家族深受封建帝位世袭之害的悲剧。令他产生向往禅让政治权力的愿望也就不足为奇了。
    秦时的政治家韩非子在其经典著作《五蠹》中,曾对禅让制度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尧之王天下也,茅茨不翦,采椽不斫,粝粢之食,藜藿之羹,冬日麑裘,夏日葛衣。虽监门之服养,不亏于此也矣。禹之王天下也,身执耒锸,以为民先,股无完胈胫不生毛,虽臣虏之劳,不苦于此矣。以是言之,夫古之让天下者,是去监门之服养,而离臣虏之劳也,故传天下不足多也。今之县令,一日身死,子孙累世絜驾,故人重之。是以人之让也,轻辞古之天子,难去今之县令者,薄厚之实异也。……轻辞天子非高也,重争士託非下也,权重也。"
    韩非子这段话的意思是:尧在天下作王的时候,他住的是非常简陋的茅草长短不齐的房子,吃的是粗米饼,喝的是野菜粥,冬天穿着兽皮,夏天穿着粗麻衣,即便是看门人的待遇,也不会比这更差了。禹在天下作王的时候,随身携带劳动的工具,干在民众的前面,大腿上没有完整的肌肉,小腿连毛都不长,即便是俘虏干的重活累活,也没有禹苦呀!这样说来,古代禅让天下是抛弃了看门人的待遇,远离了俘虏的苦活计呀!现在的县令,一旦死了,子孙几代都有车坐,所以人们非常看重县令的职位,人们对于辞让的态度是:轻易地辞去古代天子的职位,难舍现在的县令,是利益的小大不同呀!……轻易地辞去古代的天子,不算品德高尚。重视并争夺现在的官职,不算卑下,权力大呀!
    韩非子说出了禅让与世袭之所以不同的实质就是利益的薄厚不同。中国到了封建社会,与远古时代根本不同的是:皇帝已经是神圣的天子,具有至高无尚的地位与权力,而对权力的延续,又开始实行了世袭的制度。这个制度就成为社会动荡不安的根子。得到皇位的就拼命地实行残酷的专制统治,以维护自己的利益。而觊觎皇位的,就千方百计地想纂夺皇位,这就形成了中国封建社会几千年,朝代不断更替,进入了一个兴勃衰忽,快速恶性循环轮回的怪圈,社会生产力遭到极大的破坏,人民陷入频繁的战争和悲惨的苦难之中。即便是和平时期,在贪官污吏和地主豪强的欺压下,人民的生活也异常艰难困苦。
    曹雪芹生活在清朝康熙、雍正、乾隆年间,他可能还不知道当时的西方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已经实行了帝王虚位的君主立宪共和的政治体制,在曹雪芹逝世十三年之后,美国建国,华盛顿实行了由选民直接选举总统并规定了总统任期的民主体制。但曹雪芹能够提出禅让政治权力的主张,他的思想在当时的中国已经是相当先进的了。
    乾隆的族弟,清朝著名的宗室诗人爱新觉罗 敦诚,也是曹雪芹落魄时的好朋友,他的诗为后人研究曹雪芹提供了重要证据。他命名自己的书房为"鹪鹩庵",自己的书名为《鹪鹩庵笔记》,他自喻鹪鹩,其言外之意也就不难理解了。
    (4)"葬花词"是曹雪芹在痛悼自己的红颜知已
    "葬花词"是曹雪芹创作的在广大读者中产生广泛、深刻影响的一篇艺术杰作。曹雪芹在描写林黛玉念"葬花词"时,贾宝玉是听到了全文的:"听那边有呜咽之声,一面数落着哭的好不伤心……听他哭道。"
    请注意曹雪芹在黛玉念完诗后对贾宝玉的一段描写:"宝玉……听到'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等句,不觉恸倒山坡上。……试想林黛玉的花颜月貌,将来亦到无可寻觅之时,宁不心碎肠断,……则自己又安在呢?且自身尚不知何在何往,将来斯处、斯园、斯花、斯柳,又不知当属谁姓?----因此一而二,二而三,反复推求了去,真不知此时此际,如何解释这段悲伤!正是:花影不离身左右,鸟声只在耳东西。(二十八回)"
    这绝不是贾宝玉悲切恸倒在山坡之上?这正是曹雪芹创作这首诗的时候,想到痛失自己心中的最爱,而悲痛欲绝的写真。
    这绝不是贾宝玉在那里"试想林黛玉的花颜月貌,将来亦到无可寻觅"?这正是曹雪芹创作《红楼梦》时,不得不面对自己的红颜知已已经"无可寻觅"的真实而又悲惨的现实了。
    这绝不是贾宝玉"一而二,二而三,反复推求"地预测未来。这正是落魄后的曹雪芹面对自己红颜知已的"花颜月貌"已经无可寻觅;自己已经"不知何在何往";"斯处、斯园、斯花、斯柳"已经属了别姓的悲叹!
