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被誉为真正的“文备众体”的古典小说,容纳了诗、词、曲、赋等多种文体形式。[1]P1它们堪称是红楼艺术宝库中的一份璀璨的瑰宝。其中,第三十七回《蘅芜苑夜拟菊花题...
陈其泰(1800-1864),字静卿,号琴斋,别号桐花凤阁主人,浙江海盐人。史称他“天资高敏,文笔雄健,势若建瓴,不可遏止。诗古文辞,无所不长。剧谈时事,议论风生...
拙编《红楼梦叙录》(吉林人民出版社1980年7月初版)第46页著录一评本《红楼梦》:“一位女读者评。未见。据介绍,评语多抒发评者对《红楼梦》一书情节结构及艺术造诣的见解。”由...
著名红学家周绍良先生藏有善因楼梓行《批评新大奇书红楼梦》一部,上有无名氏评语,甚为珍贵。承蒙周先生惠示该书的全部评语和周先生的题记.现谨概述于此,聊供同好诸公研究...
《红楼梦》的美很大程度上在于其悲剧美。“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你看”,在《红楼梦》中“,千红一哭,万艳同悲”正是众多女性悲剧命运的真实写照。随着家族的败落,众...
佚名氏《读红楼梦随笔》(旧抄本,四川省立图书馆)卷首 或曰:三十一回篇目曰:“因麒麟伏白首双星”,是宝玉偕老者,史湘云也。殆宝钗不永年,湘云其再醮者乎?因前文写得宝...
一 我就知道你是编我呢 古人论文艺创作与文艺欣赏的关系,有“不系一辞,正欲使人自得”[1]的论法。这种说法,可以借来解释《红楼梦》与读者的关系,它有助于了解这部小说艺术...
一、 陈寅恪的“红楼”情节 “寅恪少喜读小说,虽至鄙陋者亦取寓目”,陈先生与他那个时代的读书人一样,早年即已阅读了大量的传统小说,而《红楼梦》无疑是其接触到的最早的...
一、 对姜氏族谱的再研究 2008年12月,我去山东省昌邑寻访到姜氏族谱之后,于次年写成了论文《〈红楼梦〉研究的新发现及发现的新材料——关于姜氏族谱的初步研究及对有关问题的...
甲戌本《红楼梦》收藏者刘铨福的生平事迹,学界一向颇为关注。周汝昌先生认为:“《石头记》的甲戌残本十六回与妙复轩手批百二十回本,皆由刘铨福一人而传,故此人在《石头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