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复:学林巨匠 教苑楷模(3)
http://www.newdu.com 2024/11/28 10:11:37 光明日报 王华宝 参加讨论
治 学 2002年11月2日,年逾九旬的徐先生亲赴常州出席“赵元任诞辰110周年学术讨论会”,之后又在女儿徐乃建、学生马树杉教授和我的陪同下,最后一次回故乡,参观武进前黄中学。 先生之父徐晓卿,在民国初年所创办的前黄镇“三近高小”,是前黄中学的前身之一。先生亲见前黄中学今日之盛况,一路上不断回忆往事,心情舒畅。他对家世有着强烈的荣誉感,并讲述“三近”取自《中庸》“好学近乎智,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之义。 “三近”精神即“好学、力行、知耻”。可以说,徐先生终生奉之,由此更可知家风的重要。 而学术师承则确证了徐先生朴实而华美的人生轨迹,即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为终生之志。先生曾求学金陵大学中文系,他在《那是名家云集的年代》一文中介绍—— “三十年代南京的高等学府中,名家大师云集,分别在中央大学、金陵大学兼课。现在想起来,确实是一个非常难得的机会。我跟黄季刚(侃)先生学过经学通论、《诗经》、《说文》、《文心雕龙》等课;从胡小石(光炜)先生学过文学史、文学批评史、甲骨文、《楚辞》;从刘衡如(国钧)先生学过目录学、《汉书艺文志》;从刘确杲(继宣)先生学过古文;从胡翔冬(俊)先生学过诗;从吴瞿安(梅)先生学过词曲;从汪辟疆(国垣)先生学过唐人小说。” 在大学的学习中,徐先生初觇治学的门径和方法。 1936年2月,经孙世扬介绍,徐先生又到苏州章氏国学讲习会学习,向章太炎先生问学,听讲《尚书》《说文解字》,并助理编校《制言》半月刊。太炎先生病逝后,他协助太师母汤国梨夫人,续办章氏国学讲习会预备班,担任行政和教学任务。黄季刚先生是太炎先生的高第弟子,因此徐先生在章门有双重身份,即先为再传弟子,后为及门弟子。 回顾中国近现代以来的学术发展,其一脉由章太炎开其端,黄季刚等开拓而广大之,而由骆鸿凯、范文澜、陆宗达、徐复等众多学科的学者传承之。章太炎、黄季刚先生是传统学术的殿后人,也是现代学术的奠基者。他们守本趋新的时代精神、同仇敌忾的民族气节、教育固本的师表风范、师古创新的治学方法等等,“示未来以轨则”,必将永远昭示后人。 20世纪30年代,徐先生即有众多文章问世,1944年、1945年,更以《后读书杂志》《语言文字学论丛》,两次获国民政府教育部学术著作奖。 数十年来,徐先生笔耕不辍,自然留下了许多体现其专精与博大的传世之作。有继承王念孙学术精神的《后读书杂志》;有代表小学方面成就的《徐复语言文字学丛稿》《论稿》《晚稿》三种,《说文五百四十部首正解》;有体现文献价值和学术传承的《秦会要订补》《訄书详注》《吴下方言考校议》等;另参加《辞海》语词修订、《章太炎全集》整理,担任《汉语大词典》副主编,指导《高邮王氏四种》《段玉裁全集》整理,等等。 清代沈德潜《说诗晬语》说:“有第一等襟抱,第一等学识,斯有第一等真诗。”徐先生的第一等襟抱、学识,成就了他的第一等真学问。20世纪80年代以来,耄耋老人一直保持旺盛的学术活力,接续学术文化传统,推动学术新范式的建立,也由此形成了他人生的又一辉煌。 徐先生总结说:“余之治学,名物训诂,典章制度,八字而已。”一个“而已”,道尽了学术的高境界和人生的真风流。他推崇清初大儒的忧世与乾嘉学术的精微,其坚韧、朴实、严谨、殉道的精神,引领无数学人。 徐先生继承和发展乾嘉朴学的优良方法,强调“比合、会通以求真是”,强调“学贵精”,“精即发明创造,是推动学术发展的原动力。清代朴学之盛,当以此为第一义”;“通谓贯通,亦谓淹通”;“专是说专门之学、专家之业。专的基础是精和通,然后再就一书或一题作深入专门的研究,做到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先生之学,大抵以语言学立根基,以文献学致宏大,以考据学致会通,以古籍整理、辞书编纂等致实用,“精”“通”“专”为其显著之特色,而根本宗旨则是继承和弘扬中华学术文化精神。 徐先生还有做古文献研究的基本条件“三好”之说,即脑子好、身体好、坐功好。 “坐功好”就是要能坐冷板凳。此举一例:《訄书详注》被赞誉为“我国传注史上的又一座丰碑,一次学术极限的超越,一个不朽的生命”。而《訄书》是章太炎先生的一部思想学术自选集,就内容而言,系统地考察了中国古代各种学说,涉及哲学、宗教、社会学、语言文字学、历史学等诸多学科,并对当时中国的现实问题包括政治制度、立法司法、教育改革、民族宗教问题等,对西方的各种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等,均有论述;涉猎广泛,文字古奥,内容艰深,非常难懂。 为了传承太炎先生的真精神,徐先生投入了近三十年的精力,特别是晚年的主要精力。可以说,只有具备“三乐”精神和“三好”条件的徐老,才能成就这一学术佳话。 徐先生的授业传道,推动了当代传统学术的复兴,也必然对未来传统文化的发展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学术界为先生多次举办学术研讨会并结集为《朴学之光》《朴学之路》和《古文献研究集刊》徐复先生专辑等。大家认为,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是先生身体力行的师德;知足常乐、助人为乐、读书最乐,是先生为学为人的情操;立足本国,放眼世界,是先生传播学术的宽广胸怀。 2016年7月24日,是先生仙逝十周年的忌日。最后选取一则南京大学的挽联作结,以表达学术界的心声—— “道述博大精深,堪称现代学林巨匠;胸怀光明磊落,不愧当今教苑楷模。” 谨以此文缅怀为中华传统文化在当代复兴作了最大努力的徐复先生! (王华宝,作者单位:东南大学人文学院 本文图片均为资料图片)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