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起李敬泽,许多人都会说他的气场强大。仔细想想,他这个人确实有着与众不同之“气”。 第一次见到他是在北京,我们几个人在北京学习,经一位老师介绍,得以拜会他。那时的...
提到石一枫,人们很自然会想到王朔,因为二者的作品确有很多相似之处,或者说,是石一枫的作品中有着太多的“王朔气”、“顽主气”,他也因此一度被称为“新一代顽主”、“痞...
写作既是对生活的还原,也是对生命的落实,而在这个过程中,总与几个关键词有关,如地方,感官,自我,故事,结构等等。 所谓地方,就是说,好作家都是有原产地的。或者说,每...
无论从诗体、情绪或措辞来看,作为新月派后起之秀的陈梦家都是一个纯粹的新诗人。但即使从他目前可见的最早的创作算起,他的新诗写作也只持续了六年的时间。此后,他转向了与...
谢有顺坐在茶桌前,背挺得很直,很难从他的表情里看出一点情绪波动。自始至终,这位中山大学教授都在理性、克制地表达想法和思考。 “喜怒不形于色”,这句话出自《三国志》,...
当我读到“男孩不哭”组合这几部作品的时候,我觉得彭学军是在跟过去告别,是走向未来的。 我最早被她的作品震惊是她的短篇,是《春童秋景》,就是没有什么事情她也能讲得特别...
2014年8月,上海书展,一直为文学热情张罗的走走匆匆忙忙对我说,晚上弋舟和田耳来,你一起吃饭吧。其时我刚写文学评论不久,还在左支右绌地尝试摸索自己的风格,来不及知道文...
今天我讲北岛的诗,讲两个问题。一个问题是北岛的诗出现的背景,一些具体的情况。因为,在座的同学很多都是80年代以后出生的,出生在文革以后,“80后”。对我这样年纪的人来说...
本文为韩少功老师今年4月在北京大学邵燕君老师课堂上的演讲。感谢文艺批评授权转发。 我是来求教的。刚才邵老师讲的那一篇文章,暂定《读书》杂志第五期发表,已提前给一些同...
知名华裔双语作家朱小棣最近出版了新书《域外闲读》,这是他的第五部书话随笔集,包括“谁懂中国”、“宝岛探幽”、“文字百味”三辑。这本书中作者大胆地对鲁迅、张爱玲、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