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洪武》和当代方言中的见开二——北京话溯源之一瞥(5)
http://www.newdu.com 2025/02/24 03:02:27 《方言》 王洪君 参加讨论
肆 《洪武》型梗开二见的方言:汴洛与杭州——中部官话 4.1 与《中原》型见开二在今方言中仅有底层遗存不同,《洪武》型见开二在方言中还有较完整的保留。由于现代以来的正音以北京音为根据,所以今方言的见开二大多受属于叠置音系的北京音影响而出现了与北京音相同或相近的新文读。但只要抓住《中原》《洪武》唯一不同的梗开二见系,抓住方言中的白读,我们还是可以揭示出属于《洪武》系统的方言。 表5中凡方言中字音有异读的仅取白读,同时去除了各地均为洪音的“ ![]() ![]() ![]() 此外,带阴影的“ ![]() ![]() 4.2 表5显示的情况十分有意思!与《中原》型梗开二见在今方言中仅有部分底层遗存不同,《洪武》型梗开二见的字音体系(影母归细音,除影母外一律归洪音)在一些今方言点中有完整保留。表5中横向的双线表示出梗开二见韵母归向的不同类型: 洛阳/开封/郑州/杭州,《洪武》型。梗开二仅影母归细音,其他声母一律归洪音。仅从这点看,《洪武》还真是“一以中原雅音为定”!杭州与汴洛同类,说明作为南宋都城的杭州确实具有一些与北宋中原语音一脉相承的特点。下面暂将这四个方言称为“中部官话”。 北京/哈尔滨/沈阳/济南,《中原》为底、《洪武》叠上型。后三点方言梗开二见系的归派与北京完全相同。我们暂将这四个方言称为“东北部官话”。 太原/西安。“更打更耕硬”为细音,不是《洪武》型,不属中部官话。“粳”为洪音,但当地不种水稻,所以说明不了问题。西安“杏”为洪音,与东北部官话有明显区别,太原则“杏”为细音,与东北部官话更接近。现先不把这两点归为东北部官话,待观察完所有开二见再看。 兰州/西宁。看似与中部官话更为类似,但各方言洪细最为稳定的“硬”字归属细音,应该也不属于中部官话。它们“ ![]() 南京/合肥。与中部官话四点的区别仅在“杏”为细音,但“杏”为细音很有可能是受北京音和规范书音的影响而在近百年才发生的变化,洛阳、西宁就正是这样,那里的中青年人已经不知道“杏”有洪音说法,但老人还知道。但南京是连90多岁的老人都是“杏”只有细音一读,所以我们暂先把南京摆在中部官话之外,待观察完其他摄的情况再下结论。 成都/扬州/武汉/长沙。成都表现出既不同于《中原》也不同于《洪武》的些许迹象,即“莺”归开口,既不同于《中原》也不同于《洪武》。扬州、武汉、长沙“更”类字均为洪音,与中部方言一样没有《中原》底层。虽然“杏”归齐齿,不同于《洪武》,但跟南京、合肥一样,“杏”的细音可能是后起的。因此扬州、武汉、长沙是否属于中部方言也还有待对其他摄的考察。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山西山阴方言的多功能虚词“还”
- 下一篇:甘肃夏河方言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