    这绝不是贾宝玉身边的只有那:"花影不离身左右,鸟声只在耳东西",这正是是曹雪芹自己必须面对的心爱的人离丧,无可寻觅;自己的家园已属别姓,面对着"花影不离身左右,鸟声只在耳东西"的令人"心碎肠断"的悲惨现实。这是一幅多么悲伤却又真实的图景!
    "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手把花锄出绣帘,忍踏落花来复去?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已倾。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闷杀葬花人;独把花锄暗洒泪,洒上空枝见血痕。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怪奴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未闻。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二十七回)"
    这首诗翻译成现代汉语的意思是:"凋谢的花瓣飞满了天空,有谁怜惜红花褪色,失去了芳香。丝絮软软漂浮着落在楼榭之中,柳絮随着风扑向并沾在绣帘上面。闺阁中的女儿珍惜就要离去的春天,忧愁的情怀没有排解之处。手里拿着花锄走出绣帘,怎么忍心来来去去踩着落在地上的花儿?柳絮和榆树荚有自己繁茂的规律,不会在意桃花李花飘飞的。桃花李花明年能够再开,却不知道明年闺阁中还能有哪位女儿?三月的时候已经筑好窝了,可是梁上的燕子非常无情。明年花儿开了虽然可以啄,却没有想到人走了梁空了窝也倾覆了。那恶人在一年三百六十天中,用如疾风和寒霜似的刀剑,逼迫着如花的女儿。在这样残酷的逼迫下,明媚鲜妍的她还能坚持多长的时间?一旦漂泊就很难寻找到她的身影了。花开的时候容易看到,花落了就很难再找到了。葬花的人在石阶上愁闷得象被杀死了一样。孤独地拿着花锄暗暗地抛洒着眼泪,泪水洒在枝头上看到的竟是血的痕迹。黄昏的时候杜鹃鸟默默无语,扛着锄头回去关上了家门,灯光泛着青色照在墙壁上,我想昏睡了,冰冷的雨水敲打着窗子,被子也是冰凉的。可能有人不知道我为什么事这么悲伤,一半是因为怜惜春天的离去,一半是恼怒春天的离去。怜春的情怀忽然到了,恼怒春天的情怀忽然地走了,这种情怀的来和走都没有发出声音,所以人们不会听到。昨天夜里屋外忽然发出悲愤的歌声,不知是花的魂魄还是鸟的魂魄在哀鸣?无论花的魂魄还是鸟的魂魄都是留不住的,鸟儿不会说话,花儿也知道害羞。但愿我能长出双翅,跟随着花儿飞到天边,那一望无际的天边呀!埋葬着她那如香花一样身躯的土丘到底在哪里?不如用锦织的口袋收起她的娇艳的身躯,用一捧干净的土遮掩住她那俏丽的身姿。她干净地来到这个人世,还让她干净地离开,比让污诟侵入她干净的身躯强多了。花儿你今天死去了,我埋葬了你,却不知道我自己什么时候死去。我今天在这里葬花儿,人们笑我是花痴,可今后埋葬我的不知道是哪个人呀?可能又是春天将要离开,花儿将要落尽的时候,正是我要死去之时。一旦春天过去了,我的颜色干枯了,你不在了,我也死了,咱们俩互相都不知道谁在哪里了!
