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学术理论 > 专题研究 > 红楼梦研究 >

逗红轩全解石头记之第十三回 秦可卿死封龙禁尉 王熙凤协理宁国府


    一、秦可卿即崇祯帝
    在《红楼梦》中,有关秦可卿的章回笔墨并不多,但不管是其生,还是其死,都笼着薄雾,罩着轻纱,处处透着神秘。
    第五回介绍秦可卿时,说她是贾母“重孙媳中第一个得意之人”,但那时贾母只有秦可卿这一个重孙媳妇,不知跟谁比出的“第一”。而秦可卿卧房之摆设,有不少皇家用品,其曾经的主人不是皇帝就是皇妃和公主。脂砚道:“一路设譬之文,迥非《石头记》大笔所屑,别有他属,余所不知。”
    果何人哉,如斯之奢华也!
    关于秦可卿之死,第五回“金陵十二钗正册”最后一页道:“后面又画着高楼大厦,有一美人悬梁自缢。”这里点明秦可卿将“悬梁自缢”。“红楼梦”曲之“好事终”第一句:“画梁春尽落香尘。”这里再一次指明秦可卿将“悬梁自缢”,并且指明将在“春尽”时上吊,即在春末。脂砚道:“是作者具菩萨之心,秉刀斧之笔,撰成此书,一字不可更,一语不可少。”但从《红楼梦》表面文字来看,秦可卿的结局却并非“悬梁自缢”,而是病死。
    从第十回开始秦可卿就病了,而且病得不轻,到第十一回尤氏就在为秦可卿寻找做“那件东西”的“好木头”。第十三回“可卿梦阿凤”后,秦可卿就“没了”。贾珍道:“合家大小,远亲近友,谁不知我这媳妇比儿子还强十倍。如今伸腿去了,可见这长房内绝灭无人了。”
    对于这种前后之出入,第十三回脂砚斋解释道:“‘秦可卿淫丧天香楼’,作者用史笔也。老朽因有魂托凤姐贾家后事二件,岂是安富尊荣坐享人能想得到者?其事虽未行,其言其意,令人悲切感服,姑赦之,因命芹溪删去‘遗簪’、‘更衣’诸文,是以此回只十页,删去天香楼一节,少去四五页也。”据此可知秦可卿之死前后出现矛盾的原因为:“删去天香楼一节,少去四五页也。”但脂砚斋仍强调道:“‘秦可卿淫丧天香楼’,作者用史笔也。”而所谓“秦可卿淫丧天香楼”,与秦可卿的“册籍”和“红楼梦”曲之“悬梁自缢”一脉相承。脂砚又道:“通回将可卿如何死故隐去,是大发慈悲心也。”并对“天香楼”和瑞珠“触柱而亡”批道:“是未删之笔。”
    果何人哉,如斯之令人忌讳也!
    秦可卿死后,众人之表现更令人不可思议:“无不纳罕,都有些疑心。”脂砚道:“九个字写尽天香楼事,是不写之写。”而秦氏之丫鬟瑞珠,竟然“也触柱而亡”。“贾珍遂以孙女之礼殓殡,一并停灵于会芳园中之登仙阁。”小丫鬟宝珠则“甘心愿为义女,誓任摔丧驾灵之任”,第十五回还“执意不肯回家”,相伴秦可卿于铁槛寺内。
    果何人哉,如斯之受人爱戴也!
