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继续美好的“啃读”
http://www.newdu.com 2025/01/23 08:01:48 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 赵长河 参加讨论
正当时,2017年我主持的“语文特级教师工作室”需要商定三年的阅读书目,我便顺手拿出了一份书单。那是几年前我在一所学校,与一批有读书“因缘”的同道“啃读”的书单。2017年的阅读,我期待与我们曾经的“啃读”一样美好。 这个书单的出笼,因着怀特海的《教育的目的》中所言“由浪漫到精确到综合”的启示,也因着从哲学的高度看教育,从教育的高度看教学的启示。 首先,我们确定要精读的经典。“上手”并引领我们启程的,是精确的教育哲学阅读。至今历历在目的,是我们那时艰难而愉悦地行进在胡塞尔的《现象学》和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林中路》中的身影。那一段,我们“上手”的书目还有怀特海的《教育的目的》、博尔诺夫的《教育人类学》、荣格的《人格的发展》和维果茨基的《思维与语言》等。 然后,我们又转身精确的学科本体阅读。因为那时开发校本阅读课程的需要,我们需要精确的学科本体的互文阅读,这样的互文阅读也最能洞开经典,捕捉教点。承担《论语》阅读课程开发的老师按照商定,必须互文阅读的书目有杨伯峻、钱穆、李泽厚、程树德、张祥龙、李零、钱宁等的《论语》。教者的先读,使得校本阅读课程的开发,有了根本的保证。这样的阅读,那时已然寻常,成了我们对青年教师自觉修为、自我成长的美丽期许。我们也期许这样的阅读成为这个新的读书群体,穿越2017年的阅读路标。 学科本体的阅读,还得精要选择深入文本的工具。当然清晰地记得那时“上手”的工具,即如小说,福斯特的《小说面面观》,申丹的《叙事、文体与潜文本》,曹文轩的《小说门》,刘莉莉的小说文本解读著作等。 淬炼思想、精选工具之后,我们还得借助课程论的催化剂,催化出校本阅读课程。于是便有了王斌华的《校本课程论》、崔允漷的《校本课程开发》等的阅读,有了王荣生、李海林等语文课程论著作的系列阅读。言及此刻,有必要停下来,和我们中学语文同行,一道郑重地注目王荣生、李海林这个令人尊敬的语文团队。他们一版再版的系列著作,当然会成为2017年工作室必备的阅读书目。 精确的“啃读”之余,我们还需要浪漫的自主阅读。主食之外,我们还得有精致的小吃菜品。于是,那些文史哲相通的著作,黄仁宇、费正清、唐德刚,也会进入我们的案头床边。还有精致的报刊小吃,《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文史哲系列,《小说选刊》《诗选刊》《散文选刊》等。间或,还有流行书籍这样的特色菜品,我们也会鼓励老师们尝尝,比如与《第五十六号教室》的雷夫的现场对话。 2017年,一个语文团队的阅读期许,会再次带给我们曾经的美好教育时光的穿越。 (作者赵长河,系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丰台实验学校语文特级教师) 《中国教育报》2017年01月09日第9版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