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高莽先生
http://www.newdu.com 2024/11/23 08:11:38 文艺报 刘文飞 参加讨论
7日早上起床,看到高莽先生女儿宋晓岚女士昨夜群发的短信:“2017年10月6日晚22:30分,高莽先生在平静中离开了我们。他的一生精彩而充实,感谢每一个曾经爱他和陪伴他的人,愿他在另一个世界同样幸福。”虽早已知道高莽先生病重住院,但这个消息还是让我感觉震惊,怀着痛惜和哀悼,我不禁忆起与高莽先生交往的点点滴滴。 最后一次联系先生是在20多天前。一位白俄罗斯诗人写了一首献给高莽的诗,请我译成中文并转呈先生,我译出后打电话给晓岚,本想在电话里把原文和译作读给他听。接电话的晓岚在电话中说,她父亲的情况“非常不好”,于是我就把原诗和译诗发至晓岚的电子邮箱,请她择时转达给先生。此诗作者为纳乌姆·加尔佩罗维奇,题目为《同一天空下——致高莽》,写的是高莽在北京请这位白俄罗斯诗人吃烤鸭,两人父子般地促膝谈心:“时间在静静的交谈中飞逝,/飞逝如响亮的瞬间。/诗歌像明亮的使者,/让我们的灵魂走近。/……身材魁梧的高莽,/多像我家中可爱的父亲。/在他身边我像听话的儿子,/午饭时分在家中谈心。/在这阳光般的交谈后,/北京于我已不再陌生。”次日,我接到晓岚回信:“谢谢刘文飞老师。祝全家好!岚姐和她的老爸高莽。2017年9月14日。”翻译和转达这首诗,成了我与高莽先生的独特道别。 最后一次在公开场合见到先生是在4年多前。为嘉奖中国的俄国文学翻译者,俄罗斯“新一代”基金会出资设立“俄罗斯-新世纪”俄语文学最佳中文翻译奖,基金会邀请刘利民、李英男和我担任评委,我们三人一致决定将该奖授予高莽先生翻译的阿赫玛托娃的《安魂曲》。2013年11月9日晚,颁奖仪式在北京俄罗斯文化中心举行,高莽先生出席仪式,并在会上发言。先生身着的黑色中式礼服与他花白的头发构成奇妙的呼应,而他一如既往的灿烂笑容却与他日益蹒跚的步态形成反差。记得是他女儿陪他来的,看到熟人,他老远地就笑着打招呼,却迟迟不挪动脚步,等人走过去。待我走到他身边与他握手时,他带着歉意低声地说了一句:“腿脚不好使了。”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斯妤:从散文转向小说
- 下一篇:茅盾与胡愈之为何会“互致”悼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