    我们先看秦可卿之棺材板——“墙木”。“樯木,出在潢海铁网山上。”脂砚道:“樯者,舟具也。所谓‘人生若泛舟’而已,宁不可叹!”“樯者,舟具也。”这是“樯”之本意。但后一句就不用看了,那是有意在转移目标,即所谓“五尺墙头遮不得,留将一半与人看”。“樯”即桅杆,挂帆用。那么“樯木”即做桅杆的树木。
    脂砚对“另设一坛于天香楼上”一句道:“何必定用‘西’字?读之令人酸鼻!”“西”字在何处?为什么用“西”字就“读之令人酸鼻”呢?《红楼梦》第十三回之“天香楼”,在靖藏本中作“西帆楼”。何谓“西帆”?“西”亦“棲”也。“棲”本作“西”,同“栖”,本指鸟停在树上,泛指居住或停留。“西帆”者“栖帆”也,即“帆”像鸟儿“栖”在树上一样“栖”在桅杆上。那么桅杆呢?即上面所说之“樯木”也。
    做桅杆之树即“樯木”,而“樯木”出自“潢海铁网山”。“潢”者“积水池”也;“潢海”,“积水池”而称作“海”,这是什么地方呢?乃北京前三海、后三海也。
    北京城内有所谓前三海、后三海,从北往南依次为西海、后海、前海、北海、中海、南海。
    后三海即什刹海,又称积水潭、海子,包括现在的西海、后海、前海。积水潭是大运河在元大都城内的终点,是元代最繁华的商业区。《元史·志第十》:“海子在皇城之北、万寿山之阴,旧名积水潭,聚西北诸泉之水,流入都城而汇于此,汪洋如海,都人因名焉。”《清史稿·志二十九》:“西北玉河自宛平入……入德胜门为积水潭,即北海子,流为太液池。”
    “积水潭”其实就是“积水池”,而积水潭又称作西海、海子、北海子,“积水池”而称作“海”,此即所谓“潢海”。
    前三海即西苑三海,又称太液池、西苑。西苑三海包括北海、中海、南海及其沿岸、琼华岛、圆坻和瀛台。三海始建于金朝,1179年名大宁宫,1191年更名为万岁宫。后元朝以琼华岛为中心建大都,称琼华岛为万寿山,称水面为太液池。明朝因其在皇宫之西,称西苑。明嘉靖年间修“金鳌玉蝀桥”,将元太液池一分为二,北称“北海”,南称“中海”,而明永乐十二年(1414年)在太液池南端拓挖的湖面则称“南海”,合称“西苑三海”。西苑三海是元、明、清大内御苑,属于禁苑。
    前三海、后三海之所以称作“海”,原因有二:①皇家园林在营建时追求东海三仙山的格局,以湖泊喻东海。西苑三海的“一池三山”便仿自仙境中的瑶池与蓬莱、瀛洲、方丈三山。“一池”即太液池,“三山”即琼华岛、圆坻和瀛台。②元朝的蒙古族人以“海子”称湖泊。由于漠北水资源缺乏,蒙古族关于水域的词汇也相应贫乏,只用“海子”(纳语儿)和“河”(沐涟)这两个词来统称。清人《咏归录》:“北人凡水之积者辄目为海。”清代王廷鼎《什刹海观荷》:“北人不识江与湖,潴水为潭便称海。”什刹海在辽代和金代称为“积水潭”,元代则改称为“海子”,后又称为“海”。
    上引《清史稿》道:积水潭流为太液池。和积水潭一样,西苑三海也是“积水池”而称“海”。所谓“潢海”,由积水潭而得名,主要指西苑三海。
    那么“潢海铁网山”之“铁网山”呢?“铁网”者“禁苑”之“禁”也,禁止老百姓靠近或进去。“潢海铁网山”,“铁网山”在本是“积水池”而又称作“海”的地方的边上,即在积水潭和西苑三海的边上,而且还属于“禁苑”之山,此乃景山也。
    景山,坐落于北京故宫北面,历经金、元、明、清四个朝代,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明朝用拆除元代宫殿的渣土和挖掘紫禁城护城河的泥土,在元代延春阁的基址上堆筑成山,名万岁山,又称镇山。传说明宫曾在此堆过煤,故又称煤山。清顺治十二年(1655年),更名为景山。
    “潢海”即西苑三海;“铁网山”即景山。西苑和景山是明清时的“禁苑”,是“铁网”围着的地方。而所谓“樯木”出自“潢海铁网山”,那么也就是出自西苑三海边上的景山。
    我们来整理归纳一下:
