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Z变音是汉语方言中通过词根音节的语音变化来表示普通话中“子”尾词意义的一种音变现象,它本质上是词根音节与后缀音节在语流中产生的合音现象。Z变音所涉及的县市共有...
摘要:辽代是今京津冀地区汉语方言音系特征形成的枢纽期。从契丹文献对汉语方言字音的记录可还原辽代汉语的特征,其中,效摄唇音字、庄组三等介音、宕通摄入声字韵母等音系特征...
摘要:廉州方言代词存在一定程度的内部差异,这点常为学界所忽视。经田野调查发现,廉州方言代词的内部差异首先主要体现在词汇方面,同一类词不同方言点选择的具体词语不同;其次体...
摘要:吴方言中,“玍”字读若滋,既可指称树桩、柴根或挖树桩等用的镢一类的农具,又可形容光秃的样子。“玍”字多见于宋元以来文献,但由于较为生僻,在传抄版刻或点校排印过程中...
摘要: 我国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在全国推广普通话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但同时也使得方言的生态环境受到一定的影响, 不少方言日渐式微。方言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 是地域文化的重要...
摘要:在汉语普通话和很多方言中,“是”和“有”的否定形成对立,不存在“没是”和“不有”的说法,但在南部湘语娄邵片某些方言点中,“是”和“有”的否定却并不对立,“是...
“北京方言形成的历史音韵层次研究”本质上就是北京话的起源及其历史演变的研究。已故著名北京话研究专家胡明扬先生在《北京话初探》中,探讨北京话来源问题时评价道:“这是...
摘要: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的实施体现了当代语言观念的革新,将语言视为可开发、利用的资源来保存、保护和传承,倡导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作为国家工程,语保项目的调查强...
摘要:本文考察了小金县汉语方言卷舌音声母的来源。小金县是藏汉回等民族杂居区,其中以嘉绒藏族为主体民族。当地汉语方言中的卷舌音声母字十分丰富,本文认为这些卷舌音声母字...
摘要:定中关系和转指结构的助词标记,永新话有两类:一类是量词“个”,另一类是指量短语“固个”“固复”“固些”。“个”在南方地区使用普遍,而指量短语作结构助词标记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