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莫言的文学世界 在《说说福克纳这个老头儿》(莫言:《当代作家评论》1992年第5期)里,莫言说:“我立即明白了我应该高举起‘高密东北乡’这面大旗,把那里的土地、河流、树木、庄稼、花鸟虫鱼、痴男浪女、地痞流氓、刁民泼妇、英雄好汉……统统写进我的小说,创建一个文学的共和国。当然我就是这个共和国开国的皇帝,这里的一切都由我来主宰。创建这样的文学共和国当然是用笔、用语言、用超人的智慧,当然还要靠运气。好运气甚至比天才更重要。” 高密东北乡,这一块文化版图,可以说是莫言的全部文学世界。 在这个文学世界,除早期的《透明的红萝卜》透出点唯美的诗性,其他的作品,则大多汪洋恣肆、汁液横流、谈狐说鬼、众语喧哗,甚至有时候“一点正经都没有”。充分展现了莫言小说的粗粝、雄放、稳健的风格。 田野、记忆和童年是莫言叙事的三个支点,通过记忆,通过童年的视角,他可以打开宽阔的世界,也就是说,孩子的目光拒绝任何选择,而记忆再通过时间将一切事物在天空和地面之间拉平。而田野,就是莫言的“高密东北乡”。 莫言的代表性作品,前期有《红高粱》、长篇小说《天堂蒜薹之歌》和《酒国》;中后期的代表性作品有《丰乳肥臀》、《檀香刑》、《生死疲劳》、《蛙》。 《红高粱》是莫言作为先锋作家的印记,在打通人物叙事通道方面,巧妙地把“我爷爷”、“我奶奶”与“我”打通。其中,洋溢着狂野的生命力的“野合”、充满了血腥的自然主义描写的凌迟,第一次在读者面前呈现出一种野性的力量之美。 在《天堂蒜薹之歌》中,莫言超越了通常的现实主义叙事程式,从中国传统小说和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世界中借取技巧,从而创作出了一部情感与思想并重的叙事作品。 在这部小说里,莫言仍然带着他从《封神演义》那里获得的魔幻手段:跟死人或未出生的人讲话;当金菊未出世的孩子想要撕破她的身体来到人世,金菊与他争吵;高马与金菊尸体对话,方四婶被描写成凄惨的母狗和母牛等。 《檀香刑》是莫言潜心五年完成的一部长篇力作。在这部神品妙构的小说中,莫言以1900年德国人在山东修建胶济铁路、袁世凯镇压山东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慈禧仓皇出逃为历史背景,用摇曳多姿的笔触、大悲大喜的激情、高瞻深睿的思想,活灵活现地讲述了发生在“高密东北乡”的一场可歌可泣的反殖民运动、一桩骇人听闻的酷刑、一段惊心动魄的爱情、一曲惊天地泣鬼神的猫腔表演。小说情节以女主人公眉娘与她的亲爹、干爹、公爹之间的恩恩怨怨,生生死死展开。 莫言以一种刚烈彪悍的叙事方式,成就了一部全面“撤退”的作品,向民间回归,向说书人回归,向“凤头——猪肚——豹尾”这样的中国传统撤退。评论家李敬泽称莫言不再是小说家,不再是那个在“艺术家神话”中自我娇宠的“天才”,而是撤退到说书人。小说风格上极尽夸张、俗艳、壮观、妖娆之能。 对于莫言本人的写作来说,《檀香刑》代表了一个新的高度,也从语言、叙述角度和叙述结构等各个方面体现了莫言小说文体特征的成熟。 《生死疲劳》主要描写地主西门闹一家和农民蓝解放一家的故事。小说的叙述者是土地改革时一个被枪毙的地主,他认为自己虽有财富,并无罪恶,因此在阴间为自己喊冤。在小说中他不断地经历着六道轮回,一世为人、一世为马、一世为牛、一世为驴……每次转世为不同的动物,都未离开他的家族,离开这块土地。小说正是通过他的眼睛,准确说,是各种动物的眼睛来观察和体味农村的变革。