    这是历经磨难的曹雪芹对小说中林黛玉似的红颜知已的悲剧命运痛彻心脾的悲悼!不是在大观园优雅环境中养尊处优的一个贵族小姐发出的无病呻吟!
    "闺中女儿惜春暮,……手把花锄出绣帘"等等,是曹雪芹不得不点缀一些女儿的笔墨,施放一些迷惑人的烟幕。不然他怎么能躲过"文字狱"的罗网。
    "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  梁空巢已倾。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闷杀葬花人;独把花锄暗洒泪,洒上空枝见血痕。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怪奴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未闻。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二十七回)"
    这首诗翻译成现代汉语的意思是:"凋谢的花瓣飞满了天空,有谁怜惜红花褪色,失去了芳香。丝絮软软漂浮着落在楼榭之中,柳絮随着风扑向并沾在绣帘上面。闺阁中的女儿珍惜就要离去的春天,忧愁的情怀没有排解之处。手里拿着花锄走出绣帘,怎么忍心来来去去踩着落在地上的花儿?柳絮和榆树荚有自己繁茂的规律,不会在意桃花李花飘飞的。桃花李花明年能够再开,却不知道明年闺阁中还能有哪位女儿?三月的时候已经筑好窝了,可是梁上的燕子非常无情。明年花儿开了虽然可以啄,却没有想到人走了梁空了窝也倾覆了。那恶人在一年三百六十天中,用如疾风和寒霜似的刀剑,逼迫着如花的女儿。在这样残酷的逼迫下,明媚鲜妍的她还能坚持多长的时间?一旦漂泊就很难寻找到她的身影了。花开的时候容易看到,花落了就很难再找到了。葬花的人在石阶上愁闷得象被杀死了一样。孤独地拿着花锄暗暗地抛洒着眼泪,泪水洒在枝头上看到的竟是血的痕迹。黄昏的时候杜鹃鸟默默无语,扛着锄头回去关上了家门,灯光泛着青色照在墙壁上,我想昏睡了,冰冷的雨水敲打着窗子,被子也是冰凉的。可能有人不知道我为什么事这么悲伤,一半是因为怜惜春天的离去,一半是恼怒春天的离去。怜春的情怀忽然到了,恼怒春天的情怀忽然地走了,这种情怀的来和走都没有发出声音,所以人们不会听到。昨天夜里屋外忽然发出悲愤的歌声,不知是花的魂魄还是鸟的魂魄在哀鸣?无论花的魂魄还是鸟的魂魄都是留不住的,鸟儿不会说话,花儿也知道害羞。但愿我能长出双翅,跟随着花儿飞到天边,那一望无际的天边呀!埋葬着她那如香花一样身躯的土丘到底在哪里?不如用锦织的口袋收起她的娇艳的身躯,用一捧干净的土遮掩住她那俏丽的身姿。她干净地来到这个人世,还让她干净地离开,比让污诟侵入她干净的身躯强多了。花儿你今天死去了,我埋葬了你,却不知道我自己什么时候死去。我今天在这里葬花儿,人们笑我是花痴,可今后埋葬我的不知道是哪个人呀?可能又是春天将要离开,花儿将要落尽的时候,正是我要死去之时。一旦春天过去了,我的颜色干枯了,你不在了,我也死了,咱们俩互相都不知道谁在哪里了!
    这是历经磨难的曹雪芹对小说中林黛玉似的红颜知已的悲剧命运痛彻心脾的悲悼!不是在大观园优雅环境中养尊处优的一个贵族小姐发出的无病呻吟!
