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文艺 > 艺术 > 评论 >

《大鱼海棠》:大写的尴尬


    
    
    电影《大鱼海棠》海报 资料图片
    经历12年的等待,国产动画《大鱼海棠》终于与观众见面了。预告片里画面美轮美奂、《甄嬛传》的配音演员季冠霖担纲女主角配音、陈奕迅演唱主题曲、吉田洁的配乐……这些元素叠加,构筑出一个鸿篇巨制的班底,更不用说制作方在宣传时反复强调的中国文化元素和精心制作的情怀了。好像不去影院看这部电影,就会抱憾终生似的。
    不过一旦进了电影院,内心却觉得有点尴尬。电影的画面虽然如想象一般精致美妙,故事的内核推敲起来却不那么对味。两个评价层面上的分裂,使电影的口碑迅速分化,走向了两个极端:爱之者反复强调画面、强调中国文化元素;恶之者则诟病其故事结构、价值观以及抄袭嫌疑。如果说能够引发讨论与思辨的话题算是作品获得现象级关注的一个标志,那么在这个层面上,《大鱼海棠》不得不谓之成功。
    在画面和想象力上,该片确实可以“旷古”二字论。有网友评价说电影的每一个画面定格出来都是一张电脑屏保,这句话没有夸张。主创在场景构图上的功力不可小觑,无论福建土楼还是沧海孤舟的画面,都做到视角独特又尽量贴近真实。在人物造型上,创作团队受宫崎骏、今敏等日本动漫创作者影响很深——主角和配角的形象与《千年女优》和《千与千寻》的相似度颇高。但制作方没有照搬日本动漫,而是将中国文化元素巧妙地改头换面,融会其中——同是短发少女,大振袖和服变成左衽旗袍;同是对应的角色,双胞胎汤婆婆和钱婆婆变成一正一邪的灵婆与鼠婆。
    然而,画面的优美和元素的堆砌并不代表一部动画电影的全部。画面只能撑起精致的皮囊,却撑不起整个作品空洞的内涵。没有好的故事内核,所想表达的深沉厚重的中国文化理念就变成了符号。《大鱼海棠》恰恰是在这最关键的一环上掉了链子。片方之前大肆宣传故事灵感来源于《山海经》和《庄子·逍遥游》,“北溟有鱼,其名为鲲”等颇有深意的篇章落实在电影里却只是几个人物形象的名字。道家讲“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用道家经典命名电影人物,而电影创作本身却没有揭示经典传达的道理,以为命了个名便是“常道”了,实在是一种与经典本身南辕北辙的尴尬。比起名字这种细节上的尴尬,更让人难以恭维的是《大鱼海棠》主线故事的文化呈现。探讨生死、轮回、责任的背景设定颇具野心,电影的主线却扣在了一场烂俗的三角恋上,“韩剧八点档”一般煽情的台词让不少观众在电影院里笑出了声。而三角恋的巨大代价令人“细思恐极”——主角椿的爷爷鼓励她“只要你的心觉得自己是善良的,没有什么不可以”,于是椿真的就这么勇敢地“放飞自我”了,对整个家庭乃至全族的生命冷漠视之,面对自己闯下的灭族之祸不负责任地想要一死了之——与处处张扬的中国文化元素形成鲜明对比的,正是这种从人物价值观根基上对重视家族和血缘的中国文化内核的背离。文化归根究底是人的生活方式,无论多鲜亮精致的符号,也只是对使用者生活方式的呈现和承载。一个从价值观上与中国传统文化理念背道而驰的故事内核,是仅仅靠着元素堆砌就能够挽救的吗?
    不过,创作团队在商业上的成熟度倒是远远高于剧本创作。从大肆渲染的情怀和撤资众筹故事,到一年一跳票熟谙观众心理的饥饿营销手段;从音乐、书籍、纪录片全方位包抄的衍生产品,到雨后春笋一般浮现在购物网站的电影周边,数量种类多到可以开超市……电影商业价值的挖掘充分度,与擅长营销的《小时代》系列旗鼓相当。只是这样热闹的烈火烹油景象难免让人心里犯嘀咕,就如这部电影在豆瓣网某条热评的题目——12年的情怀里如果用够两年来磨故事,《大鱼海棠》的口碑还会像现在这么尴尬吗?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