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徒生在1837年一共只发表了两篇童话作品,一篇是《海的女儿》,另一篇就是《皇帝的新装》了。这篇作品,儿童读了也许会觉得好笑,可是我以为个中情趣,只有成年人才能充分领略...
阅读纳博科夫,必须要怀着一颗敬畏之心,否则就会失去阅读的理智与反思的耐性。纳博科夫是一个讲故事的人,他喜欢用象征主义的手法,刻画人物形象,以超然的方式,完成文体的...
从《阿比瓦堡与无名之学》到《奇遇》,野心勃勃的阿甘本一直在寻找一个浑圆无碍的诗学术语,它就像古希腊学园的拜德雅、中国先秦的礼乐、福柯所言的人文科学、列维·斯特劳斯...
在1996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之前,作为诗人,希姆博尔斯卡早以其巧妙精准的构思、力道张弛有度的反讽与字里行间勃发而出的原生力量为各国诗友所熟知。然而,作为文学杂志《文学生...
西多妮·加布里埃尔·柯莱特(Colette)生于1873年,是法国杰出的女作家、女性主义者。她一生追求独立和自由,用作品发出了女性独立的先声。柯莱特在法国乃至欧美享誉很高,英国作...
马洛伊·山多尔(1900-1989)的人生和文学创作都是复杂的。这位本应该成为20世纪匈牙利文学史上大师级的作家,于1948年离开母国,流亡他乡,在改变自己人生的同时,也多多少少改变...
卡夫卡想毁掉其作品,可能是因为他认为那必会倍增众人的误解。在此混沌的研读过程里,我们成为作品的一部分,实际上,我们就是映射在某些残篇、未尽作品之上,被所识与被所掩...
上海九久读书人出版公司的编辑约我和汪晓涛博士翻译亚伯拉罕 耶霍舒亚(A. B. Yehoshua)的《诗人继续沉默》时,我对耶霍舒亚和他的小说,乃至整个以色列文学可以说是一无所知。这...
我们这些后来者都在因袭前人。我们不可能再次成为第一人。我们可以从远方带来新素材,但我们要遵循的程序已经设计好了。我们不可能成为写作上的鲁滨逊,一个人在岛上打响“开...
1926年10月5日,莫斯科艺术剧院上演了根据长篇小说《白卫军》改编的话剧《图尔宾一家的日子》(ДниТурбиных)。由此开起,布尔加科夫同戏剧结下了不解之缘:一方面,他和斯...