    “樯木”所做的棺材是秦可卿最后的归宿,即秦可卿最后所“栖(居)”之处。脂砚斋之“樯者舟具也”,又使“樯木”转而指做桅杆的树木。“西帆楼”之“西帆”则又用回“西”即“栖”的本意,指鸟停在树上,“西帆”即指“帆”像鸟儿“栖”在树上一样“栖”在桅杆上。而“西帆楼”即“天香楼”,结合秦可卿“册籍”之“画着高楼大厦,有一美人悬梁自缢”和“红楼梦曲”之“画梁春尽落香尘”来看,可知脂砚斋之所谓“秦可卿淫丧天香楼”,即指秦可卿“悬梁自缢”。再反过来推即可知秦可卿之死法为:“自缢”,“栖帆”于“樯木”;即上吊自杀于树下。
    秦可卿“西(栖)帆”之“樯木”出自“潢海铁网山”,而“潢海铁网山”即景山,那么是谁上吊自杀于景山之树下呢?崇祯帝也。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十九日拂晓,李自成攻入北京城,崇祯帝朱由检在煤山的一棵树上自缢身死。清初计六奇《明季北略》卷二十:“上登万岁山之寿皇亭,即煤山之红阁也。亭新成,先帝为阅内操特建者。……遂自经于亭下海棠树下,太监王承恩对面缢死。”那么秦可卿即崇祯帝也。
    天香楼(西帆楼)在什么地方呢?在宁国府“会芳园”,那么会芳园即景山也。脂砚道:“会芳园,字意可思。”“会芳”即可成“景”。崇祯帝自经于万岁山寿皇亭下之海棠树下,那么天香楼(西帆楼)即寿皇亭也,其“天香楼”之名便来自寿皇亭下之海棠树。
    海棠素有“花中神仙”、“花贵妃”、“花尊贵”之称,在皇家园林中常与玉兰、牡丹、桂花相配植,形成“玉棠富贵”的意境。海棠的种类既有属蔷薇科的木本植物,又有属秋海棠科的草本植物。古人有所谓“五恨”之说,其中一恨为“海棠无香”。其实海棠不仅有香,而且与桂、梅、牡丹等并称“天香”。宋代王十朋《点绛唇》:“谁恨天香,试把花枝嗅,风微透,细熏锦袖,不止嘉州有。”宋代吴芾《咏海棠呈子肃》:“海棠元自有天香,底事时人故谤伤。不信请来花下坐,恼人鼻观不寻常。”宋代王质《一斛珠》(十一月十日知郡宴吴府判坐中赋海棠):“天香国色浓如酒。”宋代洪咨夔《烛下次海棠》:“天香更与牡丹分。”因寿皇亭下有海棠树,而海棠花香亦天香,故称寿皇亭为“天香楼”。
    《明季北略》记载崇祯帝自经于万岁山寿皇亭下之海棠树下,除此之外,李清《三垣笔记》亦道:“遂同承恩对缢煤山古树下。”赵士锦《甲申纪事》则道:“二十二日,贼搜得先帝遗弓于煤山松树。”但也有崇祯帝自经于寿皇亭的记载。《明史·列传第一百九十三》:“天将曙,帝崩于寿皇亭,承恩即自缢其下。”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登万岁山之寿皇亭自经。”郑达《野史无文》:“上缢于山之寿皇亭。”《甲申朝事小纪》卷六:“乃回南宫,登万岁山之寿皇亭,自经于北棂,一云灵寿亭。亭新成,所阅内操处也。太监王承恩面帝缢殉。”至于崇祯帝究竟是自经于树下,还是自经于寿皇亭,现在已不好下结论,但崇祯帝自经于万岁山即煤山、“王承恩缢殉”,则可定论。
    秦可卿死后停灵于会芳园中之登仙阁,第十四回凤姐曾在这里哭灵。《明季北略》道:“万岁山之寿皇亭,即煤山之红阁也。”寿皇亭又称“阁”。秦可卿则停灵在“登仙阁”,而其“棺材”即“樯木”,亦即海棠树,那么所谓“登仙阁”亦寿皇亭也,“登仙”即指崇祯帝死于此处。而所谓瑞珠“触柱而亡”则指“王承恩缢殉”。那么所谓秦可卿和瑞珠“一并停灵于会芳园中之登仙阁”,实际上是指崇祯帝和王承恩一起自经于煤山寿皇亭之海棠树,所谓“停灵”即指“挂”在寿皇亭之海棠树下。
    《红楼梦》中之所谓“有一美人悬梁自缢”、“画梁春尽落香尘”,指崇祯帝自经于寿皇亭,即“悬梁自缢”。所谓“樯木”和“西帆楼”,则指崇祯帝自经于寿皇亭下之海棠树。“自缢”与“樯木”之间的关联,就在于脂砚斋之所谓“秦可卿淫丧天香楼”。“淫丧”其实指非正常死亡,这与秦可卿之所谓“享强寿”意思相同。(见第十四回秦可卿出殡时之“铭旌”)“强寿”既指国家强盛而长久,又指人的寿命长短。“享强寿”则指秦可卿四十而亡,《礼记·曲礼》:“四十曰强。”但这显然与贾蓉的年龄不符,此回贾蓉的“履历”上写着:“江南江宁府江宁县监生贾蓉,年二十岁。”