    "闺中女儿惜春暮,……手把花锄出绣帘"等等,是曹雪芹不得不点缀一些女儿的笔墨,施放一些迷惑人的烟幕。不然他怎么能躲过"文字狱"的罗网。
    "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已倾。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是曹雪芹描述红颜知已在曹家败落后,面对恶劣的环境和她作出的宁死不屈的人生选择。曹家获罪后,她面对的将是什么境遇?她可能苦苦等待了曹雪芹整整一年的时间,这期间她面对着恶人的逼迫,充军流放?官卖为奴?逼良为娼?现在的人们不得而知,但曹雪芹大致写出了她的悲剧和在遭遇不幸命运时的不屈性格。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是曹雪芹要去寻找自己红颜知已,可到底哪里是她的埋葬之地?她的结局可能还不如晴雯,晴雯还有个姑舅哥哥把她送到化人场,而她却吊死在荒郊野外的树林之上,她的尸骨可能已经找不到了。
    "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表达了曹雪芹悲哀和无奈的心情:这样刚烈干净的死,要强于被恶人玷污了。
    (5)"风雨夕闷制风雨词"是曹雪芹控诉清王朝那猖獗的"文字狱"罗网并流露出要逃离的真实情感
    这是曹雪芹为林黛玉创作的"秋窗风雨夕":
    "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已觉秋窗秋不尽,哪堪秋雨助凄凉!助秋风雨来何速?惊破秋窗秋梦续;抱得秋情不忍眠,自向秋屏移泪烛。泪烛摇摇爇短檠,牵愁照恨动离情;谁家秋院无风入?何处秋窗无雨声?罗衾不耐秋秋风力,残漏声催秋雨急;连宵脉脉复飕飕,灯前似伴离人泣。寒烟小院转萧条,疏竹虚窗时滴沥;不知风雨几时休,已教泪洒窗纱湿。(四十五回)"
    这首诗的意思是:"秋天的花儿枯萎,颜色褪去,草也枯黄了,在暗淡的灯光下,秋天的夜晚显得是那么的漫长;我感觉到秋天似乎没有尽头,哪里还抵挡得住风雨相助的凄凉!相助秋天的风雨为什么来得这么快?打在秋天的窗子上,使我从睡梦中被惊醒了;我内心中满怀着真事真情,再也睡不着了,移开象泪一样的蜡烛,那摇摇晃晃燃烧的蜡烛,照着满怀愁绪和愤恨的我,我已经产生了要离开这个黑暗冰冷的地方的想法;可是又想到,哪里的院子没有秋风的进入,哪里的窗子不会听到秋天风雨的声音?薄薄的被子抵挡不住秋风的侵袭,在更漏声音的催促下,秋雨更加急迫了;整夜细雨连绵,风声飒飒,似乎在陪伴着我这个想离开的人的哭声。萧条的小院被细雨雾气笼罩,稀疏的竹子和窗子上滴落着雨水。我实在不知道秋风秋雨什么时候才能停止,我眼里流出的泪水已经湿透了窗纱。"
