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文艺 > 艺术 > 艺苑 >

《小戏骨》的宏大追求


    
    图为小戏骨版《白蛇传》的剧照。
    《小戏骨》是湖南电视台电视剧频道推出的一个原创剧目,在全国首创了“小孩演经典、学经典”的艺术模式,剧目中所有演员都是10岁左右的少年儿童。其节目立意,是“我们的生活中既然有老戏骨,也可以借助这个概念,推演戏投入、表演生动的小戏骨,小戏骨就是对老戏骨的致敬、学习与传承”。《小戏骨》创办之后,先后拍摄了《焦裕禄》《刘三姐》《补锅》《洪湖赤卫队》《白毛女》等多部经典剧目。去年在北京召开的小戏骨版《白毛女》看片会上,贺敬之等老一辈艺术家对《小戏骨》的艺术形式及表演给予了高度赞扬与积极鼓励。
    让一群孩子来演绎这些思想、艺术俱佳的艺术经典,是一个创新也是一个挑战。从已经拍摄出来的剧目来看,《小戏骨》的表现是让人眼前一亮的,孩子们的演出真诚、认真,富有孩子所特有的萌态,故事设计也是严格按照经典剧目的故事走向来编剧的,体现了主创人员对经典的一种珍惜与敬意。最近,《小戏骨》的新作《我要当红军》已经制作完成,这部主旋律作品取材于著名歌剧《红霞》,讲述了一位英雄女子红霞为了掩护乡亲与红军转移,忍受着自己同志的巨大误会,与白匪斗智斗勇,最后将白匪带入红军的包围圈,自己也英勇牺牲的感人故事。《我要当红军》严格按照《红霞》的内容改编,没有添加任何娱乐成分。小演员们的表演非常投入,在观看样片时,我们即被他们感动得热泪盈眶。剧中有一个镜头,是赵志刚带着从战火中走出来的红军战士向党旗敬礼,那一刻,我感觉这些孩子们似乎突然间就长大了,他们的身上很有男子汉的味道。
    《小戏骨》一开始是翻拍红色经典,后来逐渐扩展到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一些经典作品,比如四大名著、《白蛇传》等。在《小戏骨》的导演潘礼平看来,《小戏骨》的选材主旨就是传承经典,古今中外的经典都可以考虑,甚至这个时代正在产生的、正在走向经典化的优秀作品,也可以逐渐接触。但总的标准是:第一,必须称得上是经典,是优秀之作;第二,必须是正面的经典,那些主题沉重、气质晦暗的作品不能涉足;第三,作品里不能有少儿不宜的东西,如果有,就想方设法净化掉。
    潘礼平年轻时很喜欢看电影,对那些经典的电影剧目情有独钟,特别是一些“音乐故事片”,像《刘三姐》《白毛女》等,给他的印象特别深。如何让接地气的、艺术性强的作品流行起来?如何在自己的作品中接续与弘扬这样的经典?潘礼平基于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开始考虑节目的形式。什么样的形式可以让大家眼前一亮,尤其是可以获得未来一代的认同?他想到了“小戏骨”——以小孩子来演大戏。“我们有老戏骨,也可以有小戏骨,小戏骨将是一种挑战,但会是很有意义的挑战。对这些参与表演的小演员来说,也将是一个学习与受教育的过程。现在的孩子往往不爱看那些经典老戏,他们喜欢的是那种洋气的东西,所以我们用小孩子来挑大梁、演经典,这样更方便架起同辈之间沟通的桥梁。”潘礼平说。
    从积累力量到引发舆论轰动的过程中,小戏骨版《白蛇传》是一部值得一提的作品。这部戏在去年播出之后,迅速在网络走红,腾讯视频点击量高达2.4亿次,豆瓣评分高达8.7分,并荣获“年度惊喜网剧”大奖。无数网友纷纷留言评论,点赞小戏骨们的出色表演。《白蛇传》之后,《小戏骨》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掀起了观看的热潮。今年初推出的《花木兰》在国外知名视频网站和知名社交媒体上广为传播,可以说为国外网民送上了一份厚重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礼。
    其实,传承经典并不容易。据说当时拍《焦裕禄》时,有孩子张口就问:现在生活条件这么好了,为什么还要学习焦裕禄吃那么多苦?这让潘礼平感到,要做好《小戏骨》,首先就要帮助这些孩子充分理解经典剧目。为此,《小戏骨》栏目组专门聘请老师来给孩子们讲戏。每部剧都是先从上课开始,把剧目从历史讲起,掰碎了、揉烂了讲给孩子们听。小演员们首先理解了经典,受到了感染,有了共鸣,才能把自己融进角色,才能演出可以打动更多观众的剧目来。
    无论是已经推出的《花木兰》《白蛇传》,还是刚刚制作完成的《我要当红军》,这些作品都显示了《小戏骨》不断地在融入符合时代特征的新的艺术元素,在做一些有益的探索与尝试,在传承经典的过程中创新表达。小戏骨版的《花木兰》在艺术风格上就是一种典型的中西合璧,大胆植入了音乐剧的元素,让剧情随着音律起伏发展。在主题上的设置也有创新,并没有一味地表现战争,而是倡导一种人类应拥有的和平、善良的价值观。
    当然,摆在《小戏骨》面前的路还很长,期待这个节目能坚持自己的初衷、坚持选材的标准、坚持创作的质量,以更好、更多的优秀作品来传承经典,影响观众尤其是孩子。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