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文艺 > 少儿 > 评论 >

生命科学的礼赞——评《给孩子的生命简史》


    爱因斯坦说,如果不能跟六岁孩子解释清楚某件事,那就是作者自己不懂。苗德岁教授的这本《给孩子的生命简史》不仅把生命的科学解释得清清楚楚,而且把生命的故事讲得趣味盎然。
    作者借著名的《自私的基因》作者理查德·道金斯的说法,把生物进化形容成地球上最精彩的大戏。《生命简史》因此采用了剧本结构,把内容划分成六幕。
    开篇《生命的史诗》介绍了什么是进化生物学。苗教授说,跟物理、化学这些实验科学不同,进化生物学的研究更像福尔摩斯探案。比如,发现恐龙化石后,要首先鉴定它的身份,然后还要研究它与其它恐龙的亲缘关系,它来自何处,死亡原因是什么等等,一如全套办案过程。这个说法触及进化生物学的本质,又让人耳目一新。
    第二幕《生命的演进》简述了达尔文的生平和他提出的进化论:物种同源和自然选择。进化论是现代生物学的基石,“没有进化论的启示,一切生命现象都无从解释。”遗传学家费奥多西·多布赞斯基如是说。作为达尔文专家,苗教授这部分写得举重若轻。
    第三幕《生命的密码》从孟德尔开创遗传学讲到DNA结构的破解。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工作,其实验设计和结论,在书里都有详细介绍。可以略为补充的是,孟德尔当年那篇无人问津的论文写得非常精彩,是科学论文经典中的经典,好学的读者都应该找来翻翻。另外,30年后,数个实验室不约而同拿到同样的数据争相发表,但这是官方史料上的“重新发现”还是“私下拷贝”(孟德尔)呢?至今仍是一个谜。DNA结构的破解,打开了现代生物学的大门。詹姆斯·沃森、佛兰西斯·克里克和莫里斯·威尔金斯因此荣获1962年的诺贝尔奖。读到此,我好希望苗教授也讲一讲女科学家罗莎伦·富兰克林的杰出贡献,以及他们四人之间那桩剪不断理还乱的永恒公案。
    第四幕《生命的历程》讲的是化石的故事。苗教授用“一年”的时间演绎了地球45亿年之中35亿年的生命历史。这部“精彩的大戏”的最浓缩版本带给读者的震撼,宛如独自在夏夜山巅,仰望繁星似锦的苍穹。
    第五幕《生命的洗礼》详述了地球历史上的五次生物大灭绝的惨烈事件。但作者也强调了其中的哲理,“从某种意义上说,生物灭绝是生物演化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俗话说“旧的不去新的不来”,新陈代谢、新老交替原本就是生物进化的重要特征之一。”
    我个人最喜欢的是第六幕《生命的礼赞》。这一部分不在系统介绍范围之内,而是重要议题、哲学思考或最新发现的选集,作者借机把他写作的“科学性、文艺性、趣味性”的”三合一“原则发挥得淋漓尽致。无论是借物理学家费曼之口畅谈“一花一世界”之美丽,还是批驳欧内斯特·卢瑟福的偏见(“科学研究,除了物理学之外,都是在玩集邮”);无论是谈鸟蛋形状与飞行能力的关系,还是讲音乐、耳朵与下巴骨的渊源,每个小故事都可圈可点。《生物多样性》那节结束时介绍了“同功器官”的概念,如果能同时与“同源器官”对照比较,就完美了。
    书中苗教授还对“神创论”或“智能设计”的观点予以了反驳。这些批评常常是通过著名的思想实验或 “历史公案”来表达的,“田纳西猴子审判案”“钟表匠”以及“无限猴子”等等。这些故事为读者提供了更具体形象的思考空间。
    书中的插图非常精美,且弥漫着那种逝去的生命才具有的 “古之悠情”。其中很多图片都是中国古生物学家们提供的,是他们做出的各种重大发现的见证。
    除了科学知识以外,《生命简史》还介绍了许多古今中外的优秀科学家。尤其难得的是,苗教授与古生物学领域的不少科学家非师即友。他曾与去年获得世界杰出女科学家奖的张弥曼教授一起研究过青藏高原的鱼化石。发现澄江化石群的侯先光教授则是他的大学室友。这样的故事讲起来自有一种亲密感,也拉近了读者与科学家、与科学的距离。
    行文之间,作者本人也是呼之欲出,让读者看到,优秀的科学家不一定非得“头悬梁锥刺股”,一根筋似的惨淡一生。苗教授以身作则寄望小读者,“如果将来从事科学事业,也应该能背诵一些莎士比亚、李杜的文章;若是将来当人文学者或文艺家,也能够了解一点量子力学与生物进化论,并培养深厚的人文情怀与素养。”
    受此启发,本文谨以伊丽莎白·毕肖普的名诗《一门艺术》的第一节作为结尾:
    失去的艺术不难掌握:
    太多的东西似乎注定要失去
    失去了却也不是灾难。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