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 虚构作品为何还需要“真实”

    2018-07-30

    近来,民间自发的文艺批评集中在“艺术真实性”上,并提出一个问题:人们都生活在现实中,为什么还需要通过虚构的作品来关注现实,并以是否“真实”为标准来评判虚构作品?...

  • 面向新时代 践行新思想——论新时代中国文艺的历史使命

    2018-07-25

    习近平同志关于文艺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要组成部分, 具有鲜明的理论和实践品格,是繁荣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的理论指南和行...

  • 让文艺批评更有力

    2018-07-24

    文艺批评当然要聚焦作品、细读文本,但只有具备社会历史眼光和为人民服务的立场,才能穿透文本、直指人心、引领创作,才能获得真实厚重的批评价值。 “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

  • 优秀通俗文艺可成经典

    2018-07-24

    面对既有文学类型敢破敢立、锻造通俗文学历史厚度、高扬精神价值,这或是金庸小说对当前通俗文艺的启迪——通俗不是借口,通俗一样可以成为经典 前不久,《射雕英雄传》三部曲...

  • 是创作还是胡搞 台公共艺术如何避免“四不像”?

    2018-07-21

    台北市水源市场的“水源之心”。 资料图片 几米绘本的模型、梅花鹿的雕塑、五颜六色的涂鸦……这些艺术形象在台湾许多公共场所都可以遇见,其中不少因为美观、有特色,俨然成...

  • 形塑健康向上的网络审美情趣

    2018-07-17

    互联网与文艺结盟,增强了文艺的社交功能,使文艺更加深刻而广泛地嵌入人们生活。走向成熟的网络文艺要保持并强化对人们文艺需求的敏锐感知和迅速回应,弘扬时代精神,传播正...

  • 典型的高度就是艺术的高度

    2018-07-17

    对话人:张 江(中国社会科学院教授) 吴义勤(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 宋 伟(东北大学艺术学院教授) 柳建伟(八一电影制片厂厂长) 张志忠(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悠久的历...

  • 创造共融互生的意义空间(图画中国·主题性美术创作的当代性②)

    2018-07-16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主题性美术创作渐入高潮,融汇了不同观念和表现形式。其中有一个值得关注的倾向,即创作中主体意识与观看策略发生了变化,不再过于强调...

  • 勿以审美风格替代艺术品格

    2018-07-16

    追求艺术风格,时常成为艺术家的座右铭。没有风格取向的艺术家,自难以在艺术史上留名。然而,在艺术评判上,我们往往过于突出审美风格取向,而忽视艺术品格。审美风格,无高...

  • 好作品都是精雕细琢出来的

    2018-07-16

    艺术创作的方法因人而异。自古以来,虽然不乏“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一杯未尽诗已成,涌诗向天天亦惊”这样的天才偶得、立马可待之作,但更多青史留名的经典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