    这首风雨词不是林黛玉在悲秋风、悲冷雨,而是曹雪芹对自己所处的清王朝君主专制及其文字狱造成险恶环境的描绘。"秋夜长,……秋不尽,……不知风雨几时休。"是曹雪芹面对当时不尽的恶劣环境,思想上产生的一种悲观迷茫的情绪。这时的曹雪芹面对"秋不尽"的现实,思想是非常悲观的。"牵愁照恨动离情;谁家秋院无风入?何处秋窗无雨声?"曹雪芹暗示自己已经产生了逃离这种黑暗环境的念头,但看看在清朝君主专制的大环境下,谁家不遭受这样的压制,哪里又没有遭受专制的疾风暴雨的侵袭呢?自己又怎么能躲得开覆盖全天下的黑暗的大环境呢?"哪堪秋雨助凄凉!助秋风雨来何速?惊破秋窗秋梦续;"是曹雪芹对自己家族和自己遭受晴天霹雳般的打击,精神上却猝不及防的心态描述。
    (6)"幽淑女悲题五美吟"是曹雪芹以古代五位性格刚烈的美女暗示自己红颜知已的悲剧命运
    《红楼梦》的第六十四回中林黛玉"悲题五美吟"。曹雪芹让林黛玉选择了西施、虞姬、昭君、绿珠、红拂这五位美女并说:"曾见古史中有才色的女子,终身遭际,令人可欣、可羡、可悲、可叹者甚多。……因择出数人,胡乱凑几首诗,以寄感慨。"然后,被宝玉看见,"赞不绝口,命曰《五美吟》。"又借宝钗之口赞道:"做诗不论何题,只要善翻古人之意,若要随人脚踪走去,纵使字句精工,已落第二义,究竟算不得是好诗。……今林妹妹这五首诗亦不谓命意新奇,别开生面了。"
    中国古代美女很多,可曹雪芹为什么偏偏让林黛玉选择了西施、虞姬、明妃、绿珠、红拂?并赞美她们:"令人可欣、可羡、可悲、可叹"。然后,曹雪芹又借薛宝钗之语点出了关键。即:"善翻古人之意"、"命意新奇,别开生面。"而林黛玉所说的"胡乱凑几首诗",正是曹雪芹的遮掩之笔。
    曹雪芹选择的古代这五位美女不仅忠于爱情,并且目光敏锐,性格刚烈,敢作敢为。为了爱,甚至可以牺牲生命。曹雪芹借这五位美女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暗喻了曹家败落后,自己那美似黛玉的生活原型、貌美忠贞的红颜知已的悲惨处境和她不惜以死殉情的悲剧命运,表达了自己的痛惜之情。
    "西施
    一代倾城逐浪花,吴宫空自忆儿家;效颦莫笑东村女,头白溪边尚浣纱。"
    西施是吴越争霸中的悲剧人物。她结局有两种说法:一说是随范蠡隐居去了;一说是被沉于江中。
    从诗句中"一代倾城逐浪花"来看,曹雪芹倾向于第二种说法,认为西施的命运是被沉于江中。曹雪芹借西施悲剧命运的典故,寄托了对自己的红颜知已,林黛玉的生活原型悲剧命运的叹息。似乎在哀叹她虽然貌美,但命运却不如那个貌丒的东施了。
    "虞姬
    肠断乌骓夜啸风,虞兮幽恨对重瞳;黥彭甘受他年醢,饮剑何如楚帐中?"
    虞姬是楚霸王项羽的侍妾。项羽被刘邦围在垓下,夜晚汉军四面楚歌,项羽感到绝望。虞姬自刎于楚帐中。
    从诗句"饮剑何如楚帐中"里可以看出曹雪芹在赞虞姬痛下决断,以死殉情。难道这不是曹雪芹在赞自己的红颜知已在受到逼迫的紧要关头象虞姬那样刚烈而死,免受侮辱吗?
    "明妃
    绝艳惊人出汉宫,红颜命薄古今同。君王纵使轻颜色,予夺权何畀画工?"
