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读书指南 > 图书推荐 > 人文 >

《温暖的书缘》:像这样爱书的年轻人,少见


    世界上有不少著名的书店,往往隐藏在某座城市的某一条僻静的街道的拐角处,却成为了这座城市文化地图上一个不可错过的“景点”,甚至能吸引从外地来的观光客,必以“到此一游”为荣。
    这些书店的魅力,往往不是因为它们的大,恰恰是因为它们的小;也不是因为它们有多么华丽、高雅和热闹,而是因为它们的简朴、单纯与安静;当然,还会因为它们有自己的个性和自己的故事。
    我们通常比较熟知的,例如位于塞纳河左岸、巴黎圣母院附近BUCHERIE街三十七号的“莎士比亚书店”;位于伦敦查令十字街八十四号的“马克斯与科恩书店”(在电影《查令十字街八十四号》里,这个小书店被女主角海伦派去侦察的好友形容为“狄更斯时代的书店”);位于香港旺角洗衣街(后来搬至西洋菜街)的“新亚书店”;位于纽约第十二街与百老汇大道街角处的“斯特兰德书店”……更不用说那号称世界上规模之最、位于东京神田神保町“神田古书店街”上那些栉比鳞次的“古本屋”了,据说这里聚集着将近200家旧书店。二十世纪三十年代鲁迅先生居住在上海时期,经常的去处就是“内山书店”,也是一家可以写进中国现代文学史里的小书店。
    所有这些书店,无一例外都有属于自己的故事,有的被写进了文学史、文化史,有的被写成了小说、戏剧和电影,有的就留在它们所在城市的永恒记忆里。
    然而,这样的书店毕竟不多。美国作家约翰·厄普代克在《旧物余韵》里如此感慨:“在我此生中,我的感官见证了一个这样的世界:分量日益轻薄,滋味愈发寡淡,华而不实,浮而不定,人们用膨胀得离谱的货币和欲望,来换得伪劣得寒碜的商品和生活。”这样的形容,也可以借来描述我们走进今天的许多大而无当、毫无书香气息可言的所谓书店的感受。
    百草园书店,名字取自鲁迅先生的那篇著名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它位于武汉市武昌区的一条小巷里,所有面积仅三十平方米,店主和店员加在一起,也只有一个人,是一家真正的“小书店”。但它是目前武汉这座城市里最“火爆”、知名度最高的书店。
    店主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小伙子,名字叫王国林,看上去清秀而机敏。因为爱书,他对自己书店里进出的每一本书,都了如指掌、如数家珍。他报名参加了电视台的《最强大脑》节目,用自己的记忆去挑战“书架检索”的技能。节目组从他的三十万册书里,随机挑选出三千册放进演播室,然后请观众任意取出一本书,让他报出这本书的价格、作者和出版社的名字,王国林竟然能够一一答对。虽然最终他在节目中没能走得更远,但他在节目中流露出来的对书的热爱,对书店的理解,对读书的坚持,却深深感动了场内的评委和观众,也让全国各地坐在电视机前的观众,记住了他和他的“百草园书店”。
    在《天津日报》工作的老朋友宋曙光,大概也被小王的事迹感动了吧,他特意打电话给我,再三叮嘱,让我去寻找一下这家小书店,去看看这个小伙子。曙光兄可能还担心我深居简出惯了,怕麻烦,所以又特别强调说,“为什么一定要去看看呢?因为像这样爱书的年轻人,少见。”
    (《温暖的书缘》,徐鲁著,上海辞书出版社)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