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 枉费了意悬悬半世心——凤姐才智的社会本质

    2017-10-29

    一 受祭的阴魂也不安生 就相对的意义说来,《红楼梦》里的丫头或小厮,几乎个个都很聪明,其中有才有智的不少。不认识绣春囊图案的傻大姐,未必就比“吓得连忙”把它“死紧攥...

  • 黛玉形象中的诗性精神浅论

    2017-10-29

    什么是诗性精神?虽然难以给出具体而明确的答案,但我认为,它既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种精神追求,追求的是自我最本真的状态,是人的个性的自我解放。《红楼梦》就是受这样...

  • 《读遍红楼》卷七.朝花夕拾6、7、8、9、10

    2017-10-29

    究根求源终虚话 ——“曹雪芹小像”真伪三谈 从去年十月上海红学会上再度提起河南省博藏陆厚信绘“曹雪芹小像”真伪问题以来,几家报纸颇用力刊载了一些 讨论文章,真真吸引了...

  • “玉”文化在《红楼梦》中的体现及其英译

    2017-10-29

    一、 中国的玉文化 玉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玉为载体的玉文化,不仅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而且深深影响到中国人的行为道德规范。 中国是世界主要玉石产地...

  • 《读遍红楼》卷七.朝花夕拾1、2、3、4、5

    2017-10-29

    芳卿家住芙蓉城 ——曹雪芹夫人·芳卿·兼美 几年前,北京一位张姓工人家里发现了一对旧书箱,那上面不仅有“乾隆二十五年岁在庚辰上巳”及“题芹溪处士句”,而且书箱背面还有...

  • 《红楼梦》作品所蕴含的警世意味

    2017-10-29

    一、 先知先觉的秦可卿亡魂 秦可卿是金陵十二钗当中,最早亡故的佳丽,又有着太虚幻境警幻仙姑妹妹的特殊身份(见《红楼梦》第五回)。可能是鉴于此特殊身份,《红楼梦》的作...

  • 岂有大错误的——凤姐等人的思想方法

    2017-10-29

    一 将来酒色之徒耳 据记载,大概是从南北朝时期开始,我国有了这么一种风俗:有钱人家小孩过百岁或满周岁的时候,除了一番庆贺之外,还有一种例行的活动一抓周。抓周,又叫“...

  • 《红楼梦》第五回“千古风流造孽人”探析

    2017-10-29

    《红楼梦》戚序本、蒙府本、梦稿本第五回的开头有诗,云:“春困葳蕤拥绣衾,恍随仙子别红尘。问谁幻入华胥境,千古风流造孽人。”《现代汉语词典》解释“造孽”为“佛教用语,...

  • 古代女子美学思想与林黛玉之美初探

    2017-10-29

    一 在中国历史文化演进中,古代女子美学思想可以说是异彩纷呈,朝代的更迭不仅意味着王位的易换,也影响到社会群体的审美标准。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古代女子美学思想犹如一面...

  • 《读遍红楼》卷九.版本珍闻7 抛砖引玉待高贤——玉蓝坡生平追索

    2017-10-29

    庚辰本《石头记》第17、18、19回回末空白页上有墨笔大字批语: 此回宜分作三回方妙,系抄录之人遗漏。玉蓝坡。 在早期脂评本上,署有玉蓝坡的批语,仅此一见。《红楼梦》版本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