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文艺 > 艺术 > 评论 >

多元化发展,“这里有情况”——大连话剧团转型重生之路


    一部受国家艺术基金资助的话剧《一诺千金》 ,前不久在北京上演后备受好评。 “震撼”“感人” ……许多观众纷纷留言。这部大连话剧团推出的作品,由杨锦峰编剧、王晓鹰执导、于伟等主演,至今已收获了包括第六届戏剧奥林匹克展演剧目奖在内的十余个奖项。
    这只是近年来大连话剧团发展的一个缩影。2010年第五次排演话剧《雷雨》 ,在全国的演出场次迅速突破百场; 2012年推出本土爆笑喜剧《这里有情况》,至今演出场次已超过300余场; 2015年,儿童剧《小王子》参加第八届全国儿童剧优秀剧目展演; 2016年,新排剧目《西风烈》首演……一系列频密的动作和成绩,热闹喜人。
    大连话剧团是全国建团最早的专业话剧团体之一。抗战胜利后,在由延安鲁艺改建的东北文工团赴“特殊根据地”大连演出的影响下, 1946年8月,旅大中苏友好剧团成立,同年12月改建为旅大文工团,而旅大文工团的戏剧队,就是大连话剧团的前身。1953年6月,旅大文工团一分为二,建立话剧团和歌舞团,旅大话剧团正式成立。1981年,旅大话剧团更名为大连话剧团。从1946年成立到1966年二十年间,大连话剧团共创排了170多部中外剧目,改革开放后更是诞生了《使命》 《勾魂唢呐》 《送你一支歌》 《三月桃花水》 《月亮花》等大量广受赞誉的好作品。
    然而,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新兴娱乐逐渐兴起,当北京、上海等中心城市的话剧发展如火如荼之际,大连在话剧发展中越来越不具备优势。“一些人可能宁愿去看一场演唱会,也不愿意花50块钱看一场话剧。而且,看演唱会就占去了他们原有的预算,可能要过很久他们才可能再来看话剧。 ”大连话剧团演出制作中心主任许迅说。
    2010年前后,大连话剧团一度陷入生存困境,甚至面临着解散的局面。对此,大连话剧团团长初莲感触尤其深,工资不高,人心不稳,对未来很茫然,是那时候大连话剧团的普遍情况。许迅是典型的“80后” , 2008年到剧团实习, 2010年留在了演出部门,在他的描述里,那时候本应承担创演管理职责的艺术管理办公室就干两件事——订车订饭,出行安排。
    从浴火重生的涅槃到起步创新的嬗变,也是从那时候开始的。初莲告诉记者,作为话剧艺术的耕耘者和守望者,看着团里大家的状况,越发感觉到肩上应有担当、心中要有方向。很快,大连话剧团做出了一系列重要的改革——按照现代剧院管理模式,把艺术管理办公室改为了演出创作中心,并搭建起了从剧目策划、演出协调、舞台管理到剧目营销等渐趋完善的管理框架;经过市场调研,开始尝试主流戏剧和小剧场商业戏剧多元发展的道路。
    2012年,在多次市场考察后,结合剧团自身的优势,大连话剧团成功排演了首部大连本土爆笑喜剧《这里有情况》 。在近4年内,这部小成本投入的作品在全国演出超百场,让大连话剧团再一次进入大众视野。随后, 《小王子》 《孔子》 《西风烈》等作品也纷纷获得了票房和口碑的双丰收。短短几年间,大连话剧团在坚持送戏下乡、文化惠民演出和高雅艺术进校园的同时,多部“既叫好又叫座” “既能获奖又能走市场”的剧目经常保持着几个剧组同时演出仍一票难求的旺景,并走向北京、上海、浙江、江苏等省区市。
    在日前辽宁省剧协为总结大连话剧团探索经验举办的专题研讨会上,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刘平认为,大连话剧团以不服输的执著在危机中重生,在困境中靠剧目走市场,全团团结一心,终于找到了一条自己的发展之路,值得国内很多院团借鉴。
    研讨会的主题很鲜明: “把握市场风向、提升演剧空间、找准发展脉络。 ”这确实也代表了与会专家的普遍看法。辽宁人民艺术剧院有限公司总经理蔡菊辉说:“大连话剧团在走市场的情况下,没有放弃对艺术和精品的追求,对年轻人大胆任用、重用,让院团保持活力。这种在困境中开拓跋涉的精神,值得尊敬。 ”
    沈阳艺术研究所副所长郑永为认为,处于转型期之中的大连话剧团,更新观念多元发展、面向市场研究观众,形成了相对成熟的市场营销体系。近年来,大连话剧团排演了久经打磨的经典话剧《雷雨》 、市场反响热烈的《这里有情况》《闯关西》 、个性化的定制话剧《西风烈》、华丽洋气的《卖花女》 、古朴深邃的《孔子》 、审美清新的儿童剧《小王子》等一批精美剧目。通过市场调研,“大话”敏锐而准确地把握了观众的心理和需求,以丰富的话剧样式满足不同观众群体的多样化需求,走出了一条地方话剧表演团体多元化发展的成功之路。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