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5高地》:“高地”上的爱与信念
http://www.newdu.com 2025/01/24 10:01:50 人民日报 黄必康 参加讨论
战争与和平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面对战争,人的身体和精神都将受到严苛考验。在硝烟弥漫的战场,在死之将至的一刻,人们是否会忘却“亮剑”式的英雄主义冲动和势不两立的敌我思维模式,回到自然本性,回到人类共通的情感上来?进而,人们是否会对战争的本质有更具穿透力的认识,对来之不易的和平更加珍重,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更多的理性思考?军旅作家靳大鹰的长篇小说新作《385高地》(作家出版社),进行的正是这样的尝试,回到故事和人物,回到历史现场,以强烈的历史感和洞察力深入战争肌理,剖析复杂人性,在残酷的战场上烛照出人性中对善和爱的永恒追求。 《385高地》的故事发生在朝鲜“三八线”5公里开外的一个无名高地上(“385高地”因此得名)。中国人民志愿军某连在连长李东方的指挥下,肩负起阻击和迟滞敌人的任务,与美军长时间对峙。美军上尉维特·哈里斯采取围而不打的战术,希冀零下30多度的严寒让弹尽粮绝的志愿军战士屈服。李东方却带领战士趁着平安夜主动出击,夜袭美军营地。战斗中李东方只身掉进陡峭的冰沟,哈里斯到阵地巡查途中也坠入冰沟。两人展开了一番你死我活的格斗,却因严寒冻住了枪机而不能置对方于死地,在凛冽的寒风中眼看被冻僵。在大自然对生命同等的威胁下,这两位敌对的军官,为了活下去而相互拥抱取暖,“飞雪包围了他们,很快他们变成了一个大雪团”。这两个冻成一体的人后来奇迹般地活了下来,李东方失去了左腿,哈里斯失去了右腿。 在冰天雪地里,两位连长相拥而成的人形“大雪团”成为一个醒目的象征意象。两个敌对冲突的人在自然状态下同为一体,“对方身体的热量,像一股暖流,让他们彼此的身体暖和了许多”,同时被这股暖流化解的,还有势不两立的利益冲突,以及战场上要么杀人要么被杀的道德死结。战争对人的摧残也在这个巨大的象征中被无声地表达出来,仿佛人性的情感只有在死神面前才能得以释放,它让读者在心灵的震撼中感受到一种悲剧的力量,不由地引发人们对战争的深刻反思。在今天的世界形势下来看这部小说,更有现实意义。作者通过还原战争的残酷本质,传达出理性的反战声音,体现了对人类共同命运的关怀和思考。 在叙事手法上,《385高地》也别出心裁。故事的叙事者是连长李东方的孙子、北大学生李保存,他既讲述了1998年陪同历尽沧桑的“我爷爷”李东方重返朝鲜385高地与古稀之年的哈里斯重逢叙旧的故事,又讲述了46年前385高地上那场惊心动魄的战斗。两条叙事线平行交互,对历史的反思建立在扎实的现实基点上,构成了历史和现实交错的立体时空。在此基础上,“我爷爷”和哈里斯两位老人的生死情谊,中美文化价值的差异,李保存与哈里斯的孙女丽莎通过电子邮件对战争的思考和讨论,甚至是文学作品似乎必不可少的浪漫爱情故事,都得以生动展开。比起常见的局部倒叙手法,这种复调式的叙事结构给现实以历史感,又给历史以现实感,增强了小说的思想力度。 《385高地》的艺术特征还表现在其类似后现代拼贴的写作手法上。在小说建构的现实和历史的立体舞台上,在反思战争和人性的聚光灯下,作家既展示了炮火连天的朝鲜战场,又描绘了今日朝鲜的政治和军事状况;既记录了当代大学课堂里中美学生关于战争的讨论,又演绎了春秋战国诸侯为争夺美女息妫夫人的尔虞我诈;更为奇异的是,作家还借用《爱丽丝梦游仙境》的奇特想象,让叙事者在梦境中跟着一只雪白的兔子去见识森林里的“战争”,用童话寓言的方式譬喻当下的国际地缘政治。这种杂糅的方式,既道出了叙事者潜意识中对新的战争的忧虑,又表达了作家本人对当今世界多极军事冲突的关切。更为重要的是,作家也通过多元话语的并置,向读者传达出一个信息:虽然战争话语在方方面面散布,但对和平的诉求永恒地存在于我们的无意识之中。 《385高地》以梦幻结尾,李东方在梦中与死去的亲人和战友团聚,热烈而又凄楚,与死去的美国官兵会面,惊异而又诙谐。梦醒之后,李东方看到哈里斯牧师信件的末尾写着:“人类得以延续,不是战争,不是仇恨,而是爱。”这是作家本人的信念,也是所有热爱、期盼和平的人类的信念。(黄必康)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她和他》:一位小说家和一位女演员间的故事
- 下一篇:《民商法研究》:我的“民法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