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 神话的世界与现实的世界——从叙事学的角度论《红楼梦》

    2017-10-29

    本文试图另辟蹊径,变换一种分析方式(或模式)来探讨和阐释一下不朽的古典文学巨著《红楼梦》。 毫无疑问,人们对客观世界或客体(文学作品亦是客体)的认识和分析,必先从一个主...

  • 唐寅与“庚黄”

    2017-10-29

    《红楼梦》第二十六回里有这样一段情节:薛蟠在酒宴上说他看到一幅“庚黄”画的画,“真真好的了不得”。众人听了都不知“庚黄”为何许人,最后还是宝玉猜着了,薛蟠是将“唐...

  • 抄检大观园初探

    2017-10-29

    抄检大观园事件,是《红楼梦》前八十回后半部中最重要、最突出也最复杂的情节,就是在整个八十回书中,也是描写得最为精彩、最为惊心动魄的重大事件之一。从事件的规模、矛盾...

  • 《红楼梦》叙事的诗化倾向

    2017-10-29

    小说与诗歌,虽然属于两种不同的文学形式和文学体裁,但在伟大诗人和伟大作家那里,两者之间并无不可逾越的鸿沟,其审美特性是可以相互近似、相互融通的。普希金是伟大的诗人...

  • 论《红楼梦》前五回的叙事方式与结构意义

    2017-10-29

    《红楼梦》前五回作者以虚实相交的笔法,勾画了一真一幻的两个世界,建立了作品的整体构架,规范了全书的基调,犹如一部交响乐的主题乐章。其独特的叙事技巧与结构方式尤其引...

  • 统计批评:黛钗诗词差异论

    2017-10-29

    诗词曲赋是《红楼梦》全方位美学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作品韵味浓郁的一大原因,也是作者塑造人物的重要艺术手段。诗词中尤以黛钗为佳。黛钗诗词鲜明地反映出两人气质个性情...

  • 传统文化心理与《红楼梦》的典型观念

    2017-10-29

    鲁迅先生说:“至于说到《红楼梦》的价值,可是在中国底小说中实在是不可多得的。其要点在敢于如实描写,并无讳饰,和从前的小说叙好人完全是好,坏人完全是坏的,大不相同,...

  • 曹家“著籍襄平”的事实与周先生的解释

    2017-10-29

    康熙年间修的《上元县志》卷16 的“曹玺传”载: 曹玺, 字完璧。其先出自宋枢密武惠王彬后, 著籍襄平。大父世选, 令沈阳有声。世选生振彦, 初扈从入关, 累迁浙江盐法参议使, 遂生玺。...

  • 悟性思维的艺术表现——论《红楼梦》与中国传统思维方式

    2017-10-29

    红学在发展,从旧红学到新红学的过程姑且不论,就五十年代以来,除了在众所周知的反常的历史时期以外,人们研究《红楼梦》的视野,总是在不断地扩展。特别是到了八十年代,人...

  • 论《红楼梦》的叙事时空建构

    2017-10-29

    如果说世界“一切存在的基本形式是空间和时间[1]”,那么,小说家所创造的艺术世界,作为客观世界的一种主观投影,当然也具有其依存的时空条件,并且是在叙事的时空关系中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