    (见"薛小妹新编怀古诗"中的"青冢")
    从诗句"红颜命薄古今同"里可以看出曹雪芹在悲叹自己的红颜知已的命运与很多薄命美女的命运是相同的。
    "绿珠
    瓦砾明珠一例抛,何曾石尉重娇娆?都缘顽福前生造,更有同归慰寂廖。"
    绿珠是晋代石崇的侍妾。绿珠非常美丽娇艳,又擅长吹笛。孙秀看上了绿珠,向石崇索要,石崇勃然大怒,说:"绿珠是我的最爱,你孙秀怎么能这样做?"孙秀就假传圣旨,来捉石崇,当时石崇正在楼上设宴,捉他的武士们来到石崇家。石崇就对绿珠说:"我是因为你而获罪的呀!"绿珠哭了,说:"我现在就为报答你的宠幸而死。"说完,就跳楼自杀了。
    从诗句"更有同归慰寂廖"里可以看出曹雪芹对石崇、绿珠几乎同时赴死,免去死后寂寞是觉得是令人钦羡的。而对自己的红颜知已先自己而死,两人阴阳两隔,都非常寂寞的境遇表达了一种无奈的心情。
    "红拂
    长揖雄谈态自殊,美人巨眼识穷途。尸居馀气杨公幕,岂得羁縻女丈夫?(六十四回)"
    红拂是隋末大臣杨素的婢女。因为侍候杨素时手持红拂而得名。有一次,李靖以布衣入见杨素,杨素非常傲慢,李靖毫不客气地指责了他。然后从容纵论天下大事。红拂见李靖气宇轩昴,谈吐超人,知道他必非庸碌之辈,就连夜从杨素家出来,投奔李靖,与李靖同往太原辅佐李世民起兵讨隋。
    从诗句"岂得羁縻女丈夫"里可以看出曹雪芹赞美自己的红颜知已在受到恶势力千方百计的威逼利诱的逆境中具有的非凡见识及刚烈的性格。
    (7)"桃花行"是曾经离丧的曹雪芹在"作此哀音"
    贾宝玉看到"桃花行"后,"并不称赞,痴痴呆呆,竟要滚下泪来。"他知道:'自然是潇湘子的稿子了。'"当薛宝琴与他开玩笑:"现在是我做的呢?"宝玉道:"妹妹本有此才,却也断不肯做的。比不得林妹妹曾经离丧,作此哀音。"
    "桃花帘外东风软,桃花帘内晨妆懒:帘外桃花帘内人,人与桃花隔不远;东风有意揭帘栊,花欲窥人帘不卷。桃花帘外开仍旧,帘中人比桃花瘦;花解怜人花亦愁,隔帘消息风吹透。风透湘帘花满庭,庭前春色倍伤情:闲苔院落门空掩,斜日栏杆人自凭。凭栏人向东风泣,茜裙偷傍桃花立;桃花桃叶乱纷纷,花绽新红叶凝碧。雾裹烟封一万株,烘楼照壁红模糊。天机烧破鸳鸯锦,春酣欲醒移珊枕。侍女金盆进水来,香泉影蘸胭脂冷;胭脂鲜艳何相类,花之颜色人之泪。若将人泪比桃花,泪自长流花自媚;泪眼观花泪易干,泪干春尽花憔悴。憔悴花遮憔悴人,花飞人倦易黄昏;一声杜宇春归尽,寂寞帘栊空月痕!"(七十回)
    这绝不是林妹妹"曾经离丧,作此哀音。"这是"曾经离丧"的曹雪芹在"作此哀音。""花之颜色人之泪。若将人泪比桃花,泪自长流花自媚;泪眼观花泪易干,泪干春尽花憔悴。"曹雪芹在这五句诗中一连使用了六个"泪"字,曹雪芹悲痛欲绝的感情力透纸背。
    (8)"史湘云偶填柳絮词"是曹雪芹在暗示几位女儿各自的悲剧命运
    时值暮春之际,史湘云因见柳絮飞舞,偶成小令,调寄《如梦令》。史湘云又与林黛玉商量诗社填词,于是二人限了调,大家都来拈了阄,写了出来。薛宝钗写了《临江仙》、薛宝琴写了《西江月》、探春写了《南柯子》、林黛玉写了《唐多令》。
    史湘云的《如梦令》
    岂是绣绒残吐,卷起半帘香雾,纤手自拈来,空使鹃啼燕妒。且住,且住!莫使春光别去。
    曹雪芹似乎是在暗示自己家族获罪,不明不白。同时,表达了盼望春光永驻的心情。
    贾探春的《南柯子》上阕
    空挂纤纤缕,徒垂络络丝,也难绾系也难羁,一任东西南北各分离。
    曹雪芹为贾探春写的上阕,似乎是在暗示她的命运已经注定是"一任东西南北各分离"了。
    贾宝玉的《南柯子》下阕
    落去君休惜,飞来我自知。莺愁蝶倦晚芳时,纵是明春再见----隔年期!
