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学术理论 > 专题研究 > 红楼梦研究 >

逗红轩全解石头记之第四十八回 滥情人情误思游艺 慕雅女雅集苦吟诗


    一、“石呆子”即“诗呆子”即香菱
    “都是那贾雨村什么风村,半路途中那里来的饿不死的野杂种!认了不到十年,生了多少事出来!今年春天,老爷不知在那个地方看见了几把旧扇子,回家看家里所有收着的这些好扇子都不中用了,立刻叫人各处搜求。谁知就有一个不知死的冤家,混号儿世人叫他作石呆子,穷的连饭也没的吃,偏他家就有二十把旧扇子,死也不肯拿出大门来。二爷好容易烦了多少情,见了这个人,说之再三,把二爷请到他家里坐着,拿出这扇子略瞧了一瞧。据二爷说,原是不能再有的,全是湘妃、棕竹、麋鹿、玉竹的,皆是古人写画真迹,因来告诉了老爷。老爷便叫买他的,要多少银子给他多少。偏那石呆子说:‘我饿死冻死,一千两银子一把我也不卖!’老爷没法子,天天骂二爷没能为。已经许了他五百两,先兑银子后拿扇子。他只是不卖,只说:‘要扇子,先要我的命!’姑娘想想,这有什么法子?谁知雨村那没天理的听见了,便设了个法子,讹他拖欠了官银,拿他到衙门里去,说所欠官银,变卖家产赔补,把这扇子抄了来,作了官价送了来。那石呆子如今不知是死是活。老爷拿着扇子问着二爷说:‘人家怎么弄了来?’二爷只说了一句:‘为这点子小事,弄得人坑家败业,也不算什么能为!’老爷听了就生了气,说二爷拿话堵老爷,因此这是第一件大的。这几日还有几件小的,我也记不清,所以都凑在一处,就打起来了。也没拉倒用板子棍子,就站着,不知拿什么混打一顿,脸上打破了两处。我们听见姨太太这里有一种丸药,上棒疮的,姑娘快寻一丸子给我。”
    香菱刚刚搬入大观园蘅芜苑,平儿就忙忙地赶来告诉宝钗这个“老爷把二爷打了个动不得”的“新闻”。
    “石呆子”即“诗呆子”,亦即香菱,代指朱棣迁都后的北京朱明和北京朱明灭亡后的南明。第五十二回宝钗称湘云为“诗疯子”,称香菱为“诗呆子”。此处突然插入这么一个关于“石呆子”的故事,正是为了点明香菱的身份,所以平儿特意先将香菱支了出去。
    香菱之丫鬟叫“臻儿”,“臻”即“甄”,代指甄家,即南京朱明。香菱即甄英莲,是甄士隐之女,而甄士隐之“乡宦甄家”即南京朱明之建文朝。所以所谓“臻儿”代指香菱,意指北京朱明和南明乃南京朱明之延续。
    “二十把旧扇子”,代指明朝前期疆域。明朝自宣德三年(1428)弃安南(越南)后,在内地共设有十五个省级单位,即北直隶、南直隶、山东、山西、河南、陕西、四川、湖广、江西、浙江、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福建,称“两京十三布政使司”,俗称“十五省”。
    除此之外,还在东北地区设有奴儿干都司,在青藏高原设有乌斯藏、朵甘二都司,在肃州以西设有哈密八卫等四个省级单位。辽东都司本属山东,后逐渐成为一个独立的省级行政单位。所以明朝前期实际上共有二十个省级单位,即此处之所谓“二十把旧扇子”。
    书画折扇始于明代,多以竹质为扇骨,常取毛竹、湘妃竹、棕竹为之。此处之“湘妃”即湘妃竹,又称斑竹、泪竹、湘竹;“棕竹”又称棕榈竹;“玉竹”即毛竹;“麋鹿”即麋鹿竹,斑竹的一种,有黑斑,似麋鹿之斑纹,取“眉寿福禄”意,又名“眉祿”、“梅箓”。
    “竹”即“朱”,代指朱明。“湘妃、棕竹、麋鹿、玉竹”,代指明朝行政区划的组成形式,其中有两京;有十三布政司;有羁縻都司,如奴儿干都司等;有作为独立行政单位的实土都司,如辽东都司;等等。
    贾雨村代表努尔哈赤,贾赦代表皇太极,贾琏代表顺治康熙二帝,三人代指清初(后金)四代皇帝(汗)。所以贾雨村、贾赦、贾琏等谋夺“石呆子”之“二十把旧扇子”,实际上指从努尔哈赤到康熙帝,清朝(后金)取朱明而代之,一统中国。所谓“那石呆子如今不知是死是活”,即指朱明即将灭亡。
    第四十五回“宝钗送燕窝”,写永历帝亡命缅甸;第四十七回“冷郎君惧祸走他乡”,写郑成功移师台湾;本回接续第四十五回、第四十七回,用“石呆子”之故事,写清朝即将一统中国,为第四十九回邢岫烟、薛宝琴等人的到来做铺垫。
