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光耀:战士风采,赤子情怀(2)
http://www.newdu.com 2025/07/04 07:07:19 中国作家网 newdu 参加讨论
永远的“小兵张嘎” 嘎子的影响不止于上世纪。石家庄有一个对“嘎子”情有独钟的收藏家,专门搜集有关《小兵张嘎》的资料,开了一家展馆。那个令人叹服的展馆中,有关嘎子的书籍、海报、画作等琳琅满目。收藏家说起徐光耀和嘎子滔滔不绝,一往情深。显然,在很多人的记忆中,他们是和嘎子一起成长的,嘎子就是他们童年时一个亲密的小伙伴,一个可以说说悄悄话、一起调皮捣蛋的邻家小弟。嘎子已经完全从文学作品走进了普通人群中,走进了人们的心中。 在作家自己的心目中,嘎子的位置同样至高无上。“嘎子这个文学形象,是我全部生命的表现。其实他是我理想中的人物,他和我的性格正好相反。我对自己的性格不满意,我是一个呆板、缺乏趣味、遵守秩序、偏于保守的人。我最佩服、最喜欢的一类人,就是像嘎子这样的,敢说敢干,非常有创造力,写嘎子实际上就是写我的理想。”徐光耀写出了自己的理想,也写出了一个鲜活生动、在中国抗战文学中不可磨灭的人物形象。而嘎子在徐光耀看来,其实已经与他合二为一,成为他生命中的另一半。嘎子正是在他人生的最低潮时陪伴着他,与他一起度过了那段最艰难的岁月。 嘎子的原型是《平原烈火》中的一个小人物“瞪眼虎”,现实中确有其人,是赵县大队的小侦察员,有很多传奇的故事。在《平原烈火》中,“瞪眼虎”只是个边缘人物,未能放射出什么光彩。后来,徐光耀被打成“右派”,挨批斗,他痛苦、彷徨,精神苦闷,而此时,他想到了拿起笔写作,按他的说法是“集中精力,转移方向”,于是“瞪眼虎”便从思想深处跳出来,而后是那些他亲历过的战斗、伙伴、军歌。“瞪眼虎”也慢慢地向嘎子转换,在他的脑子里活灵活现起来。“写小说费劲,开始时就想写剧本。可是剧本写得并不顺利。于是就把剧本搁置起来,转而写起小说来。”毕竟,有《平原烈火》的成功在前,小说写得很顺利,连他自己对嘎子这个人物都有些得意忘形,手舞足蹈,完全忘记了自己的处境。因此,徐光耀把嘎子称作他的救命恩人。 作家是半个思想家 说到为什么嘎子这个文学形象能够深入人心,徐光耀说:“文学主要是写人的。而嘎子这个人物,不仅仅是把他写活了,更重要的一点是,他身上有着那个时代鲜明的烙印。他是真实的,来源于现实,来源于火热的生活;同时,他又不概念化,不是一味地从政治高度去拔高。他聪明、机智、有嘎劲,更加接地气。所以才会有生命力。”在当下的文坛,抗战题材的文学作品为数不少,但像嘎子这样历久弥新的人物太少。徐光耀说:“现在的作家有能力为抗战文学贡献更具个性的文学形象。首先要端正态度,要承认生活是第一性的,要真正地把根扎在人民的生活当中,把自己的信仰融入到人民的生活当中,真正地按照生活的面貌进行创作。其次,要不断地锤炼自己的语言。文学语言是最直接反映一个作家的才能的。语言要做到精练、准确、生动。另外是要有思想,我一直主张,作家是半个思想家,要带着思想去体验生活、理解现实,去搜集生活中最放光的东西。” 作为一个参加过抗战的老兵,徐光耀始终对那场战争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根据地人民所遭受的苦难至今都无法让他释怀,一说起那些悲惨的场面,时隔几十年之后,他仍然会义愤填膺。“用文学作品去描写那场战争,就是要提醒人们,不能忘记历史,要反思战争,避免战争的再次发生。而日本右翼势力对侵略事实的否定,是所有中国人都不能答应的。历史是不容纂改,也不容否定的。” 作为一个文坛老兵,他总想着给后人留下点什么。今年,徐光耀日记即将出版,这部400多万字的日记是从他1944年到1982年上千万字的日记中整理出来的。这既是他个人的心路历程,又是历史的真实写照。日记涉及社会、历史、文学等,是一个作家用自己的生命记录下来的,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它可能更私人、更琐碎,但是它也更真实。”这是徐光耀献给所有喜欢他的作品的读者的一份大礼。(刘建东)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一个“打”出来的评论家
- 下一篇:李健吾与新文学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