    曹雪芹为贾宝玉写的下阕,似乎是在暗示自己也因家族获罪被关入监狱。等到从监狱中出来,纵然能与一些历经劫难的女儿见面,但也已经是相隔了一年的时间了。
    林黛玉的《唐多令》
    粉堕百花洲,香残燕子楼。一团团逐队成毬。飘泊亦如人命薄,空缱绻,说风流。
    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叹今生谁舍谁收?嫁与东风人不管,凭尔去,忍淹留。
    曹雪芹似乎在暗示书中的林黛玉,自己生活中的红颜知已的命运在"粉堕、香残"的残酷形势下,"命薄"的悲剧结局。"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叹今生谁舍谁收?嫁与东风人不管,凭尔去,忍淹留。"写出了曹雪芹对红颜知已遭遇不幸结局的一种悲切和无奈的心情。
    薛宝琴的《西江月》
    汉苑零星有限,隋堤点缀无穷。三春事业付东风,明月梅花一梦。
    几处落红庭院,谁家香雪帘栊?江南江北一般同,偏是离人恨重。
    曹雪芹似乎是在暗示众女儿的悲剧命运,就象"三春事业付东风"一样,是一场恶梦。曹雪芹的家族不管是在江南和在江北的,都是相同的悲剧命运,他们都被迫离开了原来的家,产生的离愁别恨是很深重的。
    薛宝钗的《临江仙》
    白玉堂前风解舞,东风卷得均匀。蜂团蝶阵乱纷纷。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
    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曹雪芹似乎在暗示薛宝钗对自己的命运采取的是一种比较积极的态度。"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薛宝钗有可能为争取这个比较好的命运,进行努力。但事实却不一定符合她的愿望。
    (9)"凹晶馆联诗悲寂寞"是曹雪芹暗示贾府的悲剧结局
    到了《红楼梦》的七十五回,曹雪芹笔下的贾府已经露出败落的先兆。"开夜宴异兆发悲音"贾珍在八月十四的夜里设宴,三更时分,忽听紧靠贾家祠堂的"墙下有人长叹之声",大家都毛发竦然,风气森森,比先更觉凄惨起来。众人都觉毛发倒竖。贾珍酒已吓醒了一半。曹雪芹是在暗示贾府的先祖叹息自己的不肖子孙吗?十五日夜里,荣国府赏月。于是,就有了林黛玉与史湘云在"凹晶馆联诗悲寂寞"了。曹雪芹在诗中暗示了贾府败落的过程。
    "三五中秋夕,清游拟上元。撒一箕斗灿,匝地管弦繁。几处狂飞盏?谁家不启轩?轻寒风剪剪,良夜景暄暄。争饼嘲黄发,分瓜笑绿媛。香新荣玉桂,色健茂金萱。蜡烛辉琼宴,觥筹乱绮园。分曹尊一令,射覆听三宣。骰彩红成点,传花鼓滥喧。晴光摇院宇,素彩接乾坤。赏罚无宾主,吟诗序仲昆。构思时倚槛,拟景或依门。酒尽情犹在,更残乐已谖。渐闻笑语寂,空剩雪霜痕。阶露团朝菌,庭烟敛夕棔。秋湍泻石髓,风叶聚云根。宝鹜情孤洁,银蟾气吐吞。药经灵免捣,人向广寒奔。犯斗邀牛女,乘槎访帝孙。盈虚轮莫定,晦朔魄空存。壶漏声将涸,窗灯焰已昏。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香篆销金鼎,脂冰腻玉盆。箫增嫠妇弃,衾债侍儿温。空帐悬文凤,闲屏掩彩鸳。露浓苔更滑,霜重竹难扪。犹步萦纡沼,还登寂历原。石奇神鬼搏,木怪虎狼蹲,赑屭朝光透,罘罳晓露屯。振林千树鸟,啼谷一声猿。歧熟焉忘径?泉知不问源。钟鸣栊翠寺,鸡唱稻香村。有兴悲何继,无愁意岂烦?芳情只自遣,雅趣向谁言?彻旦休云倦,烹茶更细论。"
