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文艺 > 艺术 > 评论 >

“愚公精神”的生动演绎——评赣剧现代戏《青山作证》


    近日,由中宣部、文化部共同主办的全国基层院团戏曲会演好戏连台,赣剧《青山作证》就是其中的佳作之一。
    该剧内容并不复杂,概括为两个字就是“修路”。一个被大山团团围住的山村,祖祖辈辈被封闭和贫穷所困扰,为了打通一条通向外面世界的路,实现脱贫致富的梦想,两代三任村支书带领全村父老,用了整整28个春秋,前仆后继、百折不回。面对崇山峻岭、坚壁岩石,他们用筋骨与血脉顽强地搏斗,走过了艰难而壮丽的生命历程。
    修路是全剧中心事件,但该剧的深层内涵不在于展示一个宏大工程的艰难曲折,而是让人从中体悟人生的执着顽强。一腔腔热血、一座座坟茔,两代人把生命献给了这条穿山公路。于是,这条山道成了人生的通道。所以,修路也是“修人”,修人的精气神,修人之为人的意志品性。在这里,悲苦与欢乐、卑微与崇高、情义与生死、传统与现代,汇集成一支时代的椽笔,描绘着中国农民与命运抗争的悲壮浑阔的非凡历程。可贵的是,全剧始终直面生活、直面残酷、直面死亡,在朴实的描述中拧干杂芜的生活水分,努力表达山里人的心理状态和情感诉求。
    该剧采用生活流的手法和虚实相间的方式,对中国农民坚忍执着、吃苦耐劳的精神有着深切的表达,体现了党员基层干部勇于责任担当、勇于自我牺牲的高尚品格。在结构上,该剧详略有致,并没有将两代三任村支书平分秋色地一一道来。第一任支书木生只是在序幕中进行了交代,他在大年三十从山外为乡亲们买年货归来时失足跌下了万丈悬崖,这一细节凸显出环境的险恶和改变环境的必要性;对第二任支书大山,则完全是虚写,通过剧中人之口告诉观众,他继承父亲的遗愿,长年累月带领乡亲奋战在筑路工地上。全剧把着力点放在第三任村支书二泉身上。二泉的出场是退伍回乡、即将到某公司报到上班,不料此时噩耗传来,兄长大山牺牲在筑路工地上。顿时情境突转,面对亲人的悲伤和全村人的失望、气馁乃至退缩,二泉的心灵受到强烈的撞击。剧中突出了人物的两难之境,二泉从痛苦、忧伤、彷徨到最后毅然决然地继承父兄遗志,重新点燃乡亲们胸中的火焰,带领村民重整旗鼓,与大山“搏斗”。这里体现的是物质与精神的双重突围,中国农民就是在这种艰难、执着的“突围”中锤炼自己的“钢筋铁骨”,一个个可歌可泣的故事由此引申出来。剧中弘扬的不屈不挠的精神突围,有着普遍的现实意义。
    该剧不仅塑造了二泉这样一位可亲可敬的带头人,其他如老村长、童妈、腊珍、大憨、狗崽、田嫂、淑芬等形象都各有特色、性格鲜明。一个个执着质朴的形象,一幕幕生命勃发的情景,令人难以忘怀。剧中全体筑路队员捧酒痛饮,慷慨誓师:“青山作证,路不通,人不回”;独臂老村长抬着棺材板上山,手握钢钎以身殉职;村支书冒死吊上悬崖打洞放炮,母亲亲手为儿子绑上吊索;打通最后一道屏障,看见山外的阳光照射进来时,全村男女老少相拥而泣,跪地高呼,等等。这些场面无不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尤其是每当那荡气回肠的主题歌响起:“青山高,黄土厚/筋骨血脉铸春秋/岁月峥嵘路漫漫/千回百折不回头”,更使观众心潮澎湃、热血沸腾,从而在心中竖起一座当代新愚公的精神丰碑。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