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文艺 > 少儿 > 评论 >

心被理想之光照亮


    黄蓓佳的《小船,小船》叙写的是少年们的成长故事,历数他们成长的艰辛与苦痛、欢乐与收获。作者用温柔纯净的童心和细腻婉约的文字为他们保驾护航,同时也给读者送去可以期待的美好未来。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的成长之路各个不同,成长之难迥然有异。师友的离去、自身条件的不足、家庭不够温暖、孤独的挤压,都会让一颗充满稚气的心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比如《雪·太阳·村庄》中的少年冬生,他在妈妈的眼里,不管哪个方面都比不上成绩永远100分的弟弟春生。妈妈对他苛刻,觉得他几乎一无是处。优越感强烈的弟弟也时常不把他当哥哥看,还会对哥哥冷嘲热讽。幸有秦老师反复的鼓励与鞭策,才让他对未来之路不失信心。
    被理想指引的成长是美好的,长期沉寂换来的是有朝一日的光芒四射。这个最可贵之处并不是光芒四射的那一瞬间,而是默默付出、克服万难、执著追逐、坚持到底的全过程。小说给读者留下充满想象空间的结尾,让人觉得天地之所以辽阔就是专为有志男儿的拼搏而准备的。
    学钢琴的少年被盲老人的胡琴演奏打动之后,不顾母亲的劝阻放弃学习钢琴,最终在盲老人的指点下,考上了音乐学院民乐专业。在老人的启迪之下,少年意识到真正的音乐是有生命有感情的东西,有一种形容不出的使人灵魂震颤的力量。老人不仅有高超的技艺,还有崇高、善良、正直、坦荡的优秀品质。如果不是拥有这些品质,他怎会收少年为徒并倾囊相授?又怎会带着少年去拜见师父的坟墓并讲出过去的往事?《在那绿色的山上》中,黄蓓佳想告诉读者,少年的成长并不是考进音乐学院,而是他在认准未来之路的同时让自己明白人格的重要性。
    《小院里有一棵梧桐树》讲述的是与奶奶相依为命的小羊的成长故事。任老师念书给病中的小羊听,夸她想象力丰富,鼓励她努力以后当个作家。任老师不仅为小羊开启了一个新的天地,还为她抚平心伤,为她上台朗诵助威鼓劲,送她一条崭新漂亮的白色背带裙。还有热心肠的敏敏和无微不至地帮助着她的明婶,也给过小羊和奶奶太多的温暖。“有时候她想,要是没有明婶,要是没有这些热心的、善良的街坊们,她和奶奶会怎样生活下去呢?”爸爸因殴打他人致残被判刑,妈妈离婚后再也没回来,小羊只能和奶奶相依为命。她坚强、懂事,深知如果自己不努力,一定会对不起奶奶的辛劳与街坊邻居们的帮助。
    与《小院里有一棵梧桐树》相比,《唱给妈妈的歌》更显哀婉动人。孟小羽在恶与善、善与恶之间来回奔突,好在他身边有许多始终不放弃他的人。秦所长在小羽离开管教所之后,依然提醒爸爸要记得给小羽过生日;同学杨娜对他的提醒中带着一种坚不可摧的信任,一而再再而三地帮助他;杜老师发现了他动作标准、规范,人也精神,让他领操、喊口令;杨娜妈妈用低沉、浑厚的声音为他读《猎人笔记》,让他感受书中的美好,让他想起妈妈给他唱过的曲子。在病房里听孟小羽念《木木》的老头子、小伙子、小男孩聪聪,这些人物虽然只露一下脸、只说一句话,却为孟小羽重获信心添砖加瓦。轻描淡写的寥寥几笔,足以体现黄蓓佳的良苦用心。孟小羽用自己的改过自新,唱了一首伤感又欢快的歌,他把这首歌唱给远在天堂的妈妈听。我们不能忘了,孟小羽的学坏,源于母亲的去世、父亲的撒手。也就是说,家庭教育的缺位是导致他走上歪路的真正原因。对孟小羽来讲,心被理想之光照亮,并不是要成为一个怎样的人,而是走出现实的泥淖,做一个腰杆儿挺得直直的、抬起脑袋行走的人。
    这两篇早期创作的小说中关于孟小羽和小羊的书写,表明黄蓓佳从一开始就对另类儿童这一特殊群体给予关注,体现了她极具现实感的人道主义情怀,并为此后开辟当代现实主义儿童文学传统奠定了基调。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家一定是拥有大爱的好老师,好的儿童文学作品也必然传递出他们赤诚、温热的心声。小羊的健康成长、孟小羽的慢慢进步,都源于黄蓓佳的温柔照拂和呵护。对他们来讲,黄蓓佳无疑是那个赐予理想之光的人。
    追溯书中少年的成长经历,会让少年读者联想到自己是否也有过这样的领路人?还会让他们借此回望自己的成长之路,哪一个孩子身上有过自己的某些影子?如此则可以对自己的过去、现状、未来有更加清醒的认识,书中所写的长辈们也可以给本书的成年人读者树立起可供靠拢、学习的榜样。秦老师的耐心陪伴、盲老人的细心指引、小玲老师的无疆大爱、爷爷的和蔼慈祥,都是成年人读者可以学习的。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