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文坛轶事 >

微明丛书:巴金与索非友谊的见证(2)


    三四年间译书四部
    巴金从法国回到上海后,时任上海世界语学会理事的索非让他去鸿兴坊学会会所暂住。巴金在学会“搭起帆布床睡了将近半个月”后,于1929年1月与索非一家住在了一个屋檐下:闸北宝山路宝光里14号。那时,索非白天在开明书店上班,晚上到学会工作两小时,他俩就一起去,连星期天下午也去。学会有个小型的世界语图书馆,巴金在那里读书、写文章,并开始翻译世界语作品。短短三四年间,巴金共译出四部作品。
    这四部作品是意大利亚米契斯的独幕剧《过客之花》、苏联阿·托尔斯泰的十一幕话剧《丹东之死》、日本秋田雨雀的独幕剧《骷髅的跳舞》和匈牙利尤利·巴基的中篇小说《秋天里的春天》。其中,《过客之花》1930年1月发表在《小说月报》上,1933年6月交索非在开明书店出版。《秋天里的春天》先刊于1932年4月至7月《中学生》第二十三号至二十六号,1932年10月由开明书店出版。而较早出版的《骷髅的跳舞》和《丹东之死》两书,由索非编入了“微明丛书”。
    《骷髅的跳舞》原著是巴金在巴黎塞纳河畔的旧书摊上买来的,“在卢森堡公园的春天里读完了这本小书”。1929年翻译完成时,“又恰逢上海的春天”。1930年3月初版,同年10月再版,署名“一切”。《丹东之死》原著是从鸿兴坊世界语学会的图书馆借来的,1930年7月初版。
    巴金小说曾遭退稿
    作品被编辑部退回,在巴金走上文学道路后,仅有一次。这就是他的第二本小说《死去的太阳》。巴金后来多次忆起这退稿一事,认为编者“退得对”,他们的“处理是很公平的”,“我至今还感激《小说月报》的编者”。他还说:“《死去的太阳》太幼稚了”,“是‘失败之作’”,读者“会给《死去的太阳》戴上‘废品’的帽子”。
    1930年5月,巴金“用二三十个晚上”写成中篇小说《死去的太阳》,初稿名字是《新生》,托索非转给《小说月报》,但很快就被退回,说是写得不好。巴金“很失望”,以至于“退回以后,我就把它锁在抽屉里,过了几个月偶然想起,拿出来改写一遍……把书名改作了《死去的太阳》”,“送到开明书店,没有想到很快就在那里印了出来”。《死去的太阳》是“微明丛书”的最后一种,于1931年1月初版。1935年3月被当局禁止,罪名是传播“普罗意识”。
    微明丛书共出八部
    据巴金回忆:“微明丛书”共出版了八种,其中有“索非自己写的《狱中记》等三部”。索非的三部作品都是写监狱生活的。除《狱中记》外,另两部作品是《苦趣》和《囚人之书》,作者也署A.A.Sofio。1923年10月,曹锟贿选当上总统一事,激发了人们的愤懑,索非的一位朋友“就想从事暗杀行动,用突发的行动去毁除这祸世害民的万恶军阀”。暗杀事件后不久,索非“担了一个炸弹嫌疑犯的罪名”在保定无辜入狱。
    1924年11月出狱后,索非开始撰写监狱生活的回忆录。《狱中记》(1927年1月初版)收有杂记二十六篇,用第一人称叙述一个青年被捕入狱的故事,出版后有读者把作者“许为中国之王尔德”;《苦趣》(1927年12月初版)收有杂记四十七篇,用饶有趣味的笔致写监狱里琐琐碎碎的事情;《囚人之书》(1930年5月初版)收有二十五封给“朋友”的书信,讲述了在狱中的生活与感受。索非的三部作品后来都再版过,其中《狱中记》到1932年5月已出四版。
    “微明丛书”出版了四年,共八种,除《薇娜》是由“石曾、芾甘合译”外,其他七种有索非三种、巴金四种。
    据先后在开明书店负责装帧设计的钱君匋、莫志恒两位先生回忆,“微明丛书”的封面均由钱君匋设计。莫志恒还回忆说:“记得《囚人之书》《狱中记》《薇娜》都是小方形开本,又用纸面飘口方式平装,小巧玲珑,逗人喜爱。”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