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 杨小滨:以诗歌表达独特的视阈

    2018-02-12

    杨小滨 “杨小滨诗歌里的每一个词语之间都包含着一些非常奇怪的技巧,一方面是他给自己高难度的要求,另一方面因为他有着非常积极、复杂的知识趣味,由此他的表述方式打开了一...

  • 中国上古神话 我们的文化基因——读严优《诸神纪》

    2018-02-12

    《诸神纪》 严优 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光明书话】 对一个民族而言,神话是上古时期的人类智慧遗存,是世代相传的集体记忆。我们要真正了解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就要从神话的源头...

  • 承继先哲之业 开拓学术新涯——追念“通儒”饶宗颐先生的教诲

    2018-02-12

    饶宗颐先生和本文作者在一起。图片由作者提供 饶宗颐先生1992年赠予本文作者的著作。图片由作者提供 【书人书事】 惊悉饶宗颐先生在香港仙逝,享年101岁。虽然是高寿而善终,但于...

  • 饶宗颐:一代通儒,百岁情怀

    2018-02-08

    仁者寿。饶宗颐教授今年100岁了。 他生于1917年,实际98岁。按中国传统,老人90岁后添寿两岁。饶公新近的书法作品,落款通常写着“百岁选堂”。 尽管已是期颐之年,饶宗颐仍坚持挥...

  • 刘大先:总体性、例外状态与情动现实——刘慈欣的思想试验与集体性召唤

    2018-02-08

    一 在一篇访谈当中,刘慈欣谈到:“我写的这种以创意为核心的科幻……对我来说最大的瓶颈就是获得创意的过程,之后的故事和人物是凭借努力就能完成的,但是创意部分凭努力完成...

  • 东西:关于凡一平的“流言飞语”

    2018-02-08

    在南宁的大街,只要你看见一个长得有点像弥勒佛的人,那十有八九就是碰上凡一平了。他胖墩墩的身材顶着颗打蜡的脑袋,两片耳朵贴着脖子下垂,如果他胆敢在寺庙前盘腿一坐,我...

  • 90后回族作家宋阿曼:作品的底色是作者的生命底色

    2018-02-08

    写作对于宋阿曼这位“90后”作家而言,意味着无数个“独有的时辰”,在独处中,她试图去努力思考一些让自己“深深困惑而尝试言说的事物”。而言说意味着部分意义的流失,于是...

  • 综文史于一途,辨道艺非两歧

    2018-02-07

    去年11月18日,年逾100岁高龄的饶公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了《莲莲吉庆》荷花书画展。饶公冒着严寒亲临会场,我望着他,一个瘦弱矮小的身影,被人群簇拥着,看着他渐行渐远的背影...

  • 深观察:饶宗颐的学术精神:世界化与中国化

    2018-02-07

    2月6日凌晨,国学大师饶宗颐先生去世,享年101岁。 饶宗颐,1917年生于广东潮安 ,享誉海内外的学界泰斗和书画大师。他未经过正规学院教育,但一生治学所及,博泛无匹,在传统经史...

  • 贾平凹是作家中的劳动模范

    2018-02-07

    新年伊始,贾平凹又捧出一本厚实的长篇新作《山本》。这已是贾平凹的第16部长篇。尽管还未见到新作上市,但他就这部作品写的一篇后记已经先行在刊物上发表,从其内容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