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宝玉《访妙玉乞红梅》第二联有异文,笔者取“不求大士瓶中露,为乞霜娥槛外梅”。下句中的霜娥,有的作孀娥。蔡义江先生认为,应作嫦娥:“程乙本作‘孀娥’,误。妙玉岂是寡妇?”...
曹霑(字雪芹)及祖父曹寅(字子清)的许多友人与霑、寅唱和诗文中常提到魏武及“三曹”,于是当今红学界就认为曹寅一支是魏武帝曹操的后人。实际情况如何呢? 一 曹寅一支自承是北...
内容提要: 云锦作为丝织品的贵重面料是红楼服饰的重要构成, 红楼服饰作为文学元素已织入小说的有机整体。云锦和红楼服饰的文化内涵值得珍视和弘扬。 明末清初大诗人吴梅村在《...
红学为什么这样红? 2005年必定会成为红学史上的一个界标:公众红学与专家红学的真正叫板——书籍、媒体、网络的全线飘红,在狂欢中的“终结”与“开创”等等,都似乎要急不可待地掀...
摘要:甲戌本、庚辰本、已卯本是《红楼梦》的三个最为重要的版本,俗称红楼三脂本。1927年胡适在上海得到甲戌本,1933年胡适在北京得到庚辰本,解放后北京图书馆又收得已卯本。诸本发...
在《犬窝谭红》所据引的“残钞本”的异文中,有一则颇有趣——它让李嬷嬷甩掉了手中的拐杖。 那是在第十九和二十两回中,异文如下: 其一:“偏奶母李嬷嬷拄拐进来请安”,残钞...
真是说不完的《红楼梦》。当草根红学不断地创造出一个又一个新闻突破,红学家忙于红楼选秀,闹嚷嚷一片纷乱的时候,我很不幸凑巧又有了《红楼梦》研究的话头,那就是关于王昆仑《红...
《红楼梦》创造了众多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最奇特的莫过于男主人公贾宝玉的形象;两百多年来,这个形象在读者中引起的困惑和思考也最多。考察读者对贾宝玉形象的阐释历史,对了解民...
早在四十年代,王昆仑先生就发生过这样的感触:“读了《红楼梦》关于贾母的描写,才使人忽然发现,原来中国历代那么多的史传和小说,竟找不出几篇完整美好的老太太传记。所有...
摘要:《红楼梦》以丧葬为媒介,生动细致地刻画了人物形象;以丧葬为话题,广泛深入地表现了丧葬文化的丰富内容;通过丧葬文化的描写,多侧面地展示了当时的社会风貌;丧葬文化展现了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