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文坛轶事 >

“人间最动人的友情”忆父亲臧克家与郎平的交谊(2)


    父亲心脏不好,严重的神经官能症使他特别容易紧张。看到战局激烈之时,他有时不得不往嘴里塞上一片镇静药片。实在紧张得不行了,只好“兴未尽而人已不支而退”了。
    就算回到寝室躺在床上,父亲还要竖起耳朵,细听家人观赛的动静,急切地等待老伴或孩子们前来报告鏖战的结果。有时按捺不住,索性小憩片刻就又返回电视机前。
    父亲对中国女排比赛的关注和痴迷可见一斑,因此自诩为“老球迷”。
    在这一场场观赛之中,父亲由衷地喜爱上了中国女排。他喜爱她们的精湛球技和青春活力,他喜爱她们的坚强意志和顽强作风,他喜爱她们的团队精神和场下流汗流血的不计付出,他更看中了一代代中国女排传承不息的为祖国和人民争光的爱国主义情怀。
    对于这个集体和女排精神,父亲用“钦敬”二字来表达他的感想和心情。为此,从1981年到1985年,他不吝笔墨充满情感地写下了诗歌《赋诗迎健儿》《东风传捷报》《拥抱》《向英雄女排欢呼》《欢情》《把她们举起来》和散文《球迷》。他称赞女排姑娘们——
    “在战场上,你们一个个小老虎一般,
    在欢迎大会上,你们却这样谦逊、腼腆。
    你们顽强作战,勇往直前,
    不畏强敌,胸怀必胜信念。”
    父亲要和全国亿万民众一起——
    “把她们举起来,
    高高地举到半空,
    用森林的手臂,
    用沸腾的热情。
    ……
    她们带回来的,
    不只是金牌、银牌,
    她们带回来的,
    是热的激情,力的洪峰。”
    父亲要把这些小诗化作一朵朵小花,缀在女排这个英雄集体的胸前。
    长明星
    在这支年轻的队伍中,父亲尤为关注的,就是中国女排和女排精神的杰出代表——郎平。
    父亲是1980年左右认识郎平的。那段时间,他参加了一些体育界召开的会议,尤其是为中国女排庆功的欢迎会。
    会上,75岁的父亲与小他55岁的郎平一见如故,结为忘年之交。于是,郎平成为我们全家,尤其是父亲热烈欢迎的座上宾。
    诚如父亲所夸奖的,郎平是誉满中华的“铁榔头”,球技高超,斗志顽强,看她在赛场上那一记记令对手无法招架的重扣,真叫无数中国观众打心眼里有一种酣畅淋漓的痛快之感。
    但是,在场下,郎平的本色是质朴谦虚,亲切平易,从不以“明星”自居,是个很重感情的姑娘。她把我父亲看作尊敬而又可以亲近的长者和文学前辈,与他无话不谈。
    在赛事和训练之余,或逢年过节,郎平总会携姐姐郎红或是全家人一道,来北京赵堂子胡同15号我父亲家中探望。
    头几年,多是郎平、郎红这对姊妹花,身着朴素的运动服,骑着半旧的自行车在晚饭后结伴而至。她俩高挑匀称的身材,格外引人注目。
    每当此时,父亲总要亲自端来水果招待嘉宾。大家亲亲热热如一家人,坐在客厅里聊比赛,聊训练,聊家常。
    郎平非常挂心我父亲的身体,多次当面或来信劝告年事已高的“臧老”:“不要看球了!上了年纪,心脏又不好,从报纸上看看结果就行了。”关切之情,溢于言表和笔端。
    一次,父亲和郎平谈到年轻运动员的运动生命问题。老人语重心长地说,有人说运动员的运动生命很短,活跃一时,也不过是一道流星罢了,这不正确。凡是为人民立过功的人,不是“流星”,而是“长明星”,人民会记住他们。中国女排队员身上没有半点“明星”的气味。出访美国的时候,你们再三申明这次来完全是为了学习,不参加社会和体育活动,也不接待来访的朋友。这些都是从你们的品格里发出来的,令我十分感佩。铁的“榔头”和女排精神是不朽的!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