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 “非虚构写作”能走多远?

    2018-07-31

    从字面的意思看,“非虚构写作”的直接对应物是“虚构写作”,矛头直指后者在现实参与上的萎软无力,以及社会作用的日益衰微。但是,从“底层文学”到“非虚构”,这背后折射...

  • 《诗经》阐释的盲点与洞见

    2018-07-31

    《诗经》是中国文学的源头,也是人们乐于吟诵欣赏的诗歌集。历代对《诗经》的阅读和阐释形成了中国文学批评史上蔚为壮观的洪流,堪称为《诗经》诠释学,其卷帙浩繁的程度足以...

  • 龚举善:试论文学本质的多向生成

    2018-07-31

    文学的“本质”乃人为指认,因而见仁见智,具有多向生成的动态性质,又称多质性。换言之,不同时代、不同国度、不同民族的文学以及不同主体对于文学功能不同层面、不同角度、...

  • 谢有顺:要文化开新,先学习文学

    2018-07-31

    一 总能听到有人在讲中国的文艺复兴,在我看来,讲文艺复兴之前,首先要学习好文学,要对年轻一代进行必要的文学教育。 为什么这样说?因为中国人在文化传承上有一个很特别的...

  • 余华:飞翔和变形——关于文学作品中的想象

    2018-07-30

    今天演讲的主题是文学作品中的想象,“想象”是一个十分迷人的词汇。还有什么词汇比“想象”更加迷人?我很难找到。这个词汇表达了无拘无束、天马行空和绚丽多彩等等。 今天有...

  • 诗歌的反抗、追求与超越

    2018-07-30

    为何写诗呢?一定是生活中不能说出的悲伤太多了吧。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要表达快乐喜悦是很容易的事,这种情感容易被理解,被接纳,温暖明亮,表达起来不受约束,可以肆无忌惮...

  • 非虚构写作六人谈

    2018-07-27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美国非虚构小说,不论是《冷血》还是《刽子手之歌》,都在某种意义上启发了美国民众对自身生活和精神形态的思考。它们不单单是在描述一个罪犯,而是在发掘...

  • 记录也是一种善

    2018-07-27

    影像是历史的眼睛,也是现实的摄魂术。它理应是对世界忠直的观察、记录、发现,而非对世界的提纯、美化,或者丑化。伍尔芙宣称,图像“不是争论”,“它们就是事实直接对眼睛...

  • 美的理想不容矮化

    2018-07-27

    近些年来,受西方“消费文化”影响,有人把美感与“快感”混同,以为它只是给人以耳目之娱而完全否定它的精神担当,这种观念需要深刻反思 由于人们有意无意把美等同于“优美”...

  • 跨时代写作者与写作形态的碰撞

    2018-07-26

    主题:2018清华大学青年作家工作坊 时间:2018年7月22日13:30-17:30(-最后一天圆桌会议) 地点:清华大学文科图书馆四楼凯风会议室 程永新(《收获》主编): 大头马能够把自己的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