那么这里的“享强寿”不是指确切的寿数,而是指寿命终于强健之年,与“强死”同。《左传》文公十年载:楚国一巫者对楚成王和子玉、子西说:“三君皆将强死。”唐代孔颖达疏:“强、健也。无病而死,谓被杀也。”后晋楚城濮之战,子玉、子西战败,子玉自杀,子西“缢而悬绝。”据此,“强死”指被杀或自缢之类。所以所谓“秦可卿淫丧天香楼”之“淫丧”和秦可卿之“享强寿”,实际上是指“自缢”。而“天香楼”即寿皇亭,而寿皇亭亦“登仙阁”,“登仙阁”之棺材即“樯木”即海棠树,那么脂砚斋之所谓“秦可卿淫丧天香楼”,即指“秦可卿”自缢于寿皇亭之海棠树。《红楼梦》作者利用崇祯帝自经于寿皇亭或海棠树这两种说法,制造了秦可卿之死的悬疑,先点明是“悬梁自缢”,但从表面文字来看则是“病死”,实际上是“停灵”(“西帆”)于“天香楼”之“樯木”。至此我们可以下结论:秦可卿即崇祯帝。
    第二回贾雨村道:“去岁我到金陵地界,因欲游览六朝遗迹,那日进了石头城,从他老宅门前经过。街东是宁国府,街西是荣国府,二宅相连,竟将大半条街占了。大门前虽冷落无人,隔着围墙一望,里面厅殿楼阁,也还都峥嵘轩峻,就是后一带花园子里面树木山石,也还都有蓊蔚洇润之气,那里象个衰败之家?”所谓“后带花园子”即指煤山(景山),在明皇宫之后。脂砚道:“‘后’字何不直用‘西’字?”“西”即“栖”,指崇祯帝自经于煤山寿皇亭之海棠树下。脂砚又道:“恐先生堕泪,故不敢用‘西’字。”这显然是作者在自问自答,逗露其中关节。
    秦可卿即崇祯帝。秦可卿之卧室为何如此奢华?已不言自明。李自成迅速攻进北京,崇祯帝突然吊死煤山,“彼时合家皆知,无不纳罕,都有些疑心”,这正是当时明朝臣民们的反应。清初计六奇《明季南略》卷之三:“(崇祯十七年四月)十四日,有内官至南京,府部科道等官始知北京被陷确信,上殉社稷,大小惊惶。”至于所谓“瑞珠触柱而亡”、“宝珠摔丧驾灵”,《明史·本纪第二十四》道:“帝崩于万岁山,王承恩从死……自大学士范景文而下死者数十人。”崇祯帝曾是明朝中兴的希望,《明史·本纪第二十四》道:“然(崇祯帝)在位十有七年,不迩声色,忧劝惕励,殚心治理。”所以,“那长一辈的想他素日孝顺;平一辈的,想他平日和睦亲密,下一辈的想他素日慈爱,以及家中仆从老小想他素日怜贫惜贱、慈老爱幼之恩,莫不悲嚎痛哭者。”
    所谓“秦可卿死封龙禁尉”,是为了从另一个角度说明秦可卿的皇帝身份。贾蓉本是“黉门监”,“黉(hóng)门”者“黄门”也;“黄门”者太监也。汤显祖《还魂记》道:“黄门旧是黉门客,蓝袍新作紫袍仙。”(“黄门”,本指宫禁,又作官名,因东汉黄门令、中黄门诸官皆为宦者充任,故又指太监。“黉门”,古代称学校。“黉门客”,旧时指读书人。)贾蓉即明朝太监。(参见第十回“益气养荣补脾和肝汤”)而“龙禁尉”是“防护内廷紫禁道御前侍卫”,与太监一样也是皇帝身边人物。这里从贾蓉的两个官职,两次印证了秦可卿是皇帝,此亦所谓“两呼两起”也。此外,名字当中暗寓“十二支”的、当日与荣宁二家齐称“八公”的其它“六公”大都前来送殡,“东南西北”四王也齐设彩棚路祭等等,(见第十四回)都是为了强调秦可卿的皇帝身份。
    二、宁国府即明朝
    第二回“冷子兴演说荣国府”道:“当日宁国公【甲戌侧批:演。】与荣国公【甲戌侧批:源。】是一母同胞弟兄两个。宁公居长,生了四个儿子。【甲戌侧批:贾蔷、贾菌之祖,不言可知矣。】宁公死后,贾代化袭了官,【甲戌侧批:第二代。】也养了两个儿子。长名贾敷,至八九岁上便死了,只剩了次子贾敬袭了官,【甲戌侧批:第三代。】如今一味好道,只爱烧丹炼汞,【甲戌侧批:亦是大族末世常有之事。叹叹!】余者一概不在心上。幸而早年留下一子,名唤贾珍,【甲戌侧批:第四代。】因他父亲一心想作神仙,把官倒让他袭了。他父亲又不肯回原籍来,只在都中城外和道士们胡羼。这位珍爷倒生了一个儿子,今年才十六岁,名叫贾蓉。【甲戌侧批:至蓉五代。】如今敬老爹一概不管。这珍爷那里肯读书,只一味高乐不了,把宁国府竟翻了过来,也没有人敢来管他。【甲戌侧批:伏后文。】”
    秦可卿即天启崇祯二帝,贾蓉即明朝太监,贾敬即嘉靖帝。
