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语堂以理趣入文
http://www.newdu.com 2024/11/24 05:11:56 文艺报 高显莹 参加讨论
走进林语堂位在台北阳明山上的故居,一片园林中的住所,典雅而清幽,而故居不远处,几片田地上正种着时蔬,归园田居之乐近在咫尺,不禁让人想到他在《吾国与吾民》第一章,对于农村生活的赞赏,他说,“乡村典型的生活,常被视为最理想的优美生活,农村的理想表现于艺术哲学及生活者,如此深植于一般中国人之意识中,应亦为今日民族健康之一大因素。中国生活典型之创始者能于原始的生活习惯与文明二者之间维持一平衡,其手段岂非巧妙?岂非此健全的本能,导使中国人崇尚农耕文明而厌恶机械技巧,并采取一种单纯的生活,岂非此健全的本能,发明人生的愉快,而能使不致劳形役性,因而在绘画中,文学中,一代一代地宣扬着‘归田’思想。因为越接近自然,越能保持体格上与道德上之健康状态。” 这段话,不仅让西方人认识中国人何以追求农村田园生活的深刻意涵,也点出中国园林建筑不仅在于空间的美感,也在于营造一个亲近自然的环境,对于每个人身体与心理保持健康的重要性,当然,他的见解也帮助我们在欣赏类似李龙眠《山庄图》这一类描述中国古代官员退休生活的绘画,有了意在丹青之外的体悟,以及在今日实践青山绿水的生态富足,有了自然与人的美好生活产生紧密连结的体悟。 林语堂,就是这样一位充满理趣的经典作家,他的作品不仅受到那个时代人们的追捧,即使历经时间的间隔,他的文章仍然在今日受到大众的喜爱,并且让人深受启迪,特别是他对生活的态度。从他的著作中,我们知道他喜欢谈生活的智慧,不仅是中国人的智慧,他也述及他国人的智慧;他喜欢悠闲的过日子,同时,他对工作却也是相当执着认真,在没有电子计算机的时代,他在77岁高龄,完成了编纂英汉字典的艰巨任务,而在他所有著作中最值得一提的,就是他写的《苏东坡传》。 林语堂对苏东坡的喜爱总是溢于言表,他毫不隐藏地表露出他对苏东坡的喜爱,全家赴美时,他在有限的行囊空间里,硬是塞进了几本有关苏东坡的珍本古籍,不仅陪伴他在异国的岁月,同时也让他得以完成《苏东坡传》,而也正是这本英文版传记,让西方人借以认识了这一位多才多艺的中国文人,我还记得1990年当我到美国游学时,每次学生聚会中,一问到大家认识哪些中国名人,苏东坡总是位列其中。 我的硕士论文以苏轼记游散文为题,但要我用英文介绍这位大文学家可不容易,林语堂为苏东坡写的传记,适时帮我解决了这个难题,也为许许多多研究宋代文学的学者,开启了一扇窗,因为,跳出史料的堆积,林语堂用他对苏东坡的了解写传,苏东坡的一生友朋众多,知识广博,每一首诗词、每一篇文章,背后都有着许多典故与人情,林语堂就用他生活的智慧与广博的学识,点醒了大文豪诗词文章中的理趣。 理趣从字的表面解释,就是道理的趣味,但是,道理就是道理,怎会有趣味可言呢?原来,一般人看万事万物总多是看表面,而不知其中的道理,更遑论个中衍生出的趣味,必须有人说清楚、讲明白,才会让人恍然大悟,就像苏东坡的《石钟山记》,对于山的名称,他不人云亦云,而是在亲自考察探勘后,终于发现这座山命名石钟的真正原因。随着苏东坡简洁生动的文句,深富逻辑思考的叙述,我们仿佛跟着他一起亲赴现场,并在他的解说下恍然大悟。 林语堂的文章就常有让读者恍然大悟的快感,例如《苏东坡传》第二十章国画,他以“节奏”解释苏东坡在书法上的造诣,“艺术上所有的问题,都是节奏的问题,不管是绘画、雕刻、音乐,只要美是运动,每种艺术形式就有隐含的节奏。……从美学上看,甚至可以论人品而说‘猛冲’、‘疾扫’、‘狂暴’,这都是节奏概念。在中国艺术里,节奏的基本概念是由书法确立的。中国的批评家爱慕书法时,他不欣赏静态的比例与对称,而是在头脑里追随著书家走,从一个字的开始到结尾,再一直到一张纸的末端,仿佛他在观赏纸上的舞蹈一般。因此探索这种抽像画的路子,自然不同于西洋抽像画。 其基本的理论是‘美是运动’(‘美感便是律动感’),发展成为中国绘画上至高无上的原理的,就是这种节奏的基本概念。”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那个叫林语堂的漳州人
- 下一篇:杨骚与林语堂及其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