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芬芳美丽满枝丫,又香又白人人夸。”这一曲有百年历史的民歌《茉莉花》不仅每个中国人都会唱,也已经成为中国文化的代表元素之一。而在丝绸之路的另一端,非洲大陆的北面,也有一个深爱着茉莉花的国家——突尼斯。前不久,中阿论坛第三届艺术节就在突尼斯举办。 突尼斯扼地中海东西航运要冲,一直是兵家必争之地,融合了腓尼基、罗马、阿拉伯等多种文明。中国也拥有悠久的历史和多元文化。当东方的这朵茉莉花,遇到地中海的茉莉花,会碰撞出怎样的故事呢? 此次艺术节别开生面地包含着动态和静态两方面的展示。不仅有来自四川青年艺术团的精彩演出,也有北京文联的民间艺术展览。舞台上,眼花缭乱的中国本土魔术、惟妙惟肖的口技、动人心弦的昆曲……不时引发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场地两侧是非物质文化手工艺展示活动。“北京鬃人”“葡萄常”“捏面人”……非遗传承人的现场制作和展示,让突尼斯当地人赞叹不已。扎燕风筝传承人杨利平的展位四周密密麻麻地围满了观众。画花样、削竹签、糊绢纸,他的手指上下翻动,就像刚才舞台上的魔术一般,不一会儿一个轻巧的燕风筝就在杨利平的手里做好了。杨利平把这个淡蓝色的风筝送给了一直趴在旁边聚精会神观看的突尼斯小女孩,这个梳着羊角辫的女孩爱不释手地摆弄着,然后拽着风筝,伴随着舞台上优美的昆曲唱腔,在空地上翩翩起舞。白色的裙摆旋转,好像是一朵含苞的茉莉花在盛开。现场无论中国人还是突尼斯人都被这个美妙的场景打动,纷纷拿出照相机,留下这动人的一幕。正如突尼斯文化部部长索尼娅·穆巴拉克所说:“文化是最好的连接纽带,对于同样拥有深厚文明的中突两国,现代文化的交流可以借助双方民间传统文化的交流契机,连接彼此。”我想,此刻中突两国人民的心灵就是相通的。 突尼斯的街道上,小贩拿着装满茉莉花的篮子售卖。同样是白白的一束,同样是清清的幽香,令人恍惚回到了中国苏州的平江路。茉莉花没有玫瑰的寓意,没有牡丹的富贵,没有百合的药用,却能成为两个遥远国家共同喜爱的花朵,打动人的应该就是它的朴素与平实。就像此次中国团带去的民间艺术,都由普通百姓在劳动与生活中探索而来,不是高台教化,却润物无声。这种根植于土壤的艺术,会让不同民族、不同语言、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更有共鸣,也更有生命力。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