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文艺 > 少儿 > 评论 >

汤素兰《犇向绿心》:当童话幻想遇到写实精神


    汤素兰以创作童话而著称,《笨狼的故事》系列以幽默诙谐的风格、想象奇异的故事,在当代儿童文学界独树一帜。2017年,汤素兰以自己的童年生活为素材,创作了长篇儿童小说《阿莲》,又让人见识到她在写实方面的杰出才华。之后,她接连创作了童话集《时光收藏人》、长篇童话《南村传奇》等,显露出她幻想与写实交融的创作迹象。今年4月,汤素兰推出了新作《犇向绿心》,让现实生活扑进童话,把童话幻想与写实精神融合在一起,堪称“小说童话”的奠基之作。
    《犇向绿心》具有严谨细致的写实精神,不管是对人物还是对其他事物,都有精细的刻画。如对骨雕黄牛的描写:“它头顶有一对像月牙一样弯弯的犄角,身上的毛浅浅的,一根根又细又密,尤其那双眼睛,因为是用琥珀镶嵌的,水汪汪的,能照得见人的影子”,对骨雕黄牛的刻画可谓十分细致。而据她在《〈犇向绿心〉创作记:脚板丘、桥板大丘和爷爷的牛》一文中所说,这只骨雕黄牛是她在外地旅行时买到的。可见,作者对骨雕黄牛的描述是以实物为对象进行的。
    《犇向绿心》把现实生活中最常见的场景纳入故事。第三章《外婆送我一丘田》中写“我”和妈妈牵着黄牛坐公交车的情景:“一路上不断有乘客上车下车,但他们根本没有看见车厢里有一头黄牛,因为他们都在低头看手机。有一回,黄牛的尾巴扫了一位先生的脸,那位先生只是侧着身子往旁边躲了躲,眼睛依然盯着手机。在快到终点站的时候,一位太太拎着一篮青菜上车来,黄牛伸长脖子,越过三个乘客,想要吃那位太太菜篮子里的青菜,那位太太根本没发现,因为她也在看手机。”虽然黄牛上公交车是虚构的,但乘客低头看手机而无视身边的人或物,却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第四章《飞翔的脚丘板》写田小美在小区楼道里等电梯,一个叔叔听说种了爬山虎的就是田小美家时,便对她说:“半空中那一片绿色原来是你们家的呀?我好奇它们怎么长得那么好,有什么种花种草的诀窍,能不能传授一下?我家就住八楼,我在高新区管委会上班,可不可以加个微信?” “可不可以加个微信”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再熟悉不过的社交场景了,作者把它引入故事,让幻想具有拟真的效果。
    为了让故事显得真实可信,汤素兰甚至将县志材料引入文中。在第三章《外婆送我一丘田》中,舅舅对梁阿公说云岭上以前种出来的米是贡米有疑问,云岭学校的刘老师证以县志:“是真的,县志上有记载:云岭半山有田,清泉灌溉,四时不竭,其米颗形如梭,米色似玉,用其做饭,质软不腻,味道香浓,代代耕种,岁岁纳贡。”县志属于史书范畴,具有实录的特征。因而这则县志材料,即便是作者虚拟的,也具有拟真的效果。
    《犇向绿心》既具有严谨细致的写实,又充满诗意浪漫的幻想,其中最引人注目莫过于那只骨雕黄牛活过来的故事了。故事主要是采用第一人称视角叙述,讲述“我”与骨雕黄牛的神奇遭遇。骨雕黄牛原本是外公送给“我”的礼物,可在一个雷雨交加的夜晚之后,骨雕黄牛活了过来,从妈妈的写字台上走了下来。而骨雕黄牛对云岭的强烈思念,让“我”家的水泥阳台上长出了青草,让“我”的芦笙玩具变成了竹林,让红豆杉树墩发了新芽,让秋千椅上的干紫藤开了花。更精彩的是,作者在每一章后面附以“牛说”,以牛的视角对故事情节进行补充,或作预叙,或潜在地与人物进行对话。