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文艺 > 少儿 > 评论 >

《天目》:历史幻想的现实关照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想象力缺失”已成为中国教育界和传统文学界屡遭诟病的重要原因。作家李秋沅刚刚出版的儿童幻想小说《天目》让人耳目一新,也给我们带来稍许的抚慰、激励与希望。《天目》之所以能引起大家关注和好评,至少包含以下两个原因。
    首先,这是一部“以史为源、创意融合、现实关照”的奇妙作品。
    福建远离中原,长期被视为蛮荒之地,文化古老、神秘而多样。远古时代,居住在福建,就有百越族。“在闽地山地,有一个神秘的南月族群,他们是帝俊的后裔,被称为‘月亮的孩子’,有着白皙的皮肤和非同寻常的瞳色,是火与土的主人……”《天目》中关于“南月族”的虚构,就缘于此。“黄家古堡有很多传说呢,人们都说,那儿就是座缩小的皇城。”我们可以从文中的“黄家古堡”,找到它在现实中的影子——南宋末年皇族赵若和流亡避难福建漳浦隐居的赵家堡。文中所提及的“开漳圣王”陈政、陈元光父子、宋皇赵佶以及异族入侵、崖山之役、抗日战争,也都是发生在中国真真切切的史实。
    作者从历史中汲取灵感,以民族艺术精品“宋黑瓷盏”(天目)为载体,虚构了苏玉、金杏以及黄韵秋、林海涛等一系列人物,融入了中国《山海经》的志怪神话、宋代瓷文化传奇和闽南山地“南月族”的异人奇事传说等元素,凭借天马行空的想象力,通过新颖独特的构思、创意融合与“自圆其说”的情节设定,将不同时期的民族、国家的厚重历史串连起来,编进一个情节离奇、情感丰厚而又扣人心弦的长篇故事。这个故事,蕴含寻根之谜与精神追寻, 是敏锐时代观察、热诚现实关照与灵魂深层力量的美妙融合,以其深刻的内涵深深深打动了读者。
    其次,小说烘托了中国艺术品的魅力、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表达了作者“坚持文化自信,可以让中国更强大”的主张。
    我国是世界上历史悠久灿烂、文化遗产丰厚的国度,对一书一画、一器一物,到一城一址、一碑一亭的文物遗存,素有敬畏珍视、世代相传的优良传统。宋代经济高度发展,文化、教育进入繁荣鼎盛时期,而宋瓷之雅,也把中国的文化之美推向了极致。每一件古代艺术品,都蕴含着先人的思想和工匠的技巧,离不开时代的背景和文化的寄托。李秋沅借助宋瓷,来构思立意,似乎已是她的一大创作特色。《天目》与她的《天青》一样,都在“借瓷言事”、抒发情怀。在小说中,这些瓷作品,不仅精美绝伦,而且蕴藏着人的思想、民族的品格,体现中华传统文化的无限魅力。“你看,当下的中国,千疮百孔,各地军阀混战,生灵涂炭。西洋人东洋人,虎视眈眈,要占我们的国,抢我们的地,盗我们的宝。必须有人,做点什么……”在国破家恨、民族危亡之际,黄韵秋的情怀、决心,责任与担当,又是何等的可贵。文中的每一位人物,都视“天目”为生命,为了复兴民族艺术,纵然历尽千辛万苦,他们始终不悔。宋皇赵佶对艺术的痴迷极其罕见,由他直接推动并营造的“宋代艺术文化帝国”,更是灿烂辉煌。但由盛而衰甚至亡国的惨剧,也让世世代代国人为之扼腕叹息。“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宋瓷不仅见证了民族荣辱、国家兴亡,也凝聚国人的愿望情感、诗情画意。
    “我们这一代人,该做的不该做的,都已经做了。愿我们的下一代、再下一代、一代代做好他们该做的,承担所应承担的……”当下的中国,处于社会转型期,各种情况层出不穷。小说的最后,作者要让“天目”在孩子们心中扎根发芽,让他们在充分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的同时,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做有文化自信和勇于使命担当的中国好少年;也表达了中华儿女“无论身在何地,我心依然是中国心”爱国情怀,以及珍惜自己血缘和文化之根的民族自信。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