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萧平
http://www.newdu.com 2024/11/24 02:11:47 文艺报 肖复兴 newdu 参加讨论
一直到今天,才知道萧平已经不在了,2014年2月就去世了。我真的惭愧自己消息的闭塞,竟然一点都不知道。想起今年年初到美国看孩子,在印第安纳大学的图书馆里,偶然间看到萧平的《三月雪》,颇有点儿他乡巧遇故知的感觉。谁会想到呢,他已经不在了。 翻检年初读《三月雪》时随手做的笔记,抄录书中的片段,那一天细雪飘飞的傍晚,从图书馆里把那本《三月雪》借来重读的情景,恍若目前。这是一本只有100多页薄薄的小书,1979年人民文学出版社的新版。虽是新版,封面和旧版却完全一样,浅蓝色的封底,衬托着一束清新淡雅的白色三月雪花瓣。书显得很新,和我当年在新华书店的书架上最初见到它时一模一样。只是里面多了两篇小说,感觉不过是多年不见的老朋友,个子长高或是腰围长胖了一点儿而已。 1964年,我读高一,买过一本《三月雪》,是1958年作家出版社的初版本,里面只有6篇短篇小说,其中最有名也让我最难忘的,是《三月雪》和《玉姑山下的故事》。年初重读,忍不住先读这两篇。《三月雪》第一节开头写道:“日记本里夹着一枝干枯了的、洁白的花。他轻轻拿起那枝花,凝视着,在他的眼前又浮现出那棵迎着早春飘散着浓郁的香气的三月雪,蓊郁的松树,松林里的烈士墓,三月雪下牺牲的刘云……”一下子,又带我进入小说所描写的战争年代;同时,也带我进入自己的青春期。这段话,我曾经抄录在我的笔记本上,52年过去了,许多东西都丢了,那个笔记本还在,纯蓝色的墨水痕迹还清晰地在本上面跳跃。那时候,我16岁多一点儿。 《三月雪》和《玉姑山下的故事》写的都是战争年代的故事。在上个世纪50年代,它们与同时代其他书写战争的小说在写法上有些不同。萧平是把战争推向背景,把更多的笔墨放在了战争中的人性和人情上。将战争的残酷和人性中的微妙,有机地调和在一起。浸透着战争的血痕,同时又盛开着浓郁花香的三月雪,可以说是萧平小说显著的意象,或者象征。可谓一半是火,一半是花。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