    二、“香菱学诗”
    本回香菱进入大观园后,拜林黛玉为师学诗。林黛玉代表明朝,香菱代表北京朱明灭亡后之明朝,主要指南明;香菱向林黛玉学诗即表示香菱所代表的南明,是林黛玉所代表的明朝之延续。
    从南宋开始,诗学界就存在着“唐宋诗之争”,即宗唐、宗宋之争。关于唐宋诗的诗风差异,明杨慎在《升庵诗话》中说:“唐人诗主情,去《三百篇》(《诗经》)近;宋人诗主理,去《三百篇》却远矣。”“文必秦汉,诗必盛唐”,是明代文坛主流。林黛玉代表明朝,所以在林黛玉的诗学思想中,存在着明显的“扬唐抑宋”。
    关于“唐人诗主情,宋人诗主理”,将同是写庐山的李白诗和苏轼诗对看,就能一目了然。
    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题西林壁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香菱道:“我只爱陆放翁的诗,‘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说的真有趣!”黛玉则道:“断不可学这样的诗。你们因不知诗,所以见了这浅近的就爱,一入了这个格局,再学不出来的。”
    陆放翁即南宋诗人陆游,其诗“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说的是一种道理,用诗歌来说理正是宋诗的特点。第四十回黛玉道:“我最不喜欢李义山的诗,只喜他这一句‘留得残荷听雨声’,偏你们又不留着残荷了。”李义山即晚唐诗人李商隐,明代是“诗必盛唐”,晚唐诗自然也不入林黛玉法眼。
    黛玉道:“你只听我说,你若真心要学,我这里有《王摩诘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读一百首,细心揣摩透熟了,然后再读一二百首老杜的七言律,次再李青莲的七言绝句读一二百首。肚子里先有了这三个人作了底子,然后再把陶渊明、应玚、谢、阮、庾、鲍等人的一看。你又是一个极聪敏伶俐的人,不用一年的工夫,不愁不是诗翁了!”
    王摩诘即王维,老杜即杜甫,李青莲即李白,都是盛唐诗人。陶渊明,东晋末南朝宋初诗人,“隐逸诗人之宗”;应玚,东汉末诗人,建安七子之一;“谢”即谢灵运,东晋末南朝宋诗人,山水诗派的开创者;“阮”应指阮籍,三国魏诗人,竹林七贤之一;“庾(yǔ)”即庾信,南北朝诗人,其诗直接影响着唐代的诗风,是唐诗的先驱;“鲍”即鲍照,南朝宋文学家,长于乐府诗,其七言诗对唐代诗歌的发展有重要作用。
    林黛玉给香菱推荐的都是盛唐及其以前的诗人,很明显林黛玉“宗唐”,从师于林黛玉的香菱也必“宗唐”,借以点明香菱主要代指南明。
    且看香菱之“吟月三首”。
    其一
    月挂中天夜色寒,清光皎皎影团团。
    诗人助兴常思玩,野客添愁不忍观。
    翡翠楼边悬玉镜,珍珠帘外挂冰盘。
    良宵何用烧银烛,晴彩辉煌映画栏。
    此诗就月写月。宝钗道:“这个不好,不是这个作法。”黛玉道:“意思却有,只是措词不雅。皆因你看的诗少,被他缚住了。把这首丢开,再作一首。只管放开胆子去作。”
    其二
    非银非水映窗寒,试看晴空护玉盘。
    淡淡梅花香欲染,丝丝柳带露初干。
    只疑残粉涂金砌,恍若轻霜抹玉栏。
    梦醒西楼人迹绝,余容犹可隔帘看。
    此诗则改写月色。黛玉道:“自然算难为他了,只是还不好。这一首过于穿凿了,还得另作。”宝钗道:“不象吟月了,月字底下添一个‘色’字倒还使得,你看句句倒是月色。这也罢了,原来诗从胡说来,再迟几天就好了。”
    其三
    精华欲掩料应难,影自娟娟魄自寒。
    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轮鸡唱五更残。
    绿蓑江上秋闻笛,红袖楼头夜倚栏。
    博得嫦娥应借问,缘何不使永团圆!
