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文艺 > 艺术 > 评论 >

思绪在涌动中飞扬


    
    海清遥古
    
    绿黄碗
    顾林的丙烯系列、镭射系列、碗状系列、彩墨系列等画作当属抽象表现派绘画。
    顾林的艺术语言直接而奔放,把直觉和情感毫不掩饰地跃然画上,作品从内容到形式,从过程到构成,情感诉求流淌于她的每一个点线、每一块色彩、每一次泼洒。我们似乎能够感觉到她面对五彩缤纷、人声鼎沸的世界时不可名状的抗拒、矛盾、焦虑,通过极富行动感的绘画完成内心情感的抒发。
    炽热的情绪:在她各个系列中,感受最强烈的是暖色的运用,有时用大面积红色奠基画面,有时又用不同红色的阶色进行点缀、切割、分离,产生莫名的亢奋、踊跃,犹如置身于岩浆喷射、翻滚的时空,令你不由自主地跟着起伏跌宕;穿越的情绪:抽象特点就是用抽象符号表现“纯精神世界”,她的彩墨系列常常是满满的、密不透风的,其中运用各种冷色调进行流淌或配以中度色彩加以破解,似乎暗喻着生命的原子在拼力寻找再生的出口;闪光的情绪:镭射系列是顾林绘画篇章里的重要章节,她极其聪慧地把镭射元素融汇在色彩里,由于镭射材质大小、形状的多样,匹配不同的意念而展现出不一样的效果,丰富的情感贯穿她创作过程和作品中,即如郑板桥言“画到神情飘没处,更无真相有真魂”。
    西方兴起的抽象艺术与中国意象文化具有异曲同工之理,两者都在思维方式上讲究以直觉的感性来把握经验的理性,不拘泥一时一地的形象再现,以“意”为“象”,以“意”造“象”,既非被动的客观叙事,也非完全主观臆造。介于“似与不似之间”,其美学特征表现为象征性、含蓄性和神秘性。北宋郭熙在《林泉高致》中说“画者当以此意造,而鉴者又当以此意穷之”。在顾林的彩墨荷塘系列中,有的作品让人感受着月光下荷塘清静、素雅而又柔美,仿佛作者从水中荷叶下羞涩地窥视清澈的明月,衬托着荷花无声的高洁。有的作品则反之,使人心悸,美好的生命或环境遭遇不堪的涂抹和践踏。还有碗状系列,是作者意象表现的出人意料、出神入化之笔。顾林把调色碗中剩余的挂彩进行表达,完成一种以碗为画的抽象图景,在形式上足以标新立异。你可以把碗状系列穷之为人类对地球的改变,也可以把碗状系列穷之为社会、穷之为人生,不同的价值、境遇穷之不同、感悟之不同,这就是意象和抽象文化带给人们的艺术浮桥。
    顾林绘画的意象特质与她的职业、经历、文化、修养是不可分割的,她挚爱中国传统文化,乐八大、徐渭、白石,又长年行走于西方现代艺术中心,是中西两种文化滋养的体现。
    视觉的平面化并不代表空间表现的缺乏,物质表现出的外延往往与人的理性认知、一般经验大相径庭,艺术往往就是打破这种思维定式,呈现物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给人带来惊讶和神奇。顾林在这种表现上尤为特殊,如在色彩运用上,她不仅通过点、线、面和几何图形来描摹心中的物象,还另辟蹊径地探索色彩纯度、浓淡、叠加、渗透所展露的客观自然性,对自然的材料结构、运动结构、量化结构进行即兴的趣味表现,带给人们视觉上矛盾和梦幻的迷离。在丙烯系列作品里,她通过鸡尾酒式的色彩勾兑进行总体构成后,又运用简约的线条和色块开展内心情绪的画面分割,从而使作品在精神内涵和艺术的深度、广度得到不一样的表现。
    顾林的思维和意识是扩散性的,她不拘泥、不刻板,所创作的作品可以从任意一个角度去观赏,更能以180度旋转来摆放,每一种存放都让人领略不一样的艺术形态。她在潜意识里想揭示物体在每次偶然转换中尚未予以发觉的真相,因为世界是无限的、物质是无限的,艺术不是沉闷消极的,应该是积极无拘束的,更是活泼多元的。她的大多作品没有题目,只有尺寸和创作年代,我想这也是顾林作品又一表现特质,“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潘天寿在《论画残稿》中说:“艺术之高,终在境界。境界层上,一步一重天。”纵观顾林绘画作品,其精神内涵是丰富充溢的,其美学视野是广阔无垠的,其才情是激荡豪放的,这些都是顾林绘画艺术的根基。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