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开篇,孔子讲:“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求学时代,习惯于直白理解,就是学了新知识,时常温习它,当是一件快乐的事。所以下了学捧着教材复习,时而会有种遵从前贤...
冯友兰先生说,人生有四重境界。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与天地境界。 其中,生活在自然境界与功利境界中的人,是现在之人,大多数人;达到道德境界、天地境界的人,是人...
明代高僧莲池大师《竹窗随笔》载:“赵清献公尝自言,‘昼之所为,夜必焚香告天,不敢告者则不为也。’吾以为如是之人乃可学道。” 赵清献即北宋赵抃,清献是他去世后朝廷所赐...
美国文学之父马克·吐温说:“识字而不读书的人,比起文盲,其实没有占到多少便宜。”书籍是人类文明智慧的主要载体,是培育心灵圣地的“精神资本”。读书让人生更加丰富更有...
钱,古称泉,是一种等值量化的交换工具,也是人赖以生存的重要基础。有道是“举天下一毫之事,非金钱无以行之”。市场经济更如此。但钱亦是杀人不见血的刀,君不见落马之“苍...
一位画家说,他有午睡的习惯。然而有一天,心“怦怦”地狂跳,睡不着了。原来是他的两幅画突然卖了很高的价钱。他一想到卡上的那一长串数字,就激动不已。因为这点名声,他开...
两年前的夏天,我到一个海岛深入生活。一次跟随一条渔船出海,我发现了一个有意思的细节,船老大在让船工下网时,他说要捕什么鱼,收网时捕上来的就一定是什么鱼。我问船老大...
教师之道不是训诫,不是传授,当然更不是灌输——而是点拨与点化。“拨去”规训的遮蔽,“化解”世俗的蒙昧,“开悟”人生的智慧。“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是老子的哲学。“道...
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 这句话对于稍有年纪的人而言,听起来应该都不陌生。 曾几何时,勤俭节约被称为我国的传统美德,缝缝补补也成了勤俭持家的象征。每个人的记忆...
前些日,我买了些香蕉。取回来才发现摘得早了,香蕉没有成熟。同事查阅了资料,终于找到方法。将香蕉装入纸箱,盖了厚厚的一层报纸,又搭了一块密不透风的布。两天以后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