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淌着如水的斯文《水》与张家的精神传奇
http://www.newdu.com 2024/11/24 11:11:56 光明日报 马维 参加讨论
很多年以前,读《万象》杂志,就知道合肥张家在定居苏州九如巷时,曾出过一本家庭刊物:《水》。张家是望族,祖上曾出过淮军将领张树声。不过近30年来这个家族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却主要是因为张家四姐妹的传奇。自从《合肥四姐妹》一书出版以来,张元和、张允和、张兆和、张充和与她们各自夫婿的传奇爱情故事就广为人知了。在这一众文化精英中,还要数张兆和、张允和的另一半,沈从文和周有光名气最大,而叶圣陶先生当年的那句话,更是让今天的读者浮想联翩。他说:“张家四姐妹,谁娶了她们,都会幸福一辈子。” 九如巷张家《水》的故事,堪称一个传奇。1929年,《水》在苏州张家创刊,出版了25期后因战争来临而被迫停刊;1996年,《水》在北京张允和家里复刊;张允和过世后,张家五弟寰和接任主编;以后寰和年迈体弱,张兆和与沈从文之子沈龙朱继任主编,使这本88年前创刊的杂志至今生命力依旧。《水》这样一本家庭刊物的存在,让人感到文脉的传承,有时候说起来好像虚无缥缈,其实最要紧的,还是人的践行。 在新近出版的《似水华年》一书里,多年来始终着力挖掘张家旧事的青年作家王道,精选了与《水》有关的上百篇文章,既有近十年间登载于刊物上的原文,又有范用、葛剑雄等名家读了复刊后的《水》的赞叹和感悟,更有大量由于篇幅原因未能刊载于《水》的家族成员的回忆。全书以一种形散而神不散的样式,勾勒出了“《水》与一个家族的精神传奇”,而且收入了上百幅各个时期家族成员的照片,装帧精美,用纸考究,让人爱不释手。 提到苏州九如巷张家,就不能不先说说它的主人张吉友,也就是张家十位兄弟姐妹的父亲。张吉友又名张冀牗,一生只有两个身份:父亲、校主。他早年接受五四新思想,在苏州办了平林男子中学,后来发现女性的教育资源匮乏,就一心一意办起了乐益女中。这是一所苏州名校,它的师生简直构成了一部中国现代史的缩影。在乐益女中的教师中,有后来的中共领导人张闻天,有中共苏州独立支部的好几名成员,如叶天底、侯绍裘等,还有匡亚明等知名人士;在学生中,不少人同样赫赫有名,例如上官云珠、葛琴、许宪民等等。然而很少有人知道,张冀牗当年的作为,几乎可以用“毁家办学”来形容。《似水华年》一书中收录的好几位家庭成员的回忆都证实,当年每学期开学前,孩子们都必须等到乐益女中的办学经费凑齐了之后,才能从父亲那里拿到自己的学费。而办学经费的来源,无非就是老家的地租、房租等。据后人测算,当时张吉友办学,对学生收费并不高,不仅没有盈利,而且收支相抵,每年尚有五千大洋需自掏腰包。不过,张家人都知道乐益女中当年的影响力,知道他们的父亲为江南教育作出的贡献,所以在《水》的复刊号上,主编张允和曾经发出倡议:“多少年来我有一个心愿,想写我们的爸爸张吉友。叶圣陶先生几次催我写,寰和五弟也要我写。”然后她又引申开去说,“首先,我们大家都来写我爸爸的回忆录。其次,写自己,写配偶,写子女,甚而至于写孙子、重孙都可以。最后,写我们家的外人,如教书先生、保姆、门房、厨子等。”后来,大家的确按着“主编”的想法一路写开去,直到今天,这个杂志在复刊后,已经办了整整20年。从某种程度上说,正是因为对父亲张冀牗先生的怀念,才有了这本令人钦羡的家庭杂志的重生。 说到张家人,就一定少不了要说到沈从文这位夫婿。正是由于当年海内外文学评论界对这位“早熟的天才”的重新发现,才燃起了人们对他身后的这个庞大家族的兴趣。 正如人们所期待的,《似水华年》中有不少文章写到了沈从文先生,其中令人印象最深刻的,是沈从文的次子沈虎雏的文章《团聚》。他在文章中写道:“最后几年团聚,中国人在重新发现沈从文,我也才开始观察他生命的燃烧方式……痛感认识爸爸太晚了。”在这篇上万字的回忆文章中,沈虎雏以细腻、灵动的笔法,刻画出他眼中的爸爸那栩栩如生的形象。文章以沈从文在桥上目送儿子骑上车,赶赴他自己选择的新学校结尾:“有一天,孩子走过了这条长路,从另一个方向来到桥头……桥上空空荡荡,一无所有,那个人早已离去。” 《似水华年》 王道 编 新星出版社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刘锡诚:还其批评家的真实品格
- 下一篇:托多洛夫:对自我与他者的梳理与调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