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读书指南 > 阅读指导 >

用“越读”优化教育和人生(图)(3)


    【阅读主张】“越读”是一面多棱镜
    “越读”是一个在中国特有的教育体制下,在目前世界正发生巨变的时代中,尤其显现出其重要性和前沿性的观点。对此,处在3个不同人生阶段的读者有着多元的相关经历和见解。
    高中生陈婉扬:要保持阅读的平衡
    在我中考失败之后,父母便开始收集我的“罪状”,其中最重要的一条便是:“哪有边做作业边看‘闲书’的!”其实那几本闲书就是我月月都买的《儿童文学》,我不禁吐吐舌头,没想到看点儿文学作品还成了错误。
    我们处在一个阅读极大丰富的时代,各种媒体所灌输的信息都汹涌而来。我有意通过阅读了解世界,但所处的社会没为我提供这个机会。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来说,我家离国家图书馆咫尺之遥,我却只能拿我爸爸的读者卡混进去。没有一个成年人的身高,可能有的资料库就对我关门啦!就是最近开了一个少年儿童的专区,但这怎么能保证那些已经需要更深刻的思想的少年的阅读需求呢?毕竟,在我的身边、学校里、或社会上,都没有一个近在咫尺、方便利用的图书馆。而且,即使我们有这个环境,但在“一考定终身”制度的影响下,我们的求知欲早就被填鸭式的学习折磨到没有了,大学里我们却可以尽情放松,不用读书了。那些我们该在少年时代利用阅读养成的对真善美的不懈追求反而没有机会参与到我们的教育中,这难道不是悲哀吗?
    书本上的知识毕竟是少数,如今我们如果利用好网络这一工具,就可以把无穷无尽的资料变成链条,不断深入自己感兴趣的话题。但这样发达的条件、这么宝贵的资源,我们青少年却不能充分地利用,只能被限制在某些层面的阅读上,这是浪费还是无奈?
    之前我觉得自己不能割舍掉个人爱好去完全投入学习中是一种罪过,看完《越读者》以后,我又觉得自己做的并没有错。在如今的应试教育体制下,我能保持自己的个人爱好并且能够做到与学习之间保持平衡,没有完全落入极端,是不是有些与众不同呢?所以这本书给我最大的启发是:要保持阅读的平衡,并不是只有有关学习的阅读才重要。
    大学生李伟楠:阅读应与人生体验相结合
    对我来说,阅读最初并不是一件快乐的事,与自己真实的人生更隔了一层。
    从小,老师就告诉我们,读书的时候看见好词、好句就摘录下来,用到自己的作文里。作文讲评课上,老师会对同学作文中诸如“时光的水流走了母亲的青春”一类的句子大加赞赏,尽管那时的我们,根本不可能有时光如水流逝、青春一去不返的真切感受,更无从体会一位年轻美丽的女子甘愿为子女牺牲青春的那种伟大,以及这伟大背后深藏着的淡淡忧伤。我的阅读一直这样,为了某种“积累”,为了作文而时刻准备着。直到有一天,我读到林语堂先生的《京华烟云》,读到幽居在深宅大院中的曼娘站在院子里,仔细地听城中传来的暮鼓晨钟和小贩的叫卖声。那一瞬间,仿佛内心的某种玄机被开启。从那以后,我才真正开始静下心来感受生活,观察一只蜗牛,欣赏小草随风摇曳的姿态,亲手种一株植物,静待一朵花开。我就像郝明义先生在《越读者》中提到的卡通小人,打开了“回家”的门。
    经过这种变化,我的阅读趣味也与之前大不相同。最大的改变是我开始爱上报纸,比如《南方周末》,尤其是其中一些国际前沿的话题、对国家方针政策及其执行情况的评论、社会热点问题的深入剖析。虽然我所学的专业是古典文献学,但我想,今时今日的民生和民智状况,也同样是人文的核心。
    除此之外,我所关注的书籍以文史哲和教育类为多,如《人类群星闪耀时》、《苏菲的世界》等,可以对所学内容进行一点补充。每隔一段时间,我还会去书店翻一翻评价较好的畅销书,因为我觉得那正是一个时代人们思想的聚焦点。就这样,在看似互不相关的阅读中,我的思想和人格慢慢成熟,对世界的理解逐渐深入。书籍给了我智慧和勇气,让我愈加淡定又充满希望地面对未来。
    大学教授洪兰:每一种书都有它的作用
    我在念大学的时候,曾经非常羡慕中文系的同学,以为他们可以光明正大地看小说,不必像我们一样偷偷摸摸,有很深的罪恶感。
    后来到美国去留学,看到美国的老师和家长都非常鼓励孩子看小说,他们的学生可以大大方方地夹着小说在校园里走,不必觉得别人在读正书而我在看小说,反而是小说看得越多的人越自豪,在有文艺水准的晚宴上,主客谈的都是最新排行榜的畅销小说,没有看过的人插不上嘴,还觉得自己很逊。
    这对在高中时被教官没收许多本金庸小说的我真是很大的冲击,常在想阅读的目的是什么,不就是增广见闻,增加词汇并透过书中人物来体会人生吗?如果是这样,看小说有什么不对?为什么要禁止?现在很高兴,终于有人站出来把我心中的话讲出来了。
    小说阅读真的就像一扇画的门,走进这个门,我们进入想象的世界,乘着文字的翅膀,像爱莉丝梦游仙境一样,经历人生各种逆境,身体忽大忽小,一句话说错就差点被红心皇后砍头,但是一觉醒来,仍在大树下,你会拍拍胸口,很庆幸这一切都不是真的,但是看小说所产生丰富的情感会增加记忆的深度,下次碰到同样情境时,会提取书中的经验来应付。
    十六世纪英国的哲学家培根(Francis Bacon)说:“历史使人聪明,诗歌使人有想象力,数学使人精确,自然哲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学和修辞学使人善辩,读书能陶冶个性,每一种心理缺陷,都有一种特殊的补救良方”,每一种书都有它的作用,要让学生选择他喜欢的书。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