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读书指南 > 读书生活 >

翻译成为使者


    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中国当代作家和当代文学也吸引了更多国家的读者,他们渴望通过文学这一具有精神共性的载体,了解中国,走近中国,而中国社会的发展轨迹也为世界各国读者提供了一种新鲜的独特的人生体验。可以说,中国文学走向世界是一种双向的需求。当前,整个世界正处在一个关键的调整期,世界比任何时候都需要中国文学,中国文学也比任何时候都需要“走出去”,需要通过文学作品中对今日中国的描绘和反映,通过其中蕴含和展示的今天的中国人的精神风貌和文化品格,去发挥文学这一历久弥新的艺术形式的独特魅力,增进中国与世界的沟通与理解,助力中国在世界发展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近年来,中国文学走出去的步伐明显加快,越来越自信,收获显著,继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曹文轩获得国际安徒生奖、刘慈欣获得星云奖等各文学领域的国际著名奖项,卡夫卡奖、法国文化艺术功劳勋章骑士奖等有影响的国际文化类奖项中也相继出现了中国作家的身影。这些奖项是对获奖作家的认可,也相继体现出中国文学开始走进国际主流视野。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个重要的因素被专家学者们反复讨论,那就是翻译家的作用。莫言的作品获得诺贝尔奖,其译者葛浩文也引起了广泛关注,而葛式译法在翻译界引发很大争议,有人认为葛浩文对作品作出的改变已经超出了翻译的界线,也有人认为各国读者的阅读习惯和喜好不同,适当的改写可以使作品更易于被接受。但无论持哪种观点,翻译在其中起到的积极推动作用是得到一致认可的。刘慈欣的科幻小说获奖,译者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其译者刘宇昆本身就是一位在美国颇有影响的科幻小说家,他的翻译可以更好地把作品中的科幻因素展现出来,使作品在语言上更贴近英语科幻读者。
    正是因为看到了翻译的重要性,近年来,各类针对翻译的资助纷纷设立,为中国当代文学作品翻译成外文在国外出版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中国文学被翻译出版的数量大大增加的同时,一些问题也越来越突显。一是文学作品翻译的难度和译者的欠缺。文学作品的翻译对译者的要求是很高的,不仅要求译者有高超的语言能力,更要求译者有深厚的文学素养和对中国文化的深入理解。中国文学走出去不能仅限于英语、法语、俄语等大语种,也要重视瑞典语、捷克语等在世界文学中较有影响的小语种,特别是要重视在周边国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翻译出版。而目前的情况是,这些国家的文学翻译家严重缺乏。这些语种翻译出版中国文学大多是从英文版本翻译的,很少从汉语直接翻译。比如埃及,能够直接从中文翻译成阿拉伯文的翻译家非常少,远远不能满足出版的需求,何谈翻译数量和质量。二是翻译家与本国出版社的关系不太乐观。有的译者翻译水平不错,但找不到出版社,有的出版社很有兴趣出版中国文学作品,但找不到合适的译者。
    我们应该紧紧抓住翻译这个环节,一方面积极发现和联络更多优秀翻译家,一方面要重视对本国出版社有一定影响力的翻译家,特别是在本国读者中有影响力的翻译家,给予他们更多的帮助和支持,发挥好他们的桥梁作用,让他们真正成为中国文学与世界读者之间的使者,使中国当代文学能够被翻译、被出版、被阅读、被讨论,真正走进各国读者的阅读视野中。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