如第一章后面的《牛说之一》,就是以牛的口吻叙述它与主人相依为命的故事,并解释了它为何会在惊蛰过后复活,以及为何会让阳台长出青草等奇异事件。田小美对骨雕黄牛的复活原因及家里接连出“怪事”的猜想是一种想象,“牛说”则以牛的视角部分肯定这种想象,同时纠正其中的一些误差,某种程度上可视为牛与田小美潜在的对话。不管是肯定还是纠正,从牛的视角写出,其实都是一种大胆的想象。第二章后面的《牛说之二》,又以牛的口吻交代了牛为何会在田小美跟农村的母亲打电话时“哞哞”地叫了两声,以获得回云岭耕种的机会。第三章后面的《牛说之三》交代“我”家里的紫藤花、红豆杉、竹林和青草消失的原因,对前面一些未交代清楚的情节进行了适当补充。第四章后面的《牛说之四》叙述牛在“我”舅舅庆祝“云岭农场”正式开工之后,离开了云岭,也是对“尾声”部分黄牛不见了的预叙。牛视角的插入,使得故事蒙上了一层万物皆有灵的色彩,增强了故事的幻想性。
    作品对“我”从云岭带回来的山雀的描写也充满了浪漫的幻想。第三章写“我”清明节放假和妈妈来到云岭村外婆家,能学各种鸟叫、能和鸟儿交朋友的舅舅送了七只白脸小山雀给“我”,从此“我”便拥有了一个“山雀合唱团”。这些山雀能听懂人话,也能懂得人心。第四章写人们在大街上听到“我”从云岭带回来的山雀的叫声,也无比的诗意:“突然一个人说:‘听,那是什么声音?’其他的人都侧着耳朵仔细听——他们听到了,听到了山雀的歌声,那么欢快,又那么宁静,仿佛清澈的山溪流过人们的心头,仿佛田野里温暖的春风拂过面颊,仿佛挂在窗台上的水晶风铃在耳畔清脆作响……汽车喇叭停止了鸣叫。孩子停止了哭闹。夫妻不再吵架。老人不再抱怨絮叨。连音像店的音乐都停止了播放……整条大街上,整个星城,都只有山雀的歌声。”山雀来自大自然,它们可以让喧嚣的都市安静下来,让焦躁的人们平静下来,让生活充满了甜美的歌声与宁静的幸福,这其实蕴含了一种巨大的智慧:人与自然是一体的,不要割裂与自然的亲密关系,要在大自然中去找到自我的存在感,以及人生的幸福。
    《犇向绿心》对脚板丘飞到“我”学校落在操场上的叙述也极富想象。脚板丘原指云岭村很小的一丘田,由于它太小,不好耕种,外婆便把它送给了“我”。“我”在里面种上24蔸禾苗,便成了“我”的脚板丘。谁知有一天上语文课时,脚板丘从云岭飞到教室的窗外,悬在空中,让同学们误以为是飞艇或哈尔的移动城堡。脚板丘里的禾苗长成了一大把一大把,整个田里绿油油一片,里面还有青蛙“咕呱咕呱”地叫。“我”跟同学们说脚板丘的来历,讲怎么挖田、平田、插秧,而朱老师借机给大家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语文课。这里面既有对乡村风景及生活的礼赞,也有对城里人们对农作物相关常识无知的揶揄,从中也可见出作者亲近土地与自然的教育观。
    在《犇向绿心》中,写实与幻想并非截然分开的,它是写实中有幻想,幻想中含写实。其幻想是以写实的笔法来叙述的,其现实是笼罩着一层幻想色彩的,幻想与现实的关系并非如油与水的关系,也并非在幻想故事中穿插一些真实场景或事件,更非在写实的故事中插入一些幻想的情节,而是水乳交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当童话的幻想与小说的写实融合在一起,便产生了一种新文体——“小说童话”。《犇向绿心》凭借其严谨细致的写实精神、诗意浪漫的童话幻想、第一人称限知视角与牛的视角的综合运用,成为了汤素兰打通现实题材和童话幻想的突破之作,为今后“小说童话”的创作提供了很好的经验,也给儿童读者带来一种全新的阅读体验与艺术魅力。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