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 霍夫曼笔下的“侏儒”

    2023-09-01

    德国浪漫派代表人物E.T.A.霍夫曼(1776-1822)是一位“多面手”:他不仅是著名小说家、剧作家,也是画家、男高音歌唱家和乐队指挥。照托马斯·曼的看法,霍夫曼堪称十九世纪唯一具...

  • 亲密关系中的自我成长:《爱玛》里的教育话题

    2023-08-29

    美国文学批评家利奥纳尔·特里林在《弗洛伊德和文学》(“Freud and Literature”)中指出,欧洲从18世纪甚至17世纪就开始思考儿童、妇女、农民和野蛮人的问题。人们发现,这些人精神...

  • 《欢乐与时日》:解读《追忆似水年华》的一把钥匙

    2023-08-25

    1896年,年仅25岁的普鲁斯特出版了一部名为《欢乐与时日》的集子,收录了他在1892年至1895年间创作的一些短篇小说、随笔和诗歌。首版收录了著名作家阿纳托尔·法朗士为其专门撰写、...

  • 一生——关于《斯通纳》

    2023-08-22

    关键词: 《斯通纳》 斯通纳来到我们中间,距离《斯通纳》这本书的诞生已有五十余年了。五十年,足够沧海几次化作桑田,人间一换再换。斯通纳活着的时候就知者寥寥,死后更是...

  • 《缺席的城市》:活着为了讲述

    2023-08-21

    我一直记得博尔赫斯的一个非常迷人的说法:“无论是仙女的故事,还是民间传说,甚至于人们常常听到的不入流的故事,往往都是很动人的,因为随着人们不断地在口头上流传,其中...

  • 《读与被读》——与世界文学经典“角力”

    2023-08-21

    为什么说《荷马史诗》充满悲悯情怀?大博士浮士德与魔鬼梅菲斯特的赌约谁输谁赢?作为建筑和作为文学作品的“巴黎圣母院”如何相互作用?在《读与被读——世界文学名著十一讲...

  • 后殖民旅行写作与身份认同 ——V.S.奈保尔的“印度三部曲”解读

    2023-08-17

    01 旅行写作·身份认同 1962年,奈保尔首次踏上了他祖先出生于其间的神秘大陆——印度。在一年时间里,他的旅行足迹遍及全印度,南到马德拉斯,东到加尔各答,北到喀什米尔。他在...

  • 刘文飞散文集《读与被读》:一场永不结束的旅程

    2023-08-17

    相比于大多数人,我与刘文飞先生的关系要更特别一些。我不仅是他忠实的读者,而且也有幸拜他为师,在他左右学习成长。因此当我拿到《读与被读》,就不免打趣道:“这可不光是...

  • 歌德的“人性”与《威尼斯之死》的政治化解读

    2023-08-16

    1913年10月,托马斯·曼在一次访谈中称,文学史上著名的“玛丽恩巴德事件”是自己创作《威尼斯之死》(Der Tod in Venidig,1912)时的灵感来源:1821年,歌德72岁,在疗养地玛丽恩巴德(...

  • 雨打风流去

    2023-08-15

    我初次读到林芙美子早期的作品时身处异国陋室,正赶上台风来袭,木质老屋被风吹得边晃动边落下尘埃,推拉窗漏进的雨水渗入年久发黄的榻榻米。手忙脚乱内心忐忑中,我看她笔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