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 《红楼梦》诗境的生成与审美张力

    2017-10-29

    《红楼梦》的艺术魅力何在?答案肯定是多元的。每一宏观的把握或微观的细究, 都有相应的阐释, 本文仅就文本的情节构成视点来考察。无疑,《红楼梦》有着透入骨髓的写实精神, 亦不...

  • 从“传诗”探《红楼梦》的成书经过

    2017-10-29

    一 引言 《红楼岭》“甲戌本”中有很多批语为他本所无,其中有一条是在第一回写到贾雨村中秋夜对月有怀而口占之五言律诗前的侧批: 这是第一首诗,后文香奁闺情,皆不落空。余...

  • 片言谁解诉秋心———试论林黛玉诗歌的追问意识

    2017-10-29

    读《红楼梦》时,可以感到一个意味深长的现象:林黛玉的诗歌中有一种强烈的“追问意识”。在形式上,她的诗歌颇多问句,如: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葬花吟》 天尽头...

  • 《红楼梦》人名艺术及英译方法浅探

    2017-10-29

    人名作为一种文化载体,由于具有悠久深刻的形成历史,又为某一民族所特有,因此,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可以说,集中地体现了民族文化的特点。它们语源广,典故多,文化容量大,且变异纷...

  • 何处是“寒塘”?

    2017-10-29

    《红楼梦》第七十六回“凹晶管联诗悲寂寞”没,写湘云与待遇联诗:湘云方欲联时,黛玉指池中黑影与湘云看,道:“你看那河里,怎么像个人往黑夜里去了,敢是个鬼吧?”湘云笑...

  • 海内外红学家纵谈“红学”

    2017-10-29

    独行侠的气质使他不惮与红学主流为敌,甘愿为红学界的无冕之王。 周汝昌:红学令我沉重悲痛 88岁的周汝昌紧挨着记者,说起他苦研了五六十年的红学,语气时而悲愤、时而沉重、时...

  • 性灵之真与理性之真的融合——钗、黛和好及其文化意义

    2017-10-29

    一、“李逵骂宋江”①:钗、黛误会及其原因 第37回前,《红楼梦》描写了黛玉、宝钗之间的种种误会。 造成误会的原因多种多样, 首先是性格差异。如宝钗会做人, 关注上上下下的关系...

  • 精华欲掩料应难 ——论《红楼梦》的“碍语”,兼论曹氏全璧《红楼梦》的内

    2017-10-29

    一,《红楼梦》的“碍语”之说,见于瑶华的批语 《红楼梦》的“碍语”之说,见于瑶华在永忠《因墨香得观红楼梦小说吊雪芹三绝句》上的批语: 此三章诗极妙。第《红楼梦》非传...

  • 论“新红学”的知识谱系

    2017-10-29

    一、“新红学”的本质 1921年胡适发表《红楼梦考证》,(注:《红楼梦考证》有过初稿和“改定稿”,初稿附于1921年5月出版的亚东初排本卷首,改定稿写成于1921年11月,附于1922年亚...

  • 《红楼梦》书名的出处

    2017-10-29

    清乾隆四十九年甲辰(1784),一位自署“梦觉主人”的《红楼梦》爱好者,在迄今所见首次题书名为《红楼梦》的一个脂评抄本上,写了一篇颇有见地而又文笔精妙的序言。其开篇即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