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读书指南 > 读书生活 >

如琢如磨


    一项手艺如何精进?古人有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流传千古的话,自然有其精到之处,至少在“写文章”这件事上,这八个字用以形容对文章的修改,是再精妙不过的:此处冗文切去,彼处赘笔磋掉,将这里句子琢琢,将那里用词磨磨,真是像极了将一器物在手中打磨的手工艺人。
    身为编辑,每天切磋琢磨他人的作品,是工作中顶重要的一环。但到了对自己文字打磨修改的时候,却又往往知行不能合一了。再想到平时遇到明显匆匆草就,粗粝而“原生态”的来稿,心中也暗自吐槽投稿者的懒惰,可见这“文不厌改”的道理,写作者大概都是知道的,但到了实施的时候却又都是“意外地困难”。想起少时读到的一些关于古人写诗作文一气呵成一字不改的桥段,心里都崇拜得不得了,更暗暗引为榜样,在学校也每每以写作文“不打草稿、不修改”而自夸。或许正是那时的“错误思想”遗毒至今,如今想想,追求这种“文不加点,一字不易”境界的,应该不只我一个人。
    其实有的时候,并非不肯修改琢磨,而是没有找到“琢磨”的感觉,或者是自我感觉良好的热度一直没降下来,很难以冷静旁观的他者眼光来重新审视自己的作品。就我个人而言,既没有琢玉磨玉的家学渊源,也没有把核桃手串盘出包浆的闲情逸趣,我领会琢磨之感的方式是——擦皮鞋。写东西思路枯竭、只字难出之时,不是硬着头皮码字交差,而是取了皮鞋,去灰上油,用刷子和软布轮番打磨,脑子里想的是要写的文章,眼睛里看到的是手上擦得越勤鞋子越亮。疲惫灰暗的皮鞋眼见着一点一点光亮油润起来,脑海中的文章也一点一点鲜明亮堂起来。靠着这点小小的手工,将脑子以简单粗暴的方式带进“打磨”的状态之中,这算是我的一点不具普遍参考价值的小小法门。
    “琢磨”二字,确实有为其大费思量的价值。不仅是写作一科,世间万般手艺哪样不需要“如琢如磨”?甚至连“做人”这件事本身也不能例外。《论语》中讲“吾日三省吾身”,这不正是对自我的琢磨之道吗?每日自省三次,为文自读三遍,想要在逆水行舟中令人生和技艺更进一步,这实在是再基本不过的要求了。
    琢磨之道,知易行难。与各位读者共勉。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