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宋本《荀子》结缘(2)
http://www.newdu.com 2024/11/25 01:11:06 光明日报 刘明 参加讨论
恰好从2008年底开始部里策划宋元善本书志的撰写,我就选择了《荀子》,逐页翻看了此书的再造善本。发现“敦”“廓”两字阙笔,当然是宁宗时的刻本。里面的刻工翁遂参与了嘉定四年(1211)江右计台本《春秋繁露》和嘉定十五年(1222)南康军本《仪礼经传通解续》的刊刻,翁遂是江西籍刻工。我怀疑《荀子》是江西刻本,苦于没有更多的证据。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写馆藏元相台岳氏本《孝经》、《论语》和《孟子》书志时,读到张政烺先生根据元人郑元祐《侨吴集》的记载,考证相台岳氏乃元人岳浚而非宋人岳珂,很受启发。意识到元人去宋未远,一些元人的记载可能为认识宋版书提供很多第一手的资料。回到家匆匆吃点饭,我就跑到清华图书馆里查检元人的文集。有一天我查到了一部吴师道的《礼部集》,其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吴郡钱佃刊此书于江西漕司,据元丰监本参校,自谓特为精好,而陈振孙《书录》亦推其视他本最为完善。今考之则文字讹舛甚多,二公盖未尝细察也,校刻之难可不慎欤!嘉定中,权知隆兴滕强恕再取漫灭者新之,亦未及此。”就是说,嘉定年间江西漕司滕强恕以漫漶的钱佃旧本再刻。我太兴奋了,宋本《荀子》是不是就是滕强恕的再刻本呢?时间、刻工都能对得上,也只好这么推测了。 在翻看资料的过程中,我注意到熙宁间刻的监本《荀子》,有的称熙宁监本,有的则称元丰监本,而且还都是宋人的叫法,这是咋回事呢?一时百思不得其解,苦想、困惑和失望的情绪陪伴了我数个夜晚。我随手翻起了我写的书志文字,眼光落在校勘人等衔名处时停了一下。鲁壁灵光,乍然一现,会不会这里面有“文章”?我查《宋史》比对每位校勘官的生平,对完后发现参加《荀子》校刻工作的官员可以分为两类人:一类是支持王安石变法的人,一类是反对变法的人。终于明白了,原来熙宁间校刻《荀子》时,因吕诲、赵抃、唐介、钱公甫、颜复、韩端彦反对变法,而遭到罢官或贬谪,使《荀子》的校刻工作暂时停滞,一直到变法结束后的元丰年间,才恢复校刻工作而完成最终的刊刻。这也就是为何宋人或称熙宁监本或称元丰监本的原因。 这样一来,馆藏的这部《荀子》应该是南宋嘉定滕强恕重刻钱佃本。自己才疏学浅,对《荀子》的认识也只能到这个程度了,前后的求索“挣扎”,可谓是一番精神上的“苦旅”吧。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冯其庸:梦里的家乡
- 下一篇:舒乙:李治华和红楼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