    第十四回秦可卿出殡时前面铭旌上大书道:“奉天洪建兆年不易之朝【庚辰眉批:“兆年不易之朝,永治太平之国”,奇甚妙甚!】诰封一等宁国公冢孙妇防护内廷紫禁道御前侍卫龙禁尉享强寿贾门秦氏恭人之灵柩。”所谓“洪建兆年不易之朝”,“洪建”指明朝最初的两位皇帝洪武帝与建文帝,“兆年不易之朝”指明万历朝。贾蓉是贾敬的“冢孙”,即嫡长孙,秦可卿是贾蓉之妻,也就是贾敬的“冢孙妇”;崇祯帝之兄天启帝则是万历帝之“冢孙”,崇祯帝则相当于万历帝的“冢孙妇”。所以贾敬又指万历帝。
    万历帝朱翊钧(1563年—1620年),明朝第十三代皇帝,称神宗,年号万历。在位48年,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万历前十年,张居正辅政,更张祖制,社会经济得到发展。20岁时神宗亲政,早期勤政,后期则“怠于临朝,勇于敛财,不郊不庙不朝者三十年,与外廷隔绝”。(孟森《明清史讲义》)“故论者谓明之亡,实亡于神宗。”(《明史·本纪第二十一》)
    与嘉靖帝一样,万历帝也长期不上朝、不见朝臣,即“晏处深宫,纲纪废弛,君臣否隔”,“于是小人好权趋利者驰骛追逐,与名节之士为仇雠(chóu chóu 仇人),门户纷然角立。驯(xùn逐渐)至悊(zhé)、愍,邪党滋蔓。在廷正类无深识远虑以折其机牙,而不胜忿激,交相攻讦(jié)。以致人主蓄疑,贤奸杂用,溃败决裂,不可振救。”(《明史·本纪第二十一》)而贾敬则是如今“一概不管”,于是“这珍爷那里肯读书,只一味高乐不了,把宁国府竟翻了过来,也没有人敢来管他。”那么贾珍乃明朝之权臣也,即《明史》之所谓“好权趋利者”、“邪党”也。
    “长名贾敷,至八九岁上便死了,只剩了次子贾敬袭了官。”
    嘉靖是明朝第十一代皇帝,但北京朱明有一个废帝,所以嘉靖实际上是明朝第十代皇帝。(废帝即景帝朱祁钰,《明史·本纪第十一》:“废帝为郕王,迁西内……薨于西宫……以亲王礼葬西山。”故北京朱明有十四帝,却只有十三陵。)贾敬是宁府最长者,而贾敬即嘉靖,表明“朱明之梦”(即《红楼梦》)从嘉靖开始,于是让贾敬之兄“贾敷”“至八九岁上便死了”,意谓《红楼梦》中没有嘉靖之前的八九个皇帝的正式文字。
    贾敬是嘉靖与万历二帝;贾珍是明朝之权臣;贾蓉是明朝太监;秦可卿是天启崇祯二帝。这些宁国府的主要人物都是明朝主要政治人物,那么宁国府即明朝也。
    三、“王熙凤协理宁国府”
    崇祯十七年(1644)三月十九日,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帝自经于煤山。四月四日,李自成将崇祯帝草草葬于田贵妃墓(即今思陵)。四月二十二日,吴三桂引清兵入关,大败李自成,李自成撤往陕西。五月三日,多尔衮进入北京。
    多尔衮率清兵入关逐鹿时,号称“仁义之师”。他在给吴三桂的信中说:“予闻流寇攻陷京师,明主惨亡,不胜发指。用是率仁义之师,沉舟破釜,誓不返旌,期必灭贼,出民水火。”(《清世祖实录》)在进入北京前又晓喻明朝官民:“义师为尔复君父仇,非杀尔百姓,今所诛者惟闯贼。吏来归,复其位;民来归,复其业。师行以律,必不汝害。”(《沈馆录》)在“复君父仇”的幌子下,北京的大批明朝官僚将清兵迎入北京城,并胡说清兵是什么“仰承天命吊民伐罪”,“圣人出而解民悬”。进入北京后,多尔衮也采取措施拉拢明朝官吏,比如各衙门官员照旧录用;薙(剃)发归顺,地方官各升一级;朱姓各王归顺不夺其王爵等等。(《清世祖实录》)又“以帝体改葬(崇祯帝),令臣民为服丧三日”。(《明史·本纪二十四》)
    “这里凤姐儿来至三间一所抱厦内坐了,因想:头一件是人口混杂,遗失东西;第二件,事无专责,临期推委;第三件,需用过费,滥支冒领;第四件,任无大小,苦乐不均;第五件,家人豪纵,有脸者不服钤束,无脸者不能上进。此五件实是宁国府中风俗。”这其实是对明朝廷的总结,“此五件实是‘明朝’风俗”。脂砚道:“读五件事未完,余不禁失声大哭,三十年前作书人在何处耶?”
