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评与研究:拓展儿童文学边界
http://www.newdu.com 2024/09/10 03:09:29 文艺报 舒伟 参加讨论
通过当代文化和文学发展视野,运用新的学术资源去考察研究儿童文学的发生和发展,它有助于拓宽拓深国内儿童文学研究的文学内涵和研究层面,激发相关理论研究的潜能,促进优秀儿童文学作品的创作。 在特定意义上,儿童文学涵盖的基本命题是“儿童成长”与“童年特质”的文学表达。如果说1744年英国出版家约翰·纽伯瑞在伦敦大规模出版发行儿童图书的行动,掀开了有自觉意识的儿童文学出版事业的第一页,那么,在维多利亚时代工业革命的时代语境中,大批具有卓越艺术品质的儿童文学作品(包括童话小说、校园小说和历险小说,等)迎来了英国儿童文学的第一个黄金时代,并由此形成了从19世纪后期两部“爱丽丝”小说到20世纪末“哈利·波特”系列小说这样的具有世界影响的英国儿童文学主潮。在中国,从五四前后的“儿童文学运动”到叶圣陶的童话集《稻草人》和20世纪三四十年代张天翼的《大林和小林》,再到2016年曹文轩获得国际安徒生奖,成为首位获得世界儿童文学最高奖的中国作家,中国原创儿童文学已经走过了百年不平凡的峥嵘历程,成为世界儿童文学版图上巍然屹立的东方版块。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进入了国力日益强盛的大格局。在此背景下,中国儿童文学的创作和出版成为出版行业中最具活力的板块。少儿出版行业推出的图书产品包括童话、散文、寓言故事、少儿诗歌、动物文学、校园文学、探险文学、幻想文学等各种文类及题材。为满足近4亿少年儿童及未成年人文学阅读的强劲需求,中国已成为世界上名副其实的儿童文学大国。21世纪的人们相信,只要有人类,有儿童,有心系儿童成长的人,那么中国儿童文学的创作和批评就会一路前行,走向世界,走向未来。当然,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中国儿童文学走向世界的基本条件就是加强儿童文学创作队伍的建设,以真正具有中国情怀、世界视野、经典品质的作品来提升中国儿童文学的竞争力、传播力和影响力。 作为人类个体生命中特殊的人生阶段,童年具有独特的双重性。童年包容了太多的东西,但又是受到诸多限制的时期;童年是无畏的,充满想象的,心比天高的,但童年又是摇摆不定的,蒙昧无知的,甚至充满恐惧的,需要成人的呵护和引领。因此,一方面要不忘初心,尊重童心,另一方面又不能一味地崇拜童心,拔高童年。因此,创作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绝非易事。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要体现对儿童及青少年成长的意义和价值,满足不同年龄层次的少年儿童读者的认知需求和审美需求。这对于讲述中国故事的经典儿童文学作品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正如新马克思主义学派批评家杰克·齐普斯所说:“儿童文学也应当遵循我们为当代最优秀的成人作家所设定的相同的高水平的审美标准和道德标准。”就此而言,儿童文学批评和研究及来自儿童文学史的文化理论视野具有不可替代的评判价值和引领作用。 在这方面,英国的儿童文学批评和研究可以为我们提供有益的观照和借鉴。 卓有建树的研究成果捍卫和拓展了儿童文学的文学边界和文化视野 对于维多利亚时代以来的英国儿童和青少年文学的优秀作品,批评家和学者的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不仅捍卫而且拓展了儿童文学的边界。权威的英国文学史的相关论述中呈现了史学研究不断发展更新的视野。安德鲁·桑德斯在《牛津简明英国文学史》(2000)第七章“维多利亚鼎盛期的文学:1830至1880”中, 对刘易斯·卡罗尔(“爱丽丝”小说)和爱德华·利尔(荒诞歌谣)两位作家作品的艺术特征进行了专门论述。桑德斯指出“爱丽丝”小说始终充满反转、推测、激变和梦想等因素;两部“爱丽丝”小说呈现出一种探索荒诞的快乐,因为荒诞就像镜子一样,提供了看待事物的可供选择的方式。他认为两位作家的创作标志着“一种富于智力和奇想的儿童文学的出现,”是鉴赏力变革的最显著结果。而这种阐述代表了英国主流学界的价值取向,即将维多利亚时代的儿童文学经典纳入英国文学正史,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 约翰·里凯蒂主编的《哥伦比亚英国小说史》是英国小说发展史研究的权威论文集,体现了20世纪末英美学术界在该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价值趋向。