    史湘云、林黛玉二人"联诗悲寂寞"(七十六回)"演示了贾府由盛到衰的过程。从"三五中秋夕到""更残乐已谖。"描写了贾府的兴盛;而"渐闻笑语寂"至"冷月葬花魂"则描写了贾府败落。"冷月葬花魂"进一步暗示了众女儿的悲剧结局。妙玉续的诗,从"香篆销金鼎"到"烹茶更细论。"是曹雪芹在暗示,这时的贾府似乎还没有彻底败落,还有一丝光明的希望。
    (10)"暖香坞雅制春灯谜"表明了曹雪芹已经看透了君主专制制度的本质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设计了暖香坞中史湘云制的灯谜(五十回)。
    史湘云的"点绛唇"词谜之谜
    "溪壑分离,红尘游戏,真何趣?名利犹虚,后事终难继。"
    曹雪芹让贾宝玉一语点破这首词谜的谜底:"'必定是耍的猴儿。'湘云笑道:'正是这个了。'"
    曹雪芹不愧是一位根植在中国君主专制社会土壤上的伟大思想家和文学家。他在为史湘云写的这首"点绛唇"词中,赋予"耍的猴儿",这个几乎人人都见过的社会现象以新意。曹雪芹形象而深刻地揭示了几千年中国封建社会君臣关系的本质。曹雪芹暗示,历朝历代的文武大臣们不过是供封建君主手中牵着戏"耍的猴儿。"这首"点绛唇"应当是"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最贴切的注解。同时,曹雪芹用这首"点绛唇"暗示了贾府"后事终难继",即最终败落的结局。
    薛宝钗、贾宝玉、林黛玉制的灯谜诗之谜
    这三首灯谜诗只有谜面,却没有谜底,这是曹雪芹给读者留下的又一个谜。有的研究者猜测可能是松毬、风筝、走马灯之类的东西。若仅仅是这些东西,曹雪芹绝不会不让众女儿猜出来,而众女儿猜不出来的,正是曹雪芹迫于当时自己所处"文字狱"的恶劣环境所无法表达出来的,其中隐涵的内容必然与曹雪芹所处的当时的历史时代和历史事件以及自己所处的残酷的政治环境以及自己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有着重要的关系,很可能关系到太子胤礽的立废,不然曹雪芹绝不会不让谜底出现。说得直白一些,曹雪芹如果把谜底写出来,他就得掉脑袋。《红楼梦》也就会成为一本禁书,被清朝的统治者彻底销毁。
    薛宝钗的诗谜:
    "镂檀锲梓一层层,岂是良工堆砌成。虽是半天风雨过,何曾闻得梵铃声。"
    曹雪芹借唐肃宗李亨趁"安史之乱"自立为皇帝的典故而发的议论。暗示清太子胤礽没有效仿肃宗趁天下"半天风雨过"的局面而称帝,让康熙象玄宗那样也去"剑阁闻铃"。
    贾宝玉的诗谜:
    "天上人间两渺茫,琅玕节过谨提防。鸾音鹤信须凝睇,好把唏嘘答上苍。"
    曹雪芹暗示康熙圈禁了胤礽。这样一来,就等于切断了胤礽与自己一党走卒的联系,形成了"天上人间两渺茫"的局面,胤礽与自己一党走卒不能互通情况,而关键时刻胤礽一党又没有提高警惕,没有密切关注时局的变化,把握住机会,最终得到的是雍正继位,开始穷治胤礽一党的消息,只"好把唏嘘答上苍。"用"唏嘘"来应答上苍的惩罚。
    林黛玉的诗谜:
    "騄駬何劳缚紫绳,驰城逐堑势铮狞,主人指示风雷动,鳌背三山独立名。"
    这是曹雪芹借西周穆王的典故而发出的感慨。暗示胤礽是騄駬式的骏马,何不效周穆王骑着八骏之一的騄駬,周游天下,潇洒的走一回,远走天涯,独闯一片天地。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