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 以色列建国叙事与集体记忆——重读伊兹哈尔的《黑泽废墟》

    2024-01-04

    摘 要:以色列建国与希伯来语复兴、大屠杀一样在民族构建进程中占据着制高点之位。对于以色列方来说,1948年第一次中东战争是一场保家卫国的生死存亡之战;而对巴勒斯坦阿拉伯...

  • 为“秘密笔记”找一个属于自己的抽屉

    2023-09-25

    活跃于二十世纪中叶的意大利女作家——阿尔芭·德·赛斯佩德斯的作品在国内第一次译介。尽管在费兰特的《碎片》中出现过关于她的只言片语,但读者对于她还比较陌生,值得介绍一...

  • 贝恩德·布鲁内尔《果园小史》:人类迁徙时为什么会带上果园

    2023-09-22

    提起果园,我们的脑海中可能会立刻浮现出一片挂满沉甸甸美丽果实的林子。芳香的气味,迷人的色泽,酸甜的滋味,微风拂过,果子随叶片繁茂的枝头摆动,这幅场景不仅能最大限度...

  • 彼得·汉德克对保罗·塞尚绘画理念的诗学借鉴

    2023-09-20

    彼得·汉德克(Peter Handke,1942—)是当代奥地利重要文学家、剧作家,2019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20世纪70年代末,汉德克经历了一次“危及生存的写作危机”,用他自己的话说是失去了...

  • 奥本海默无须愧疚,毕竟他是人

    2023-09-15

    “奥本海默”这个姓氏,现在世人的第一反应恐怕都会联想到原子弹——毕竟,主持“曼哈顿计划”造出世界上第一枚原子弹的,就是美国物理学家J.罗伯特·奥本海默。然而,对这位“...

  • 她最好的作品就是生活本身

    2023-09-13

    诺奖作家安妮·埃尔诺的小说(或许称之为小说并不精准)看似简单——它摒弃了大众认知中所谓的文学性的浮华表面,不再玩弄精巧繁复令人眼花缭乱的结构(一望即知是刻意的人为...

  • 特里·伊格尔顿:五位改变我们阅读方式的批评家

    2023-09-13

    写作本书是因为我坚信,文学批评的一个重要传统正面临被忽视的危险。某种程度上,在学术界,甚至更广泛的文学界也是如此。如果说今天很多学文学的学生不太熟悉I.A.理查兹(I....

  • 今天,我们如何回应“昆德拉之问”

    2023-09-12

    7月中旬米兰·昆德拉逝世,在众多的悼念中,我想起了他的经典之问:“今天,我们为什么要读小说?”带着好奇心,我重温了昆德拉《小说的艺术》。当然有收获,但毕竟是数十年前...

  • 缅甸之路,或隽永与残酷

    2023-09-11

    博尔赫斯在晚年写过这样一个故事:“一年秋天,时间长河里的一个秋天”,神道教的神道们召开集会,他们对人类发明的种种“可能永远结束历史”的危险之物忧心忡忡,于是商议“...

  • 奥登的“诚”与“真”

    2023-09-06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众声喧哗的时代让诗人们陷入了混乱不堪的诗歌评价体系,一类诗歌强调审美功能,要求诗人专注于纯艺术和发展绝对美,另一类诗歌强调现实功能,要求诗人的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