其中罗伯特·波尔赫默斯的文章《刘易斯·卡罗尔与维多利亚小说中的儿童》将幻想文学与童年书写联系起来,阐述了爱丽丝这一人物具有的划时代的重要文化意义,以及爱丽丝作为维多利亚时代小说的儿童主人公,是如何与同时代的其他重要小说家(如狄更斯等)所呈现的儿童主人公和童年相关联的。这篇颇具深度和广度的学术论文,成为维多利亚时期童年叙事研究的重要成果之一。 菲利普·戴维斯的《维多利亚人》是一部新颖独特的英国维多利亚文学史,以社会思潮和文化背景为主线,深入考察了1830年至1880年这一特定历史时期英国文学的总体特点和客观成因。该论著尤其对达尔文和科学发现带来的前所未有的冲击进行了深度阐述。事实上,达尔文不仅对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成人文学产生重要影响,更是直接影响和推动了儿童和青少年文学创作。戴维斯还论述了维多利亚时代的童话文学和幻想文学,探讨了它们的时代意义和文学话语价值。戴维斯将童话文学和幻想文学纳入维多利亚文学史体现了一种突破,一种新视野和新认知。 解读和确认“黄金时代”:儿童文化和文学论著的阐述 维多利亚时代,在工业革命潮流的冲击下,众多作家转向童年叙事,童年书写成为作家们对抗社会剧变和精神危机的表达方式。作家怀着追寻童年的心态为孩子们写作,或者就以少男少女作为作品的主人公,使儿童和青少年文学异军突起,继往开来。此后批评家和学者的深入研究揭示了这一时期儿童文学名篇佳作的经典性,其数量之多,艺术水平之高,叙事文类之丰富,影响之深远,足以令世人瞩目。20世纪60年代以来,以佩里·诺德曼、杰克·齐普斯、彼得·亨特和约翰·斯蒂芬斯等为代表的一批英美澳学者,以深厚的文学理论资源投入儿童文学研究,考察其创作和批评现象,包括英国儿童文学的发展历史。其共同特点是将儿童文学视作整个文学活动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相同条件下接受相同的评判标准。20世纪80年代以来,维多利亚时期儿童小说研究的重要成果体现在“19世纪家庭观与儿童小说”;“19世纪儿童小说与社会文化之间的关系”;从社会心理学和传播学角度解读维多利亚时期儿童文学的成人阅读现象。 哈维·达顿的《英国儿童图书:五个世纪的社会生活史》(1932)是重要的英国儿童文学图书出版和史学研究及书目学著作,奠定了后世儿童文学史学研究的基础。它以翔实的史料对英国儿童图书创作、出版的整个社会历史语境及发展进程,尤其是维多利亚时期儿童幻想文学经典的出现与英国儿童文学第一个黄金时代的内在逻辑关联等进行了透彻的阐述。 汉弗莱·卡彭特的《秘密花园:儿童文学的黄金时代研究》(1985)对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年的杰出儿童文学作家及其创作进行了全面深入考察,认为他们的文学创作活动形成了相似的涉及思想观念和主题的模式。作者重点论述的是,在这一“儿童文学黄金时代”,为什么会有如此多的作家选择儿童小说作为其描写社会和表达个人梦幻的载体。 彼得·亨特主编的《插图版英语儿童文学史》(1995)是一部按年代和创作类型编排的通史类论文集。它重点探讨了英国幻想小说兴起的社会历史和文化条件等因素。书中第六章“一种艺术形式的诞生”论述了维多利亚时期至爱德华时期的代表性童话小说作家及其创作。 所有这些学理深厚、全面深入的研究成果既揭示了优秀儿童文学作品的经典品性,也捍卫和拓展了儿童文学的文学史边界和文化视野,确立了儿童文学的艺术品质和社会价值。以此为观照,通过当代文化和文学发展视野,运用新的学术资源去考察研究儿童文学的发生和发展,无疑具有重要的文化和文学认识论意义。正如杰克·齐普斯所论述的:“尽管并非《哈利·波特》小说系列使儿童文学回归其在文化版图中应当拥有的地位,但它们确实巩固了儿童文学在文化版图中的地位,而且将继续使普通读者认识到,儿童文学才是最受欢迎的流行文学。儿童文学是真正的大众文学,是为所有民众创作的文学,是无论老少都在阅读的文学……”文化和文学史研究视野有助于拓宽拓深国内儿童文学研究的文学内涵和研究层面,激发相关理论研究的潜能,促进优秀儿童文学作品的创作。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童年的位移与儿童文学概念的再认定
- 下一篇:朝向人类童年的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