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文艺 > 艺术 > 人物印象 >

上昆圆了“临川四梦”——访上海昆剧团团长谷好好


    
    蔡正仁(左)、张静娴手把手教授昆五班学员。 蒋迪雯 摄
    上周,京城最热的演出莫过于上海昆剧团带来的“临川四梦”。继南下广州引起轰动后,“临川四梦”在北京再度上演了一票难求的场面,以至于演出前团长谷好好不得不发微信朋友圈求票。为何上昆的“临川四梦”这么受欢迎?作为目前全国唯一能将“临川四梦”一气呵成搬上舞台的艺术团体,上昆有何独到之处?“临川四梦”全部恢复,对昆曲发展意味着什么?演出期间,本报记者就相关问题采访了谷好好。
    问:今年是汤显祖逝世400周年,但听说上昆一年前就策划“临川四梦”,当时是怎么考虑的?
    谷好好:上昆的“临川四梦”其实是第三次亮相。第一次是2008年,正值上海昆剧团团庆30周年,首次推出了“临川四梦”系列演出。第二次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来临之际,也是汤显祖460周年诞辰,“临川四梦”再次集结上演。今年上昆第三度创排“临川四梦”,主要是为了纪念汤显祖逝世400周年,其次也是想展现我们的历史积淀和人才梯队。
    问:这次的“临川四梦”有什么不同?
    谷好好:这次的《牡丹亭》是重新打磨,《邯郸记》是再次传承,《紫钗记》是复排修改,《南柯梦记》是原创打造。2008年上昆曾上演过印象版《南柯记》,这次是首次以完整的大戏形式呈现此剧。所以,这次“临川四梦”是最完整的一次集合。
    还有,这次“四梦”的演出顺序是从观众的角度来定的。《邯郸记》和《南柯梦记》剧情荒诞不经,可看性强,节奏推进相对较快,而《紫钗记》和《牡丹亭》是典型的才子佳人戏,故事相对慢,情感更细腻。为了照顾到连看4场、完整欣赏“四梦”的观众,我们穿插上演,一快一慢,有张有弛。
    问:“临川四梦”中,《牡丹亭》几乎各昆曲院团都有自己的版本,其他三梦仅有少数折子戏传承下来,为什么只有上昆能把“四梦”整理恢复后一起搬上舞台?
    谷好好:第一,得益于人才梯队。上昆最大的特色就是“人”。在昆曲“学馆制”的呵育之下,又一代年轻的昆曲人迅速成长了起来。在典藏版《牡丹亭》里,观众可以看到60岁、40岁、20岁的杜丽娘和柳梦梅。连续四晚的大戏,上昆的“五班三代”齐亮相,正因为有这个梯队,“临川四梦”的集中呈现才成为可能。第二,得益于齐备的行当。上昆历来讲究文武双全、行当齐备,这让我们可以胜任各种剧目。虽然现在市场上最火昆曲大多以文戏为主,但我们团从来不冷落武戏演员,反而更加保护和重点培养他们,给武生、武旦、武花脸创造机会。
    问:听说上昆2016年演出计划已排满,继续追加的“临川四梦”演出邀请只能排到2017年。这么火爆你们想到没有?
    谷好好:今年“临川四梦”的世界巡演共计44场,创造了上昆历年同一项目商业演出的最高纪录。6月份我们在广州大剧院四场演出平均上座率超过90%,总票房收入近100万元。
    “临川四梦”之所以能成功,主要是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今年恰逢汤显祖逝世400周年,“临川四梦”的适时上演交上了最切合时机的答卷。其次,经过多年来《牡丹亭》的孕育,已经积累了相当数量的观众,他们对于昆曲有所了解。但《牡丹亭》只是四梦之一,“临川四梦”的全貌少有人能说得清。上昆此时推出“四梦”正好满足了这一部分观众的饥渴心里。
    问:看到剧院里那么多年轻观众,有什么样的感受?
    谷好好:广州演出时,印象最深的是一位从广西赶来的观众,为了看演出,她特意去苏州做旗袍,每天都穿来看戏。因为很受欢迎,我们组织主演为观众签名,演员刚一进大堂,就有很多年轻人尖叫着冲过来签名合影,场面非常热烈。
    在北京的演出也几近满座。每场我都注意观察,以年轻人为主。这么多年来,我们扎扎实实地普及推广昆曲,培养了一批有文化涵养、有消费能力、对传统文化有浓厚兴趣的年轻观众。他们的活力与热情,对“临川四梦”的火爆起到了基础性作用。8年前《紫钗记》演出时,我担心的是1000个座位给谁看,8年后,在国家大剧院的戏剧场,我却觉得1000个座位太少了。这就是时代的进步。
    问:“临川四梦”的全面恢复对昆曲今后的发展有着怎样的影响?
    谷好好:上海昆剧团演出的许多经典折子戏,大多数是过去那一代老艺术家“捏”出来的,他们又手把手传承给了年轻一代。我们一直有一个心愿,就是希望能让这种精神延续下去,既尊重传统、传承传统、保护传统,又能激活传统,贴近当下生活,努力往“高峰”走。
    “临川四梦”的整理恢复,是一个戏曲工程。它让我们认识到昆曲必须扎根于经典。昆曲的首要任务还是传承和保护,然后才是创新。未来还有很多优秀的传奇剧目等待整理排演,我们很愿意去做这件事。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