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 西方文学“人”的母题的现代转型——兼及与五四新文学的关系

    2018-06-25

    “文学是人学”。西方文学始终回荡着人对自我灵魂的拷问之声,贯穿着深沉而深刻的生命意识和人性意蕴;一部西方文学史,乃“人”的母题的演变史,亦是映照西方社会价值观念演...

  • 文学现实表达的时境与“人设”

    2018-06-25

    文学作品急需要有“人设”的“吸粉”,这样的“人设”必然不是幻灭和激愤中的人物,我想他们一定是从历史的隧道中思索而来的人物,与时代并肩和有作家哲学提升的人物。 诚然,...

  • 中途

    2018-06-25

    我对一部作品的理解总是汇成了大段无法讲出的内心独白,觉得每读一本书,就是练习在众生千奇百怪的中途里洞穿漂流的意义,寻觅失败的尊严。 1985年,中国现代文学馆在北京万寿...

  • 新时代呼唤新创造

    2018-06-25

    文学的根本特性就是不断发现、不断创造、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一句话就是不断开拓未知。世界上永远存在大量未知,人的生存需求之一、文学的生存需求之一,就是永不止息地探索...

  • 以反思的姿态理解生活

    2018-06-25

    当作家使用屏幕和摄像头观察生活、理解现实的时候,不应该仅仅将其看成是纯粹的技术工具、接受信息的透明管道,而是要以反思的态度对待媒介本身,思考媒介自身的特质对信息的...

  • 我们把文学的界限切分得如此清楚规范,究竟为了什么?

    2018-06-14

    花城雅集第11期《废墟的十二种哲学》的发布会访谈记录 嘉宾: 李敬泽、冰逸、何平、朱燕玲 时间: 4月12日 何平: 我是个教书的,也做做文学评论,2017年被朱燕玲主编拖下水在《花...

  • “阿多尼斯的死与生” ——青年写作刍议

    2018-06-14

    每个年代,大概都有一种意义或价值模拟的现象:青年一代希望像他们景仰的前辈那样,建功立业,获取人生意义和价值。近年来年轻作家和批评家们对“青年写作”的谈论,多半也源...

  • 刘军:好散文的题中之义

    2018-06-14

    文章之道、辞章之学与散文之道,这三个概念照应了为文之道从文章学到文学学的演变路径。前两个概念属于文言时代,后一个概念则属于白话文时代。 虽然,在阐发散文的历史发展状...

  • 中国文学现代化进程中的“新的矛盾与困惑”——评李洪华新著《生命意识与文

    2018-06-13

    中国现代文学在其发轫之初就标举着“个性主义”的大旗,“个性主义”不仅意味着张扬自我,而且意味着“自己生命的表现”。因此,表现创作主体的生命体验也就成为“五四”以来...

  • 读图时代:为文学视像化一辩

    2018-06-13

    最近微信圈流行一种批评国人不读书的言论,其中有篇文章描述了一位 “印度游客”眼中的“中国印象”:“无论在飞机、火车或地铁上,根本看不到一个像欧洲人那样专心阅读的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