这是一部向中国古典小说和民间叙事的伟大传统致敬的大书,阐释了农民与土地的种种关系,并透过生死轮回的艺术图像,展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农民的生活和他们顽强、乐观、坚韧的精神。 新作《蛙》曾获茅盾文学奖。这部作品用五封信和一部短剧记叙了姑姑的一生,以姑姑的一生带出计划生育史。在叙事视角的设置上借鉴了《堂·吉诃德》一书。但《蛙》的结构显然是有问题的。结尾的短剧因为与信件的内容过度重叠,构不成一种对话或升华的力量,算是败笔。小说戏仿笔墨过重,也有论者认为是莫言才力难继的表现。 总体看,莫言的小说大体上带有一种语言狂欢的痕迹。在关于性描写方面,有某种滥用想象力、不知节制的毛病。 我个人认为,莫言的长篇有着某种程式化的毛病。如《丰乳肥臀》中的上官金童,《四十一炮》里成人身体、孩童心智的罗小通,《生死疲劳》里孩童身体、历经数次轮回的大头儿蓝千岁,都在“不成熟的童性”与“衰败的历史性”之间吊诡不祥地游荡,都在小说的终局,成为一个荒凉凋败世界中的孤独诉说者。甚至人物的生理特征也都雷同。《四十一炮》的结构前紧后松、《生死疲劳》的内容则自相蹈袭。 但总体上看,莫言的作品,元气贯通,酣畅淋漓,彰显强烈的个性风格,似公牛狂奔,一路撒欢,以发达的感性、强悍的文气、充沛的精力,不断挑战自我的写作极限,不忌荤腥,不拘生冷,坚执某种怪诞华丽的具中国特色的巴洛克风格,秉其丰富的想象力、澎湃辗转的辞锋和进攻性十足的语言,打造色彩斑斓、光怪陆离的大块文章,展现出绵绵不绝的生命力。 中国现当代作家往往长于短章而拙于长篇,莫言则以闲庭信步的意态,在长篇领域不断求新寻变,将多数中国作家的弱项昂然变为自己的强项。莫言的长篇文本虽时欠精致,然而局部的瑕疵,无损其整体的恢弘。 需要指出的是,论定一部作品为伟大的作品,论定一个作家为经典作家,是要看这个作家在主题的设定上是否无限趋近于文学母题。有无文学母题意识,是衡量一个作家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当然,表现力的问题更为重要。有文学母题意识而无表现力方面的才华,或者,无力寻求到形而下的表达,则便无缘于伟大的作家与伟大的作品。“高密东北乡”这一文化版图的打造,田野、记忆和童年的饥饿、孤独,是莫言的文学主题,也是莫言无限趋近文学母题的方式。 (作者系中学语文教师,业余从事文学创作与文学评论,著有《河边的女人》(长篇小说)、《经过与穿越》(文学评论)等) 链接 莫言是这样炼就的 由深谙文学创作之道,又精于文学作品鉴赏与评论的现当代文学博士叶开创作的《莫言评传》,是目前国内唯一一部关于莫言的评传,且经莫言本人校订。 该书图文并茂地展示了莫言的心路历程和作品轨迹,揭示了莫言成长与写作的秘密,让读者在与莫言灵魂交流的同时,用一种出自人生际遇的角度去发现莫言。作者通过对莫言其人其文的描摹与解读,让读者发现人生和作品都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塑造、彼此影响的。一个作家就是一个广阔的世界,一个作家也是一部简易的文学史。大凡深度参与了一个时代的文学演变的作家,其作品中一定有着个人内心印痕和时代经验相交织的奇异景象。这部用心写莫言的书,透露出一个用心写书的莫言,告诉你今天的莫言是如何炼就的。(赵馨蕾) 《中国教育报》2012年10月22日第9版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