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文艺 > 少儿 > 评论 >

《论儿童文学幽默效应》:“沉潜”的功力


    
    幽默,是一个很大很难谈的题目,但又总能吸引很多人去关注和探讨。这原因,也正在于它之“大”与“难谈”吧。
    说到幽默一词,最易让人想起的就是上世纪30年代鲁迅与林语堂的那场争论。在争论过去60多年后,我也曾经历过一场小小的争论,那是我的一位文学前辈鲲西先生在我所编辑的《文汇读书周报》上发了一篇小文《林语堂:对外文化的使者》,他回忆了过去有些名教授看不起林语堂的思想和学问,但后来林语堂在国际文坛的影响力却谁也不敢低看;同时也指出,当年林语堂提倡幽默,实质是呼唤向人性回归,以维护文学的多样性。他对幽默的背景的理解,就与以往诸家都很不同了。另一位文学前辈曾彦修(严秀)先生则很快写来反驳文章,我马上刊发,同时自己也写了一篇文章参与讨论。这其实是半个多世纪以来争论的延续,这争论今后还会延续下去,因为它本来就是个说不尽的题目。
    在上述的小小争论之前,我还写过一篇《解剖幽默》的短文,眼界自不可与鲲西、严秀二公比,我谈的是儿童文学中的幽默。我觉得幽默之不同于讽刺和滑稽,区别在于它的“不激动”;何以会不激动?我罗列三点,一是高低太过悬殊,二是出于无奈,三是心情过于快乐。我自己知道,此文只涉及了幽默中很小的一部分。
    因此,在读到李学斌皇皇15万言书稿《论儿童文学幽默效应》时,我之惊讶与欣喜,自不待言。李学斌是用系统的学理的方式,对幽默概念进行梳理,力求将过去有关幽默的思考一网打尽,这是很有学术胆量和气魄的。试看全书目录以及绪论和第一章,其格局之大,可见一斑。这里说的格局,还不在于他点到了,或在概括中包含了哪些方面,而更在于涉及这些方面的论述,都是顺理成章的,有一定深度并颇具说服力,这就很不容易。虽然如前所说,谁也不能穷尽幽默研究,但我们不妨借用现在高校的一个常用词——在今后幽默研究史上,本书至少可以是绕不过去的“阶段性成果”。
    本书的价值并不只在思考和论述的面的广阔,还在于它的探讨是有自己的重点和特色的,那就是关于儿童的幽默研究。作者经过细致开掘,逐层深入,理出了成人幽默与儿童幽默的区别,诸如:成人幽默是有意识的“假面效应”,儿童幽默则是无意识之“想象倒错”;成人幽默突出现实效应,儿童幽默着意游戏特征;成人幽默具有复合性,儿童幽默具有纯粹性……这都是很有创造性的发见。这里的每一条都不是抽象的推论,而是有许多实例做支撑的。虽然作者的观点还有待讨论和推敲,但这些观点的提出,以及对于这一领域的学术研究的深入,无疑有着开创性的意义。
    李学斌对于儿童幽默的条分屡析更见精彩。他的这些论证有多年的研究积累做基础。几年前,我在给李学斌的论文集《沉潜的水滴》写序时,就曾提道:“学斌花工夫最多,并且也谈得最好的,是‘幽默’。……学斌关于幽默的探讨,多属学术论文性质,但这些理论在推进时能始终紧扣作品,紧扣文学实例,紧扣具体的艺术感受,这就不仅使文章好读,也让它更具说服力了。我很爱读这样的文章,老一辈美学家中,王朝闻先生的艺术分析就曾使我五体投地,其好处即在于,能对细微的艺术感觉作独到而深透的分析,进而也就通向了对美的规律的寻找。学斌关于幽默的形态的论述,以及关于幽默的审美接受的发现,我感到,也是颇有价值的。”眼下这部专著中,他的这一特色就更为鲜明了。现在有些文论著作让人无法卒读,问题就在于从概念到概念,下笔数万言,与实际的文学并无真正的联系,一旦论者没有了自己的文学感觉,那论述的可靠性也就令人生疑,可读与否倒还在其次。李学斌是作家,在儿童文学创作上很有心得,现在做理论研究又能从作品入手,在理论探讨过程中时时不忘结合具体作品进行思考,这样的文艺理论才可能有真正的文学生命力。
    近几年里,我已多次读到李学斌的书稿,每次都为他的勤奋感动,同时也为他进步之快而欣喜。他没有重复自己,一直在向前探索。但最为欣喜的还是这一次。以前读他的论文论著总有微觉不满之处,或看法上偶有偏激,或论证时稍嫌峻急,但这本《论儿童文学幽默效应》却让我看到了堪称“沉潜”的功力,感到是在读一部正走向成熟的学人的用心之作。再往前走,李学斌将会进入另一个境界,我对此满怀快乐的热望。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