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 饶翔:“痛苦的理想主义者” ——形象、主体与时代

    2017-10-14

    “我只能是一个痛苦的理想主义者。”在发表于1979年的那篇著名的短篇小说《爱,是不能忘记的》中,“优雅,淡泊,像一幅淡墨的山水画”的女作家钟雨对女儿说道。一时间,随着小...

  • 艾翔:新的载体需要文学新的定位

    2017-10-14

    或许可以认为全媒体对文学是个机遇,而不是灾难。诚然,文学的品质需要精英文学的驻守,也需要精英文学的探索保证不断前进的势头,但这并不意味着精英文学稳固的霸权统治。百...

  • 张丽军:“七零后”批评家,正面临时代的严峻拷问

    2017-10-14

    上:乌镇之木 袁牧 摄 下:乌镇之石 袁牧 摄 在当代文坛的整体格局中,“70后”作家是一种尴尬的存在。首先是来自代际的冲突。前有“50后”、“60后”作家的成熟、大气的光芒,后...

  • 黄德海:隐喻,或者隐痛——关于《极花》

    2017-10-14

    贾平凹长篇小说《极花》 插图:安玉民 1 贾平凹近十几年以来的小说,不是为即将消失的农村种种树起碑子,就是对世道人心的变化唱悲愤的阴歌。《极花》也不例外。这本新长篇,仍...

  • 刘波:分裂的批评与写作的难题

    2017-10-14

    对于“写作艺术与文学批评”这个命题,很多有过批评经验的人,会觉得有话要说,不吐不快。首先批评不是依附于作品的,它除了是艺术,是创造,最终还应该是由主体所完成的一项...

  • 李云雷:青年批评家面临的时代问题

    2017-10-14

    青年批评家面临的时代问题,不仅仅是文艺批评及其语境的变化问题,或许更加重要的是,如何承担起时代所赋予文学批评的使命,或者说如何以文学批评的方式介入当代文学与当代中...

  • 项静:文学的在地性和切己性

    2017-10-14

    文学到底是给谁看的?为谁写的?不仅仅是一个潜在读者的问题,它还会影响写作的结果。一是文学的公共性,这主要来自于研习传统的技艺,也包括变异、质疑、新变、复古等,塑造...

  • 韩松刚:批评焦虑与问题意识

    2017-10-14

    一 毫无疑问,当代文学批评正面临新的挑战,面对挑战,如何保持一种专注的思考能力和与时俱进的思想活力,也是批评家的重要任务。 虽然在有些人看来,批评家的真正任务尚未到...

  • 徐刚:哀恸与沉沦之地:《极花》的乡村世界

    2017-10-14

    《极花》的故事主线还是极为清晰的。农村女孩胡蝶随母亲来到城市,靠捡垃圾维持生计并供弟弟读书。她在城市的边缘苦苦挣扎,却也不忘自己的小小虚荣,她喜欢小西服和高跟鞋,...

  • 张丽军:从先锋到后先锋:中国当代先锋文学三十年张丽军

    2017-10-14

    先锋文学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可谓风生水起,声震一时,几乎到了无人不谈文学,谈文学必谈先锋的地步。1980年代是文学的黄金年代。在经历了一个文学荒芜的年代之后,文学获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