    此诗情景交融,借月写相思之情。众人看了道:“这首不但好,而且新巧有意趣。可知俗语说‘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社里一定请你了。”此诗写在第四十九回回首,为该回之“大团圆”作引。
    “香菱学诗”实际上只用了不到两天的时间。书中写道:“展眼已到十月,因有各铺面伙计内有算年帐要回家的”,薛蟠于是决定以做买卖的名义跟着一个叫张德辉的出去“躲躲羞”。“至十四日一早”薛蟠出发后,香菱随宝钗住进大观园,跟黛玉学诗。其间香菱总共作了三首“吟月诗”,当黛玉及众人看完第三首时,宝琴、岫烟、李纹、李绮等便来到了。探春道:“咱们的诗社可兴旺了。”宝玉道:“明儿十六,咱们可该起社了。”也就是说“香菱学诗”的时间,只有从十月十四日至十五日之间的部分时间。虽然在“香菱学诗”的过程中,作者使用了“一日”等不确定的时间用语,显得时间不短,但在《红楼梦》整个章回的大框架之下,“香菱学诗”确实只用了两天不到的时间。如果说宝玉的所谓“明儿十六”不是指十月,第五十回贾母却道:“这才是十月里头场雪……”《红楼梦》第四十八回、第四十九回、第五十回,故事相当连贯,在时间上没有跳跃。如果说年份不同,第六十七回薛姨妈却道:“再者你妹妹才说,你也回家半个多月了,想货物也该发完了,同你去的伙计们,也该摆桌酒给他们道道乏才是。人家陪着你走了二三千里的路程,受了四五个月的辛苦,而且在路上又替你担了多少的惊怕沉重。”可见薛蟠出去不足一年。
    脂砚道:“细想香菱之为人也,根基不让迎、探,容貌不让凤、秦,端雅不让纨、钗,风流不让湘、黛,贤惠不让袭、平,所惜者青年罹祸,命运乖蹇,至为侧室,且虽曾读书,不能与林、湘辈并驰于海棠之社耳。然此一人岂可不入园哉?故欲令入园,终无可入之隙,筹划再四,欲令入园必呆兄远行后方可。然阿呆兄又如何方可远行?曰名,不可;利,不可;无事,不可;必得万人想不到,自己忽发一机之事方可。因此思及‘情’之一字及呆素所误者,故借‘情误’二字生出一事,使阿呆游艺之志已坚,则菱卿入园之隙方妥。回思因欲香菱入园,是写阿呆情误,因欲阿呆情误,先写一赖尚荣,实委婉严密之甚也。”
    脂砚之语,实属自圆其说。香菱代表南明,故脂砚谓之“根基不让迎、探,容貌不让凤、秦,端雅不让纨、钗,风流不让湘、黛,贤惠不让袭、平”。但“虽曾读书”之说却不通。英莲被拐时只有三四岁,即使识字也早忘了。第七回“周瑞家的”问香菱道:“你父母今在何处?今年十几岁了?本处是那里人?”香菱摇头道:“不记得了。”那么是拐子或薛呆子教的吗?显然说不通。香菱道:“怪道我常弄一本旧诗偷空儿看一两首……”这也显然是作者在自圆其说,因为读诗必须得先识字。
    正如脂砚所言,作者之所以在此处写“香菱学诗”,是为了让香菱入园,“与林、湘辈并驰于海棠之社”,即为后文写香菱所代表之南明做铺垫。
    还有一处也点明了此意。众人为了让香菱醒醒脑,拉她到暖香坞中看画。“香菱见画上有几个美人,因指着笑道:‘这一个是我们姑娘,那一个是林姑娘。’探春笑道:‘凡会作诗的都画在上头,快学罢。’”“惜春画园”即指修《明史》,探春之语点出香菱所代表之南明,将与薛宝钗所代表之清朝和林黛玉所代表之明朝一起被写入《明史》。
    第一回脂砚道:“余谓雪芹撰此书,中亦有传诗之意。”本回“香菱学诗”,也当有此意。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