    第十四回凤姐道:“我可比不得你们奶奶好性儿,由着你们去,再不要说你们‘这府里原是这样’的话,如今可要依着我行,错我半点儿,管不得谁是有脸的,谁是没脸的,一例现清白处治。”于是降清的原明朝大小官吏们,“这才知道凤姐利害。众人不敢偷闲,自此兢兢业业,执事保全”。南明弘光朝廷曾派代表团到北京感谢清朝“复君父仇”,欲与清朝“议和”,实行“联虏击寇”,并赏赐吴三桂。吴三桂却道:“清朝法令甚严,恐致嫌疑,不敢出见。”(《北使纪略》)
    推荐凤姐“协理宁国府”的是宝玉,宝玉即“有病”之传国玺,代表封建皇权,宝玉之推荐含有皇权更迭之意。脂砚道:“荐凤姐须得宝玉,俱龙华会上人也。”所以所谓“王熙凤协理宁国府”,实际上是指清朝打着“义师”的旗号入主中原。
    《红楼梦》记述的是明清嬗代的历史,并用明朝之亡预示清朝之亡,这就是“可卿托梦凤姐”的寓意之所在。秦可卿死后,“又有一件非常喜事,真是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这件喜事即指清朝入主中原。“三春去后诸芳尽,各自须寻各自门。”“三春”指南明三帝,即弘光帝、隆武帝、永历帝。南明这三个小朝廷灭亡后,朱明王朝也就彻底灭亡了。“各自须寻各自门”,即第五回“红楼梦”曲之“收尾·飞鸟各投林”:“为官的,家业凋零;富贵的,金银散尽。有恩的,死里逃生;无情的,分明报应。欠命的,命已还;欠泪的,泪已尽。冤冤相报实非轻,分离聚合皆前定。欲知命短问前生,老来富贵也真侥幸。看破的,遁入空门;痴迷的,枉送了性命。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脂砚道:“此回可卿梦阿凤,盖作者大有深意存焉。可惜生不逢时,奈何奈何!然必写出自可卿之意也,则又有他意寓焉。”
    

    
     相关文章
    
    
    “衔玉之宝玉”即传国玉玺
    《红楼梦》作者不可能是“曹雪芹”
    红楼”亦“青楼”
    《红楼梦》作者是万斯同、钱名世
    《红楼梦》作者不是“曹雪芹”
    逗红轩全解石头记之第五回 游幻境指迷十二钗 饮仙醪曲演红楼梦
    逗红轩全解石头记之《戚蓼生序》译注
    《石头记》解读方法
    逗红轩全解石头记之说明
    逗红轩全解石头记之第二回 贾夫人仙逝扬州城 冷子兴演说荣国府
    《石头记》“还泪”真相
    逗红轩全解石头记之第三回 金陵城起复贾雨村 荣国府收养林黛玉
    逗红轩全解石头记之第六回 贾宝玉初试云雨情 刘姥姥一进荣国府
    逗红轩全解石头记之第十四回 林如海捐馆扬州城 贾宝玉路谒北静王
    逗红轩全解石头记之第八回 比通灵金莺微露意 探宝钗黛玉半含酸
    
    
    

     (责任编辑:admin)
    
    Copyright © 2004-2016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